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美好”主題攝影展
9月6日,在臺州市黃巖區北城街道后莊村文化禮堂,一場以“那么美好”為主題的攝影展如期開展。從改造農房,到修建綜合樓,再到舉辦“村晚”、翠屏晚集等活動,一張張照片真實記錄了后莊村的美麗蝶變,組成了一組令人艷羨的美麗鄉村圖景。
“本次攝影展以后莊村的蝶變之路為視覺敘事線索,在內容呈現上,盡力挖掘、保護、弘揚后莊發展的歷史脈絡和文化內涵,完整梳理了20年來后莊村蝶變的每一幀影像足跡。”攝影展策展人田建明說,這一幀幀圖片與其說是后莊百姓日常生產生活的寫真,不如說是他們心靈家園的瞬間美麗定格,更是一個會流傳下去的永恒記憶。
2003年浙江啟動“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后莊村作為黃巖第一批響應的村莊,率先開啟以改善村莊生態環境、提高村民生活質量為核心的新農村改造工程。
后莊村村民觀看攝影展
從“千萬工程”到“三化十二制”再到“美好家園建設”的藍圖,20多年來,后莊村始終堅定路子朝前走,一任接著一任干,不斷描繪“村容美、治理美、產業美、人文美、生活美”的“五美”鄉村新圖景,先后榮獲“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設示范村”“浙江省農村引領型社區”“浙江省善治示范村”等稱號,將宜居家園的愿景變為現實。
村容之變
一張靚麗的花園藍圖
從舊式的畚斗樓到花園式的小洋房,從雜草叢生、漂浮垃圾的水渠到堤岸齊整的一汪碧水,照片中后莊村的村容之變,一目了然。
75歲的后莊村原黨支部書記章雪明,見證了后莊村從無到有的發展變遷。
“2003年,我們村因為工業園區建設需要進行拆遷,我想著既然動了,那就整村拆遷住新房。”章雪明回憶道,往事仿佛歷歷在目。
如何做通村民工作,取得村民理解和支持?村兩委干部一趟趟上門耐心細致宣傳政策,一遍遍幫征遷戶算經濟賬,一次次與村民促膝長談換位思考,將各種難題一道道破解。
北城街道后莊村俯瞰圖
為勸導村民按圖紙統一建房,章雪明還帶領村兩委干部在工地旁搭了簡易的茅棚作為臨時指揮室,白天嚴格審查“一磚一瓦”,晚上在茅棚里給前來的村民答疑解惑,忙完了就坐一起商議村莊發展的大小事,茅棚里的燈常常一夜點到天亮。
2003年4月,后莊村過渡房建設完畢,拆房村民抽選過渡房;2003年6月江北渠道北岸房屋全部拆除完畢;2003年7月,平整土地,規劃宅基地,舉行宅基地抽簽簽約大會;2003年10月,新房陸續動工建設……
2006年,歷時三年,在后莊村這方0.3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700余間花園式住宅拔地而起。全村550戶村民,戶均住房面積達到280平方米。
一張靚麗的“花園藍圖”在后莊村變為現實。
產業之變
一臺強勁的致富引擎
道路兩側,一排排商鋪燈火通明;翠屏晚集上,市民摩肩接踵,身穿漢服的年輕人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照片里的后莊村,充滿了煙火氣。
2008年,現任后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當時年僅35歲的郟正江接過帶領全村人民發展奔富的接力棒。
怎么點燃后莊村的致富引擎,壯大村集體經濟?郟正江的心中有一盤棋。“只有以產業為基,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后莊的優勢在于毗鄰西工業園區,地段好、人流量大,不如興建街鋪、以地生財。”在村兩委班子會議上,郟正江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
后莊村兩班子成員
郟正江帶領村兩委班子多次奔赴外省學習先進經驗,最終敲定了“打造微貿循環圈”的總目標,通過建市場、興商業、發展服務業,讓村民的口袋鼓起來。
經過統籌規劃,后莊村串聯起惠民路36間廠房、翔光路108間商鋪、拱新大道113間營業房,優化營商環境,完善商鋪出租招投標程序,吸引模具加工、酒店、餐飲、物流、教育、超市等業態入駐,打造微循環商貿圈,逐步形成餐飲一條街、家教一條街、物流一條街,實現村集體經濟從2003年的10萬元躍升到2023年的1325萬元,村民每人每年可拿年終分紅3000元以上。
業態的繁榮,帶來了人口的快速增長。2010年至2013年間,后莊村戶籍人口達到2000余人,流動人口最高峰時有3500余人,給后莊村帶來了“成長的煩惱”。
后莊村堅持黨建引領,深化落實村級治理“三化十二制”,探索創新了“125”村莊治理模式,推動“三化十二制”更加契合后莊村的治理實際,有效破解了村民訴求增多、發現問題被動、村干部力量下沉不足、問題處理效率較低等問題。
后莊村“125”村莊治理模式,即將村莊劃分為7個片網,每個片網由1名村兩委干部駐片,再由1名片網黨小組長、1名片網組長包片,黨員、村民代表、婦女代表、青年代表、老年代表,共同組成“1+2+5”片網自治隊伍,基本上實現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的目標。
生活之變
一幅幸福的共富圖景
這次攝影展,一組老人們的大頭照令人印象深刻。他們面對鏡頭,姿態放松,每個人臉上都露出淳樸、燦爛的笑容。
2024年后莊村農村文化禮堂“我們的村晚”現場
后莊村積極建立完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發展涵蓋助餐、醫養、文娛的“15分鐘養老服務圈”,讓老人們安享晚年。
在后莊村老年服務中心老年食堂,每天都有許多老人前來就餐。“走路5分鐘就到了,十分方便。而且葷素搭配,營養美味。”72歲的鄭大爺稱贊道,“如果遇到下雨天不想出門,還可以打電話配送到家。”
據介紹,后莊村老年食堂為全村70周歲以上老人提供免費就餐,同時還提供打包、配送服務,食堂日均就餐人次達150人左右。
為實時了解老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后莊村還為全村80周歲以上老人配備具有健康檢測、GPS定位、緊急報警功能的智能手環。數據中心后臺觸發預警后,醫生便立刻前往現場進行救治。
后莊村還不定期組織一些文娛活動和健康大講堂,豐富老年人業余活動的同時,提供專業的養老知識。未來,后莊村還將進一步整合服務資源,完善服務體系,推出更多解決老人實際痛難點的服務,不斷提升老人的幸福感。
美好生活,既要物質富裕也要精神充實。“人文美”正是實現后莊村興旺發展的精神支撐與內生動力。
后莊村文化禮堂舉行中秋DIY月餅活動
“在2011年暑期,我報名參加了后莊村薪火助教活動,作為助教老師為外來務工子女上了一堂詩經誦讀課。孩子們學得很認真,也很開心。”后莊村團委書記李輝說。
從此,一顆小小的文化種子便在他的心里生根發芽。2012年大學畢業后,李輝選擇回到家鄉,投身鄉村文化建設,而這一留,便是十余年。
像李輝這樣積極助推后莊村文化團隊發展和開展文化惠民服務工作的青年還有很多。后莊村以青年、巾幗志愿者為主要力量,建設“文化后莊”,組建排舞隊、大鼓隊、太極隊、越劇隊、老年騎游隊等文藝團隊,每年共開展各類活動200余場,成功打造“后莊村晚”“益行后莊”等特色文化品牌,助力實現精神富有。
(圖片由黃巖區北城街道提供)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