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治村經”,傳承20年。
2004年,臺州市黃巖區在總結實踐經驗基礎上,推出“三化十二制”村級治理經驗。20年來,黃巖一以貫之深化完善、落細落實“三化十二制”,使之與時俱進、歷久彌新,取得了明顯成效。“三化十二制”多次被評為浙江省組織系統特色工作,被臺州市委組織部發文推廣,并獲評全國基層黨建典型案例三十佳,得到基層群眾的廣泛擁護和點贊。
在歲月的淘洗中,“三化十二制”愈加煥發出強健的生命力。
如今,以黨的領導全面化、基層治理現代化、有效監督常態化及與此相配套的十二項制度為主要內容的新時代“三化十二制”,已成為黃巖基層組織運行的基本制度和村級治理的響亮品牌,持續推動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黃巖入選2023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指數百強樣本縣,今年又獲得省委、省政府頒發的首批“安全發展銅鼎”,均為臺州唯一。截至去年,已實現平安黃巖“十七連創”。
站在新的新起點上,黃巖持續堅持和深化基層治理“三化十二制”,從理論研究高度把航定向,在實踐總結中完善提升,統籌推進城鄉治理一體化,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城鄉基層治理“黃巖樣板”。
傳承:一個不變的主題
走進位于黃巖區檔案館的“三化十二制”實踐成果展示室,電子屏幕上,20年來“三化十二制”迭代升級的各個版本,引人注目。
時間回到2004年。當時,村委會直選翻開了村級治理的新篇章。但在實施過程中,部分村出現村委會與村黨支部權責不清的現象。
2004年,黃巖在全區推廣《村級管理工作規則》,開宗明義地提出,村黨組織是領導村級各種組織機構和村級事務的堅強戰斗堡壘,并據此建立村兩委聯席會議、村委會向村黨組織報告工作等制度。
“從那時起,黃巖就持續從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發力,通過制度設計將加強黨的領導轉化為具體可操作的規則程序,不斷探索創新基層治理現代化。”黃巖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
從“‘兩委’運行規范化”到“村級組織運行規范化”,再到“黨的領導全面化”,20年來,黃巖“三化十二制”歷經多次迭代升級,黨建引領這一條始終貫穿其中。圍繞這個核心,近年來黃巖配套建立“五議兩公開”、定期報告、示范引領等制度,開展“頭雁領航·村村比拼”、道德誠信體系建設、“紅動永寧”共享計劃等舉措,不斷完善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增強村干部干事本領和服務群眾能力。
如今,在黃巖,村黨組織作為“主心骨”的共識已經深入人心,各類村級組織在村黨組織領導下開展工作已成為行動自覺。
村域面積不足1平方公里的南城街道山前村,短短10多年光景,村集體經濟收入就從10多萬元增長到3500萬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超過6.2萬元。面對一批批“取經者”,山前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張勝榮干脆把治村“秘籍”直接寫在村口——車到山前必有路,引路全靠黨支部。院橋鎮梁湖橋村嚴格落實“五議兩公開”制度,使村級事務全程“曬”在陽光下,村莊建起了百幢別墅,儼然一個高檔小區,村集體經濟收入也從4.8萬元增至60萬元。
從“三化十二制”誕生之日起,20年來,黃巖區委領導班子換了五屆,村級組織班子也換了五屆,但作為鄉村治理體系的“三化十二制”一以貫之,并隨時代發展與實踐深化而不斷發展和深化,愈顯生機和活力。
迭代:從鄉村走向城市
“三化十二制”的一大特點,便是制度原則性與實踐靈活性的結合。可以說,它的每一項制度,都有自己的問題意識,旨在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比如,針對一些基層組織不協調、不規范問題,建立履諾考評制度,以“商諾、承諾、亮諾、踐諾、評諾”全程履諾為抓手,形成組織運行大閉環;針對基層村級財務管理、民主決策等難題,建立“村賬筆筆清、村事件件議、村務人人明”的“三村”全線監管運行機制,筑牢小微權力防火墻;針對基層矛盾較雜問題,配套建立聯席會議、矛盾化解、道德引領等制度,推行基層治理現代化,打造基層治理體系優化升級版……
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城市基層社會治理的問題愈來愈復雜。目前,黃巖有100多個小區,常住人口超過20萬人。如何實現城鄉治理一體化?這是一個新的領域、新的課題。
黃巖順應時代發展,著手制定出臺《黃巖區新時代城市社區治理“三化十二制”實施細則(試行)》,推出城市版的“三化十二制”,推動“三化十二制”從鄉村向城市拓展,繼續升級為覆蓋城鄉的新版本。
“現代社區是基層治理的基本單元。要實現城鄉治理一體化,必須鄉村、社區兩條腿走路。”黃巖區委組織部組織科負責人說。
城市版的“三化十二制”,也分為黨的領導全面化、基層治理現代化、有效監督常態化,但配套的十二項制度卻和鄉村版的有很大不同。一方面保留了原先可以適用社區治理的部分制度,比如黨員道德誠信、履諾考評等,但更多的是根據社區治理特點和難點,從黃巖各地一線實踐中汲取提煉的特色經驗和創新做法,比如建立“星火家園”黨支部、社區議事協商制度、組建強社公司等。比如,在社區,多年來一直存在著“資金來源單一、供需矛盾突出、資源整合不足”等痛點堵點和社區集體經濟“誰來發展、靠什么發展、怎么發展”等難題。黃巖通過組建強社公司,最大化發揮社區資源優勢,提升社區基層治理造血功能,助力強社惠民集成改革。
今年4月,新前街道江城社區成立臺州全市首家由社區獨資的強社公司,目前江城社區已與20家共建單位開展活動品牌聯創,共同打造了“悅享”讀書會、“悅心”老年大學、“家門口”的少年宮、“悅富”直播工坊、“悅伴”婦兒驛站等特色項目。未來,社區將依托強社公司,與各共建單位共同探索社區經營新模式,發展社區普惠性公共服務及居民公益事業。
又如,缺乏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是造成小區公共性缺失的關鍵性因素。黃巖區通過將黨支部建立在小區上,實施全區黨員雙向報到制度,推動黨員回流反哺小區,成為帶動居民互動參與、激活小區活力的核心骨干和“領頭雁”。
2022年以來,黃巖區按照1名黨支部書記+1名專職副書記+3類部門黨員干部+X名熱心黨員“1+1+3+X”的模式組建“星火家園”小區黨支部,重點從退出現職、退休黨員干部和優秀年輕干部中推選黨支部書記,建強小區組織堡壘。目前,該區共組建“星火家園”小區黨支部109個,推選出35名熱心退休黨員干部、42名優秀年輕干部擔任黨支部書記,擇優選派有專業技能的“第一書記”到小區任職。
深化:打造基層治理樣本
合作項目啟動、教研基地揭牌、學術討論、調研座談……去年以來,黃巖區和西北政法大學之間互動頻繁,核心議題就是“三化十二制”。
當前,黃巖區正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基層治理“縣域樣板”,急需借鑒和吸收先進理念和成功經驗。去年以來,黃巖與中央黨校、西北政法大學開展校地合作,在人才培養、科研合作、成果轉化等方面務實合作,并舉辦“三化十二制”專題研討會、開展論文征集等活動,加快形成一批高質量、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探索創造出更多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城鄉治理經驗,努力推動“三化十二制”向更廣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發展。
歷經20年上下求索、守正出新,“三化十二制”深深烙在了黃巖城鄉基層治理發展的脈絡之中,黨在基層的執政根基愈發穩固,鄉村振興成果愈發豐碩,總體發展愈發安全穩定。
東城街道嘉盛社區探索實施黨建統領下的居民自治模式,提煉形成“1385”議事協商工作法,把“社區自己干”變成“大家一起干”,推動基層治理提質增效,先后榮獲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首批浙江省現代社區等榮譽稱號;北城街道后莊村推進數字鄉村建設,依托村級治理“三化十二制”機制搭建了善治后莊智慧平臺,實現“黨員、代表手機上報事件—組長受理、流轉事件—反饋處理結果”的閉環處置流程,推出“125片網自治”工作法,實現“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北洋鎮小里橋村按照“三化十二制”要求,全面推行村務公開,實施“三村”制度,實行村務全程監督,村集體收入位居全鎮第一,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浙江省“紅色根脈”強基示范村……
目前,黃巖正著力打造“一核多元”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格局,將“三化十二制”作為基層治理的總綱領,全面推進城鄉基層治理,提高基層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為打造更多建設共同富裕區域標桿標志性成果、邁好走實中國式現代化黃巖實踐奠定堅實基礎。
(圖片由黃巖區委組織部提供)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