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潘媽媽,我們今天過來家訪,一方面是想跟你聊聊孩子在學校的事,另一方面也是想聽聽家長對學校的一些建議,還有孩子在家里的生活情況,畢竟是九年級了……”11月30日下午,在溫嶺市松門鎮(zhèn)淋頭村老屋9號,淋川中學校長陳祥標與臺州市黨代表、淋頭村第二黨支部書記舒寶瑛等人來到九年級學生小潘家訪問。
就在29日晚上,舒寶瑛與北沙村文書潘名軍一同被學校聘請過“校外德育輔導員”,聘期為一年。
“我們現(xiàn)在鄉(xiāng)下學校很多家長外出打工,甚至有很多孩子是交給祖輩看管,在這一過程中,家庭教育這一塊就缺失了,家庭教育一旦缺失,那么共育就流于形式了。”陳祥標說。
據(jù)了解,淋川中學的招生范圍涵蓋淋頭、北沙、北咸田、新田等24個村居。受農(nóng)村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的制約,學生中存在比較多的留守兒童和單親家庭,隔代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導致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缺乏正確的價值導向,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更加凸顯。陳祥標說,老師家訪是家校共育的其中一項,但老師家訪也有局限性,不可能對這個家庭全面了解,只有村里的干部,才會對這個家庭了解透徹一點。經(jīng)過有效溝通,學校、家庭、村居“三位一體”的德育模式應運而生。
在29日晚上舉行的啟動儀式上,該校除了向兩位村干部頒發(fā)“村居德育輔導員”聘書外,學生家長、村居主職干部代表、鎮(zhèn)分管領導先后發(fā)言。當晚,該校還邀請了祖籍松門鎮(zhèn)水浦村、原新河中學校長、書記王欽平先生,圍繞著“增強家庭教育的實效性”主題,為學生家長上好德育課。
“我們目前先聘請了2位村居輔導員,都是我們學校所在的淋頭和北沙兩個村,這個共育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特別是教育,是一項慢工程,不能操之過急,所以我們想從這兩個村開始,先做起來,形成一定的經(jīng)驗之后,再進一步推廣。”陳祥標告訴筆者說。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