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丹紅是黃巖一名熱衷于社會公益的志愿者,從2014年開始,每年臘月初八期間她都會和愛心人士一起為老人和環衛工人等群體熬制臘八粥,十年來,已為他們親手送上了4萬多碗臘八粥。
緣起一場臘八之約
“謝謝丹紅,今年我們又喝上臘八粥了。”近日,在黃巖東城街道書香園小區附近,正在大街上清掃的環衛工人們和往年一樣收到了鄭丹紅等志愿者送來的臘八粥。“真暖和啊!我在這路段已經打掃八、九年了,每年臘八都能在這喝上熱乎乎的粥,還有包子、雞蛋等早餐,心里甭提多美了。”環衛工人張玉琴笑著說。
2014年,鄭丹紅參加了區慈善義工協會,開始力所能及參與幫困、捐資助學等公益活動。也是在那一年,從服務環衛工人開始,她決定把慈善活動放在為所需的群體送愛心臘八粥上。“我的眼鏡店就在這條路上,每天看著環衛工人很辛苦掃大街,我們也應該為他們獻上一點綿薄之力,讓他們寒冬天里能夠多點溫暖。”鄭丹紅回憶道,那一年就在店門口,她和環衛工人們約定,每年都會在同一天給他們送上臘八粥。
用心熬制一碗好粥
“大米25公斤、桂圓30公斤、薏米20公斤……”每年臘八節期間,鄭丹紅都會異常忙碌,在她的手機里,詳細記錄了今年精挑細選的采購清單。
“今年要送六、七個地方,本來是4000來碗,他們都說我們的料足又好喝了,現在又增加到近5000碗,這十年來每年差不多都是這個數量。”鄭丹紅介紹,這些年不光是送給環衛工人,她們志愿者還在送粥點位和服務對象選擇上下了一番功夫。
臘八節當天天還沒亮,鄭丹紅就在寧溪鎮金岙村開始忙前忙后張羅了,這個有著400多位老人的山村,從來沒有舉辦過送臘八粥活動,因此,鄭丹紅和志愿者們決定到大山里和老人們一起過個臘八節。
400多碗臘八粥足足有一百多公斤,為了讓老人們在中午都能喝上一碗熱粥,鄭丹紅將自家的大號高壓鍋等裝備都搬了過來。
淘米、洗料、生火、煮粥,熬出一道適合老年人口味的臘八粥,不僅是一個體力活,也是一個技術活,鄭丹紅更是在配料上下足了功夫。
“像紅棗,我們擔心老人萬一卡著喉嚨就不好,一個個把核去掉了,粗糧也加進去一點,有助于老年人的健康。”由于老年人的牙口適合軟糯細膩,鄭丹紅還貼心地將部分食材提前一晚浸泡,加入紅棗、桂圓、葡萄干、枸杞等20多種配料,使得臘八粥口感更佳營養更豐富。
“熬粥要先用猛火燒開,再用文火慢熬。”鄭丹紅告訴記者,在熬制期間,如果不一直攪拌,就會糊底,出品就會差很多,甚至會浪費一鍋食材。
愛心在冬日接續傳遞
粥煮好后,鄭丹紅先舀起一大碗放在邊上,這可是她給患有糖尿病的老人特意準備的。
隨后,再往鍋里加入紅糖調味。這么多年下來,她對不同人群的適宜口味都已經了如指掌。
“這么大年紀還第一次喝臘八粥。”“你看呀料很足的。”“這粥香甜醇厚,甜在嘴里,喜在心里!”村民們一張張笑臉、一句句感謝感染到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在鄭丹紅的牽線下,臺州市社聯會的志愿者今年是第一次參與送臘八粥活動。“雖然早上摸黑起來,熬制過程也不短,但想到能讓這里的山區老人第一次喝上臘八粥,我們心里也有很多收獲。”市社聯會負責人張文珠介紹,這次購買臘八粥所需食材費用,都是區慈善義工協會、黃巖政協之友志愿者服務隊等10多個愛心組織的志愿者和愛心人士捐贈的。
金岙村的許多村民在搭把手幫忙的同時,也將熬煮臘八粥的食譜和過程記錄了下來,他們告訴記者,以后村里會年年熬煮臘八粥,也讓大伙一起品味傳統文化。“這碗粥不僅溫暖大家的胃,也溫暖大家的心,我們要將這份愛心在村里一直傳遞下去。”金岙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黃文健說。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