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聲“走??!”樂隊響起,浙江小百花越劇院的演員們唱道:“三載同窗情似海,山伯難舍祝英臺,相依相伴送下山,又向錢塘道上來?!痹谧详杽鲇^看的越劇迷們便不禁跟著唱了起來,《梁?!肥讼嗨蛯λ麄儊碚f真是太熟悉了。
在臨海,會唱越劇的很是普遍,越劇的經(jīng)典唱段深深地印進了不少臨海人的靈魂里,溶進了血脈中。如果早晚到市區(qū)的公園里走一走,隨處會感受到越劇的氛圍。
臨海越劇蓬勃興起
東湖公園的湖心亭,是二胡、越劇等傳統(tǒng)文藝愛好者的根據(jù)地。清晨6點多,70多歲的府城藝術團團長蔡斌娟就會和團友們一起,開始了這天的表演。歷經(jīng)三個小時的表演,這群年齡近60歲的越劇愛好者汗流浹背,但他們依然樂此不疲。
當夜幕降臨,古城的角角落落,又變成了文化大舞臺?;字甑膴渲荦埫客矶紩s上一群越劇愛好者,在崇和門廣場設點,市民點什么,他們就唱什么。越劇愛好者徐桂青則在廣場上玩起了手機直播,有了十多萬粉絲。
為什么臨海人如此鐘愛越劇?其原因一在于曲調,柔糯纏綿,剛柔相濟,很符合臨海人溫和善良的性格,再加上伴奏樂器的主胡——京二胡,是臨海的地方特色樂器,它演奏時發(fā)出那獨特的誘惑力和感染力,讓人們難以抗拒。再者就是越劇的唱詞,優(yōu)美、委婉及富有人性化特質,一句句貼進人們的心里,喜愛越劇的人多了,臨海成為越劇之鄉(xiāng)也在情理之中。
溯源臨海的越劇不得不提嵊州。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嵊縣的一批老藝人把“的篤班”蛻化演變?yōu)樵絼r,迅速流傳到臨海,因著相似的人文地理特征,臨海的越劇戲班也應運而生。新中國建立初期,臨海著手創(chuàng)建越劇團體,恰逢嵊縣的越劇戲班到臨海演出,機緣巧遇,一拍即合,全套人馬留在臨海,這也為后來臺州越劇團打下了堅實基礎。
此后,劇團上演的劇目繁多,捧回了眾多榮譽獎杯的臺州越劇團步入鼎盛輝煌時期,劇團主要角色尹瑞芳、王萍、季笑春、錢水紅、周少甫等名字在臨海城關家喻戶曉。越劇深深根植于臨海,民間職業(yè)劇團也在臨海市鄉(xiāng)間蓬勃興起。
2018年9月,尤溪鎮(zhèn)義城村榮獲浙江省首批“越劇之鄉(xiāng)”稱號。在這里,幾乎人人愛唱戲、人人會唱戲,鎮(zhèn)里中小學也開設了越劇興趣班,非常受孩子們歡迎。每逢春節(jié)、中秋等節(jié)慶等重要時節(jié),各村都要邀請劇團表演,幾乎場場爆滿。
在尤溪鎮(zhèn)老街,坐落著一家越劇展覽館,里面收藏著流派宗師們的劇本與信件,交匯著越劇藝術家們生命的感動瞬間。在二樓的一處墻面,可以看到眾多越劇迷寫給劇團的信,以及越劇演員在劇本上的簽名和回信。
見字如面,透過這些信件,仿佛也回到了越劇藝術家們?yōu)閴粝肫床膷槑V歲月。
讓越劇發(fā)展源遠流長
越劇對于臨海人而言,不僅僅是一種承載著幾代人記憶的藝術方式,更是一種刻入他們骨子里、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如何讓越劇的發(fā)展更源遠流長呢?
近年來,臨海致力于破解基層文化活動治理不精準、群眾文化服務難滿足、演藝產(chǎn)業(yè)質量差等共性問題,推出“浙里有戲”數(shù)字化改革項目,構建管戲扶戲、找戲看戲、拿手好戲三大核心場景,重塑文化活動治理體系、加快公共文化服務供需側改革、貫通文藝演出產(chǎn)業(yè)鏈路,實現(xiàn)群眾高品質文化生活的智達惠享。
得益于“浙里有戲”應用上線,越劇表演等文化活動有了多元主體的供需適配平臺,通過數(shù)據(jù)歸集,全景式呈現(xiàn)各地文化活動和文藝團體情況,臨海上百家越劇團也投入使用,越劇演員和越劇迷們實現(xiàn)了“雙向奔赴”。
去年,全國民營文藝表演團體戲曲折子戲展演浙江專場暨浙江省民營文藝表演團體重點劇團會演在臨海精彩上演,全省42個民營劇團、300多位演員奉獻了讓觀眾如癡如醉的演出。
展演主會場為什么設在臨海?展演總導演尚文波給出了答案:“臨海文脈深厚、文化氛圍濃厚,既有著內(nèi)容豐富、氛圍濃厚、特色鮮明的民間文藝表演,又創(chuàng)新建設‘浙里有戲’數(shù)字化應用系統(tǒng),打造新時代民營藝演新生態(tài),非常契合新時代文化改革發(fā)展方向?!?/p>
但如何恒久傳承越劇藝術呢?讓越劇文化進校園成為了應時之舉。臨海市教育局高度重視“戲曲進校園”活動,在臨海各校開展戲曲第二課堂和戲曲社團,普及戲曲教學,通過各項活動提升師生的戲曲教學和欣賞能力。
近年來,臨海與浙江京劇團合作孵化出了浙江省“雛鷹計劃萬里行”兒童劇活動基地;與浙江小百花越劇院(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深度合作,創(chuàng)建浙江省戲曲教育共同富裕示范區(qū)。
為邀請越劇名家為各中小學音樂、舞蹈老師開設量身定制的專業(yè)課程和演出;舉辦中小學生藝術節(jié)中,將戲曲表演設為專場比賽,發(fā)掘戲曲表演的優(yōu)秀苗子;把“戲曲進校園”活動與課后托管服務有機結合,積極開展戲曲特色教育,創(chuàng)建戲曲特色學?!豁楉椩鷮嵟e措,讓校園呈現(xiàn)出書聲、戲曲聲聲聲入耳的精彩景象。
“小百花”與臨海淵源深厚
臨海,是千古名城、文化之邦,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聞名于世。越劇,被稱為第二國劇,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有力代表。上世紀末,臨海便涌現(xiàn)了一批優(yōu)秀的越劇演員,方雪雯就是其中之一。
上世紀八十年代,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盛況空前,越劇電影《五女拜壽》聞名全國,年僅17歲的方雪雯與茅威濤、何英、董柯娣、何賽飛成為“五朵金花”。同年,她們還赴京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周年獻禮演出。
如今,距離《五女拜壽》首演已經(jīng)過去了30多年,方雪雯也一度暫別越劇舞臺多年。當被家鄉(xiāng)戲迷問起舊日輝煌,方雪雯往往淡然一笑。但回憶過往,她不禁感嘆:“小百花使我的表演藝術得到了升華,但在臨海的臺州越劇團,給了我所有的舞臺基礎。”
一直以來,臨海與越劇有著深厚的聯(lián)系,通過持續(xù)性的“越劇+文旅+教育”活動,在全城塑造了濃郁的越劇氛圍。
在龍年央視“小春晚”的舞臺上,浙江小百花越劇團臨海籍演員李云霄回到家鄉(xiāng),和搭檔陳麗君組成的“君霄組合”閃亮登場,共同演繹越劇《梁?!菲?,細膩動人的情感、跌宕婉轉的唱腔、獨具江南韻味的東湖美景,讓觀眾直呼過癮。
同時,臺州府城與李云霄合作推出越劇歌曲《江南臨?!芬苍谘胍曮@艷亮相,在為觀眾獻上一場東方美學盛宴的同時,也進一步拉近了臨海與越劇的距離。
“江南臨海,四時宜居,東湖水、紫陽街、江南長城,一步一景皆歷史,梅花糕、麥油脂、烏飯麻糍,一口一味蘊人文……”李云霄從臺州府城墻興善門拾級而上,登上江南長城,一路對著鏡頭,以戲腔與念白雜糅的方式,將“千年臺州府 滿街文化人”的城市文化底蘊,在全國觀眾面前娓娓道來。
正如李云霄在MV中所唱:“邀君子共赴四季冬又春,邀君子同赴江南臨海城?!迸R海邀請八方來客,觀江南美景、嘗百味美食、賞越劇風華。
參考文獻:《越韻綿長 薪火相傳》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