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8日,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累計票房(含預售)超《頭腦特工隊2》票房成績,登頂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進入全球票房榜前8。
在這一熱點背景下,臺州市三門縣檔案館珍藏的1979年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經典動畫《哪吒鬧海》手稿再度引發關注。這批由三門籍著名美術家倪紹勇先生捐贈的創作手稿,不僅記錄了哪吒、李靖、太乙真人、龍王等經典角色的誕生歷程,更映射出中國動畫從傳統到現代的創新脈絡。
經典手稿
動畫藝術的“歷史底稿”
1979年,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推出的《哪吒鬧海》是中國首部寬銀幕動畫長片,被譽為“中國動畫學派”的巔峰之作。2023年,倪紹勇先生的家人向三門縣檔案館捐獻了其部分電影、連環畫手稿,作為《哪吒鬧海》核心創作成員,這批捐贈的手稿中就包含哪吒、李靖等角色的原始設計草圖、分鏡腳本及創作筆記。手稿中,不僅詳細地展示了哪吒、李靖、太乙真人、龍王等生動形象從無到有的誕生過程,還真實還原了哪吒腳踩風火輪、身披混天綾的民間傳說形象、李靖融合了商周青銅器元素的鎧甲紋樣等要素,展現了創作者對傳統文化深度挖掘的匠心。這些珍貴檔案不僅是中國動畫黃金時代的見證,更為當代動畫創作提供了歷史參照與美學啟迪。
從百億票房看傳承與突破
《哪吒之魔童鬧海》的成功,正是對經典IP的現代化詮釋。影片延續了傳統神話內核,同時注入新時代精神:太乙真人以四川方言塑造喜劇形象,結界獸設計借鑒三星堆青銅人像,特效鏡頭達2000個,角色數量為前作3倍,4000余人的制作團隊歷時五年打磨細節。這與倪紹勇手稿中“以線條勾勒神韻”的簡樸技法形成鮮明對比,凸顯了中國動畫從手繪時代到數字工業的跨越式發展。
檔案價值
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文化紐帶
倪紹勇手稿的保存與研究,為當代動畫產業提供了重要啟示。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周星指出:“《哪吒之魔童鬧海》的爆火是動畫產業厚積薄發的成果,離不開幾代創作者對文化根脈的堅守。”臺州市檔案館將聯動三門縣檔案館通過數字化展覽、學術研討會等形式,將這批手稿與《哪吒之魔童鬧海》的創作資料并置展示,揭示中國動畫“守正創新”的內在邏輯——從手稿中的一筆一畫到銀幕上的每秒24幀,皆是文化自信的生動注腳。
熱點關注
檔案助力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業內學者認為,經典動畫檔案的挖掘與利用,能夠為IP開發提供歷史依據與創意源泉。例如,《哪吒之魔童鬧海》主創團隊曾多次調研傳統美術資料,其角色建模的皮膚質感、服飾紋樣均參考了古代文物。導演餃子曾在采訪中表示,他非常熱愛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全系列動畫作品,影片中的靈珠哪吒、哪吒耍混天綾等動作形象都致敬并傳承了1979年老版《哪吒鬧海》里的設計。臺州檔案系統將積極開展與高校、影視機構、地方劇種劇團溝通聯系,建立“傳統藝術文化創作檔案研究平臺”,推動藝術檔案向文化生產力的轉化。
(手稿提供:三門縣檔案館)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