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椒江縫制設備產業大腦專題登上央視二套《經濟半小時》節目。
縫制設備用上產業大腦
上下游協同效率快速提升
椒江是全球最大的工業縫紉機生產和出口基地,聚集了大量中小企業。2021年,縫制設備產業大腦入選浙江省第一批行業產業大腦建設試點名單。截至2023年10月底,縫制設備產業大腦已經鏈接了388家企業、1090臺設備。
據統計,產業大腦幫助企業降低約50%的物聯接入總體成本,綜合提升20%左右的制造效率。椒江區經濟信息化和科學技術局總工程師鄭仁嬌介紹:“縫制設備產業大腦,對企業來講,是‘百度+淘寶+知識庫’的模式,企業入鏈到縫制設備產業大腦中來時,可以通過入鏈,精準找到想要的供應商、匹配相應的客戶,這就是來源于縫制設備產業工業機理算法模型的推薦。”
臺州市一家企業加入產業大腦后,不僅找客戶容易了,管理效率也提高了一大截。“自從上了產業大腦之后,通過平臺,實現了車間數字化,而且可以直接從后臺隨時監控到每個崗位、每一臺設備的生產狀況。總的來說公司應用這套平臺之后,生產效率、服務的反饋率、設備利用率明顯提升。”臺州市精亮科技有限公司信息部負責人陳聰說。
磨床工孟琳經歷了公司從紙筆統計工作量到員工自己掃碼上傳工作量的全過程,現在,她每天都能在手機上看到自己的工作量和對應的工資,工作起來更有干勁了。
另一家生產縫紉機的企業給縫紉機裝上了芯片,可以實時報告車間里的生產進度,反饋給下游服裝廠,從而快速應對市場需求的變化。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臺州灣工廠廠長王朋說:“服裝生產進入‘小單快反’時代,服裝廠對數字化設備需求非常迫切,我們適應行業的發展趨勢,打造出成套智聯解決方案,通過軟硬件相結合,讓服裝廠全生產過程實現數字化管理,達到擁有最快七天的交貨能力。”
近年來,“小單快反”正成為制造業的一種新趨勢。先小批量生產多種款式的產品進行市場測試,哪一款賣得好,再返單。當地一家服裝廠進入11月之后,小單快反的情況越來越多。通常小訂單會被指派給幾個工人進行整件制作,也就是說一個員工要完成所有的制作工序,如此一來,生產效率與員工手頭上的功夫就直接掛鉤。
有了新裝備后,員工的工作進度實時被縫紉機里的芯片采集并上傳到數據中臺,如果員工縫制一件衣服的實際工時高于平均標準工時,就會被系統標注出來。企業負責人坐在辦公室里就能明確知道每一個工人的生產狀況,從而及時進行工作調整。
臺州市椒江工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臺州市數智產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海燕介紹:“縫制設備制造企業在產品上安裝了芯片、電機,下游的加工制造企業也就有了數據集成和共享的基礎,原來我們上下游的企業信息之間數據是有壁壘的,產業大腦就是通過集成、匯總和貫通這些數據,將行業的上下游貫通起來了。同時我們還給他們開放了行業的數據共享,貫通了技術合作的渠道,提供了大腦上的各項生態服務,促進了行業上下游企業之間更加緊密協同。”
去年以來,椒江區利用縫紉產業集群的優勢,還打造了“共富工坊”,統一接單、統一組織、統一派工,企業可以通過這個平臺把工作延伸到農村,村民們網上接單。完成數量、工價和合格情況也一目了然。
“目前產業大腦已經實現了區域行業的全覆蓋,物聯企業達388家,整機企業37家,零部件企業66家,下游加工制造企業282家。”王海燕說。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