4月15日16時,西藏班戈縣人民醫院急診科接診一位呼吸急促、面色青紫的患者。
50歲的錢某端坐在急診科的留觀床上,每一聲喘息都像被高原稀薄的空氣扼住了喉嚨。監護儀警報聲刺破搶救室的寂靜——呼吸45次/分(正常<20次/分),心率140次/分,血氧飽和度無法測出,雙肺布滿細濕啰音、哮鳴音。
“高原性肺水腫”這個高原特有的疾病立刻出現在了援藏專家任益群主任的腦海里,急診胸片報告佐證了這一診斷。
“上監護、面罩吸氧、準備呋塞米20mg靜推!地塞米松10mg靜滴……”一聲聲醫囑回蕩在搶救室里,一場與死神的賽跑在海拔4700米的高原上有條不紊地展開。
18時左右,面罩吸氧下的患者費力呼吸并未明顯改善,經皮氧飽和度僅80%-84%,這種情況轉運存在極大風險。
“準備無創通氣!”任益群堅定地下了一項醫囑。這在海拔4700米高的班戈縣可謂開創了歷史。在此之前,該縣醫療系統從未使用過呼吸機……
任益群調節呼吸機參數
由于醫院尚未開通中心供氧,呼吸機只能連接氧氣鋼瓶,1.5小時更換一次,當晚,護理團隊在零下7℃化身“氧氣搬運工”,7次往返于病房與庫房之間。“鋼瓶滾輪聲成了那晚最安心的節奏。”值班護士他噶回憶道。
觀察病情的護士
雖然有近30年的臨床工作經驗,在面對該患者同時合并多器官衰竭(腎功能不全、呼吸衰竭)之時,為更具保障,任益群和另一位參與搶救的援藏專家陸弋均與西藏軍區總醫院ICU專家進行了線上視頻會診,雙方就救治情況展開了交流。
4月16日早上,該患者監護儀顯示:心率98次/分,呼吸18次/分,SpO?(氧飽和度)穩定在95%。臺州援藏醫療隊醫生和夜班護士指著患者安睡的面容笑道:“這夜班,沒白熬。”
這是浙江臺州援藏醫療隊在班戈縣醫療技術使用上的又一個首次。自去年8月進藏以來,班戈縣人民醫院的醫療技術與科研能力實現多領域突破,先后開展了首次藍光照射治療,首次輸血,首次腹腔穿刺,首次成功申請西藏自治區自然基金課題,首次新生兒重度窒息搶救,首次重度脫水患兒搶救,以及首次開展各類檢驗項目,多維度提升了醫療服務水平與科研實力,為患者健康保駕護航的同時,推動醫院綜合實力邁向新臺階。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