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還糾結于工傷處理的繁瑣。結果一下子給辦好了,太省心了。”不久前,得益于傷殘職工兜底幫扶增值化改革提供的高效便捷服務,傷殘職工王金強順利領取到近5萬元的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和一次性醫療補助金。
今年以來,臺州溫嶺市聚焦傷殘職工“勞動能力鑒定、殘疾評定、重新就業”等難題,迭代升級工傷全鏈條“一件事”改革,在全省率先推出傷殘職工兜底幫扶增值化服務新模式,通過構建傷殘職工“在院”預約鑒定、“兜底+幫扶”等場景,前移鑒定服務、延伸就業幫扶,貼心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相關創新做法入選浙江省2024年首批營商環境“微改革”案例。
“在院”預約鑒定:服務前移更走心
在臺州中西醫結合醫院等5家溫嶺市工傷全鏈條定點醫院,有一支服務專員隊伍,提供全程代辦陪跑服務。
去年12月,王金強在從事制管工作時不慎被鋼帶碰傷右手指,在臺州中西醫結合醫院接受住院治療。醫院工傷全鏈條窗口工作人員王耀震了解情況后,整理好鑒定申請必備的各類就診、傷情病歷來到病房,幫助王金強在“浙里辦——溫嶺人社”提起掌上鑒定預約,就近選擇其所在的臺州中西醫結合醫院進行勞動能力醫學技術鑒定。
在服務專員的“指點”下,今年3月,王金強完成了勞動能力鑒定;4天后電子鑒定結論如期而至;不久前,近5萬元的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和一次性醫療補助金陸續到賬,大大緩解了他的傷后焦慮。
據統計,溫嶺每年因工致殘申請勞動能力鑒定人數多達3800余人,但勞動能力鑒定“政策專業性強、申請資料繁、流程環節煩”,傷殘職工深受“辦什么、哪里辦、何時辦、怎么辦”等不同流程節點困擾,極易被“黃牛”鉆空子代辦牟利,合法權益難以及時保障。
聚焦工傷處理這一關鍵小事,近年來,溫嶺依托數字化手段,從優化辦事流程、簡化辦事材料、推進數據賦能等切口入手,在全省率先打造了“全周期、全流程、全方位、全覆蓋”的工傷全鏈條“一件事”閉環應用,并實現了勞動能力鑒定和殘疾人證“一次申請、一次鑒定、兩證并領”。
在此基礎上,溫嶺今年又在全省首創傷殘職工“在院”預約鑒定服務,進一步推動工傷鑒定服務創新迭代、延伸“觸角”、提速增效。
“主要是發揮一線醫務人員專業特長,在工傷職工住院治療期間提前介入,主動幫助符合條件的工傷職工‘在院’提起鑒定預約申請,這也是兜底幫扶服務模式的一大亮點。”溫嶺市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主任陳松介紹,對于職工所在的企業而言,此舉大大減輕了企業的工傷成本。
目前,當地5家全鏈條定點醫院服務專員已助力35名工傷職工完成“在院”預約鑒定。
“兜底+幫扶”:助力精準再就業
從遭遇二次工傷的傷痛懊惱、辭職后的艱難求職,再到現如今順利再就業,回憶起這段經歷,李方振心情復雜。
去年底,在溫嶺某印務公司上班的李方振不慎被機器卷筒壓傷右手指,被鑒定為十級傷殘。這已是李方振兩年內第二次遭遇工傷了,傷愈后的他決定不再從事機械類工作。
通過政府部門的“牽線搭橋”,前陣子,李方振實現了再就業。“從原企業辭職后,在鑒定現場向人社部門說明了就業意向,三周后就幫我找到了合意的工作崗位。”李方振直言“沒想到”。
為消除傷殘職工的“后顧之憂”,溫嶺市出臺“兜底+幫扶”舉措,做優“再就業”衍生服務鏈條。
“在鑒定現場,工作人員會向傷殘職工發放‘一表三清單’(就業意向表、政策清單、培訓清單、崗位清單),預留培訓意向,為他們定制培訓計劃,提升其再就業崗位技能。”陳松介紹,當地還充分發揮中心城區、濱海新城2個零工市場的平臺效應,引薦傷殘職工匹配合適崗位就近“短期就業”。同時積極對接有安置殘疾職工就業意向的用人單位,根據傷殘職工就業意向量身推薦崗位并直接推送至用工需求企業。
截至目前,溫嶺已開展再就業培訓229人(其中殘疾人專場培訓1場培訓18人),征集就業安置企業642家,開發殘疾人崗位1398個,助力113名傷殘工傷職工精準就業。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