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一個早晨6點20分,天剛蒙蒙亮。管春華像往常一樣來到臺州黃巖方山腳下,打算清掃上山的游步道。為圖方便,老管昨天將掃把悄悄藏在路旁的一道墻縫里。今天,當(dāng)他在這個隱秘角落張望時,卻看不到掃把的蹤影。
“誰拿了我的掃把?”暗自著急的老管一邊打聽,一邊急匆匆地往山上趕。除了山腳下的那道墻縫,老管還分別在山道邊的一垛草叢中和一棵大樹后藏了掃把。然而,讓人沒想到的是,藏在另外兩處地方的掃把也不見了。
“早上就那么遲了十幾分鐘,一把掃把都找不到了。”管春華很是無奈。說話間,他加快了腳步往山上走,不一會兒,遠處傳來了一陣陣“唰唰唰”的掃地聲。原來,失蹤的掃把是被早鍛煉的市民提前“借”走了。
“王晨,原來是被你搶先了一步啊!”老管一邊說著,一邊伸手準備爭回掃把。“平時都是你辛苦,今天你就歇一歇,別跟我爭了。”市民王晨也急了,將掃把攥得更緊了,還往身后藏了藏,“這種掃把很好用,下次多藏幾把,滿足大伙的需要。”
打掃粗糙的方山游步道臺階,用的是“鐵掃把”,它是由一種叫“鐵掃把”的同名植物枝條捆扎而成,既輕巧又耐磨,一柄掃把可以用上半個月。
一路上,老管還找到了其他兩把“失蹤”的“鐵掃把”,也是被趕早的其他兩位市民拿去掃臺階了。大伙緊緊握著“鐵掃把”當(dāng)“寶貝”,好說歹說都不愿意讓出來,這讓老管很是無奈。他昨天還特地多藏了一柄掃把,沒想到今天又爭了個失敗。
管春華是臺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直屬二大隊民警,每天早鍛煉時間,他都堅持義務(wù)清掃方山健身游步道,一干就是7年,人們親切地稱他為“掃地警”老管。
“現(xiàn)在都是誰先到,誰先用,掃地都成為競爭‘上崗’了!” 管春華說,爭掃把這事兒,還讓他收了一個志同道合的“徒弟”。
事情要從今年6月的一天說起。管春華發(fā)現(xiàn)藏在半道上的“鐵掃把”不見了,捷足先登“借”走掃把的是市民沈軍輝。這是有人第一次跟他爭掃把。
“我每天都在這里鍛煉,看到管老師都在這邊義務(wù)清掃,我被他的精神感染了,所以我也拿起掃把來掃一掃。”對于喜歡爬山鍛煉的沈軍輝來說,干凈整潔的臺階為他提供了安全、舒暢的環(huán)境。從此,他便跟著管春華這位“老師”一起做起了公益。
今年8月,58歲的管春華生病修養(yǎng)了近一個月,徒弟沈軍輝趁機全盤接管了這條游步道的清掃任務(wù)。康復(fù)后的管春華,第一時間便從徒弟手中爭回了象征“清掃權(quán)”的“鐵掃把”。不料,徒弟卻暗暗以實際行動提出抗議,把老管經(jīng)常藏掃把的地點悄悄透露給了其他人。一傳十,十傳百,老管藏的掃把越來越多,爭到手的機會卻越來越少。
談起清掃方山的初衷,老管說,這跟他的職業(yè)有關(guān)。
2016年6月的一場大雨過后,方山游步道上散落了不少樹枝、石塊等雜物,引起了健身路過的管春華的注意。
“我有‘職業(yè)病’,看到路上有交通安全隱患的話,不把它排除掉,放心不下。”就在管春華清理樹枝、石塊時,他發(fā)現(xiàn)現(xiàn)場有一位老人也在清掃臺階。老人名叫林瑞方,是一位從義務(wù)清掃老黃巖大橋“轉(zhuǎn)戰(zhàn)”到方山游步道的黨員志愿者。“只有退休的干部,沒有退休的中共黨員。”這是老林退休后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老黨員林瑞方的堅持讓同樣是黨員的管春華十分感動。得知老林當(dāng)時已是86歲高齡,管春華便從他手中硬是“爭”下了掃把,從此也接過了義務(wù)掃方山的“接力棒”。
七年來,在管春華的影響下,義務(wù)清掃方山的隊伍逐漸壯大,目前經(jīng)常性參加清掃的市民就有10多位,其中不乏年輕人。
“他們就是新時代的‘活雷鋒’,是正能量的傳遞,為他們點贊!”路過的市民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如今,拿著“鐵掃把”忙碌在方山游步道上的一個個身影,已經(jīng)成為黃城一道獨特而靚麗的風(fēng)景。
看臺州新聞,關(guān)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或鏡像;授權(quán)轉(zhuǎn)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