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6號臺風“卡努”7月30日14時加強為臺風,預計以每小時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加強。
根據《臺州市防汛防臺抗旱應急預案》,市防指決定7月30日17時起,針對6號臺風“卡努”海上防臺風應急響應調整為防臺風Ⅳ級應急響應。面對來勢洶洶的“卡努”,臺州各地嚴陣以待,落實落細各項措施。
椒江:嚴查嚴防,把安全擺在第一位
隨著臺風“卡努”臨近,椒江各地將“安全”擺在第一位,全面動員部署,細化落實到人,眾志成城應對。
在大陳島,這兩天,全體機關干部職工、村(居)兩委干部、在島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全部進崗到位。7月30日15時,隨著慶達輪船緩緩駛出下大陳碼頭,島上游客已經全部撤離大陳島。當天,大陳鎮還組織一支由派出所、供電所、衛生院、專職消防隊、行政執法中隊、漁港站、旅游集團、榮遠公司、自來水公司組成的應急搶險巡邏隊和一支由駐村干部、各村(居)兩委干部、網格員、大陳漁嫂組成的志愿服務隊,分赴民宿、魚排碼頭、在建工地、宗教場所、山塘水庫、景區景點、地災點、危房戶等處,開展排查安全隱患、巡邏船只避險、勸導游客離島等志愿服務。
在海上,椒江區農水局聯合涉漁鎮街道及漁港管理站開展清港行動,組織靠泊椒江中心漁港漁船有序撤離轉港,由漁政執法船有序引導船只前往臨海紅腳巖及金清漁港等防臺等級更高的漁港進行避風防臺。截至目前,港內椒江籍漁船及外省籍漁船已全部完成轉港。
黃巖:部署防御工作 及時轉移人員
“阿公阿婆,新的臺風馬上又要來了,我們關注著動態,到時候大家還是要轉移去避災中心……”7月30日上午,黃巖上鄭鄉大溪村駐村干部李柯燁和同事來到村里,一一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并為村民們送上生活必須的物資。
前幾天,受臺風“杜蘇芮”影響,大溪村新屋橋梁橋墩變形,部分橋面沉降15厘米,給內岸村民出行造成極大不便。在了解到村民物資儲備不足卻因橋梁暫時封鎖無法外出采購后,駐村干部和村“兩委”班子立即行動,組織黨員干部集中采購米面油等物資并馬上送到村民家中。“最近臺風天氣頻繁,我們村民出行受阻,還要根據情況連續反復多次轉移到避災中心,所以我們提前先來做好動員工作,以免村民產生抵觸情緒。”李柯燁說,根據風險區研判,大溪村預計需轉移109名村民,除部分村民投親靠友外,將有80多名村民需轉移到避災中心。
隨著臺風“卡努”逼近,自全市防御第6號臺風工作視頻會議結束后,黃巖區立即召開續會,部署相關防御工作,認真落實“一個目標、三個不怕、四個寧可”防汛理念,以“正面登陸”的要求做準備,做好預報預警、隱患排查、人員轉移和應急儲備等工作,堅決打贏防御“卡努”這場硬仗。
路橋:以“迅”制“汛” 全力筑牢“安全堤”
用鐵鍬清除落葉、漂浮雜物及淤泥,并對雜物堵塞嚴重的下水口進行清掏……7月30日上午,在路橋區桐方線一處積水點,養護工正冒雨進行作業。盡管披著雨衣,大家身上的衣服早已濕透。
臺風“卡努”正逐步靠近浙江沿海,路橋區嚴陣以待,把防汛防臺各項措施落細落實落到位,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我們以‘早檢查、早發現、早處置’為原則,共出動管理人員10人,養護工60人,小型運輸車9臺,巡查車7輛,挖機1臺,加強公路安全巡查及隱患排查處置,確保轄區干線公路安全暢通。”路橋區公路與運輸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
不僅是及時處置道路積水,路橋區交通運輸系統迅速行動通過強化公路隱患排查,加強對轄區橋梁、隧道、易發事故及地質災害等重點路段的監測,嚴格落實安全保障措施。
據悉,路橋區交通運輸系統做好物資儲備,已儲備砂石料1500噸、柴油20噸、冷補料10噸,安全提示牌40張、暴閃燈10只、紅帽錐400個、隔離欄200米、小型發電機3臺、應急照明燈塔1臺、大型鏟車3輛、灑水車3輛、小型運輸車6輛等專業機械設備。
臨海:確保涉海涉漁安全 嚴防城市內澇
“最后一艘已進港。”7月30日20時許,臨海最后一批17艘漁船完成轉港,至此,臨海全市800艘漁船已全部靠泊在安全水域。
當前,臨海各部門、鎮(街道)已進入防臺“臨戰狀態”。臨海市港航口岸和漁業管理局根據靠泊漁港抗風力等級情況,制定漁船大轉移方案,于29日凌晨5時正式啟動轉港工作,緊盯凌晨和傍晚兩個潮汛時間,現場指揮調度,同時密切聯系路橋金清、三門健跳等港口,對接漁船停泊情況,避免出現“二次轉港”。
臨海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第一時間完成應急倉庫全面清理和防洪排澇設備調試,組建了由150人組成的6支城門封堵應急隊伍,目前已灌裝沙包1.5萬個,配備運輸車輛32臺。另外,針對城區的排澇、清淤和重要點位管控工作,組建了3支城市排澇應急搶險隊,配備了3輛排澇車、28臺抽水泵和5萬個備用沙袋。
在古城街道,30多名園林工人正加緊對街邊的梧桐樹進行修剪。“這些新樹,經不住臺風,很容易倒伏。我們從28日就開始對老城區新種的300多棵行道樹進行修剪了,現在已經完成三分之二,預計31日就能全部完成。” 該市園林事務養護中心隊長羅增益說。
在上盤鎮,16家海上養殖場(企業、合作社)已完成養殖設施加固,提前做好養殖產品防損失工作,涉及海上及灘涂養殖人員111人均已全部轉移。
溫嶺:漁船進港避風 原定開捕推遲
在溫嶺市石塘鎮箬山漁港內,一條條漁船并排停靠,船老大們正用繩索對船只進行加固。7月29日以來,按照防臺要求,溫嶺市組織港漁、海事、公安等部門開展在港漁船全覆蓋檢查,對漁港碼頭和避風錨地進行安全巡查。
在各個現場,工作人員通過上船檢查的方式,對在港停靠避風的漁船進行檢查,重點檢查甲板網具和物品的捆綁固定、主甲板排水孔暢通等情況,確保船只纜繩加固和錨泊安全、漁民上岸避風。
受臺風“卡努”影響,原定8月1日中午12時結束伏休的桁桿拖蝦、籠壺類、刺網、燈光圍(敷)網四種作業專項特許捕撈漁船(含輔助船)將推遲開漁,所有漁船一律在港避風,休閑漁船全部停止營業,海上養殖人員全部撤離上岸。
截至目前,溫嶺全市2066艘漁船全部在港避風,15艘休閑漁船已提前停止運營,179艘運輸船全部在港,11艘在港錨泊重點船舶全面落實加固管控措施,16艘游艇和3條航線已全部停運。該市已轉移各類人員5332人,其中海上養殖轉移157人、漁船轉移152人、勸退游客870人。
玉環:加強船只管理 落實24小時值守
隨著臺風“卡努”逐步逼近,受其影響,玉環這兩天出現忽晴忽雨的臺風天氣。在大麥嶼港避風錨地,玉環海事處大麥嶼海巡執法大隊工作人員逐一登船,督促船員做好錨鏈固定、船上物品加固等安全措施。
“目前,在樂清灣海域停泊的無動力船、危險品船及新建船有120多艘,隨著臺風逼近,未來幾天這里停泊的各類船只將達到180艘。”大麥嶼海巡執法大隊大隊長葉如冰說,隨著防臺應急響應升級,船上人員最終將全部撤離。
7月29日,玉環針對“卡努”啟動海上防臺風應急響應,要求各鄉鎮(街道)、開發區、各部門密切關注臺風動向,按照《玉環市防汛防臺抗旱應急預案》切實做好各項防御工作。早在臺風“杜蘇芮”來臨前,玉環市港航口岸和漁業管理局就第一時間通過北斗衛星系統等途徑,通知在外捕撈漁船立即停止作業,回港避風。截至目前,玉環425艘漁船和509艘納規船全部進入各港口或在安全水域避風,且原定于8月1日結束伏休的漁船均延遲開漁。
目前,玉環市防指成員單位都已進入24小時防汛防臺狀態,并對防汛防臺搶險物資儲備情況、各類搶險裝備及各個避災安置場所再檢查、再確認,將進一步完善防汛防臺物資調度機制和系列應急預案,確保供應到位、調動及時、保障有力,保證“卡努”影響期間安全無虞。
天臺:聚焦六大領域 清零風險隱患
臺風“卡努”來勢洶猛。天臺縣要求各級各部門強化“時時放心不下、事事緊抓不放”的責任感,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六大領域,清零風險隱患,堅決打贏防臺硬仗。
天臺山區面積廣,在臺風“杜蘇芮”影響下土壤已接近飽和,未來“卡努”還將帶來強降雨,很大可能引發小流域山洪、地質災害等次生災害。該縣針對4處地質災害隱患點,181個地質災害影響區、8條易發生山體滑坡的道路以及79個山洪易發自然村,配備預警員、監測員,落實24小時駐點監測預警,確保發現險情征兆及時預警、及時開展人員轉移、及時落實管控措施。
城市內澇和地下空間領域是防臺防汛重點,天臺對23個低洼易澇點、地下車庫、地下配電設施、沿街道路等等防水排水工作進行系統排查,確保排澇設施正常、管道渠系通暢。
同時,天臺緊盯9個病險水庫、26個病險山塘、46條堤防,加強巡查排險,提前落實落細防御措施;根據縣防指的指令及時關閉景區、停止水上游樂,重點對46條驢友線路以及29家“三邊”農家樂(山邊、溪邊、庫邊)加強巡查監測,做好驢友勸返工作;督促15家危化品企業安全轉移遇水易燃易爆物資,做好119個建筑工地點位的安全防護措施;及時排除8條易塌方、滑坡道路,29個易塌方、滑坡點位險情,對危險系數比較大的山邊道路,以及無法加固的危橋病隧,實施封道,設置醒目警示牌,安排人員在安全區域站崗值守,確保交通運輸安全。
仙居:全方位筑牢防汛防臺安全屏障
7月30日,市防指對臺風“卡努”防御工作作了專題部署后,仙居縣第一時間進行落實部署,迅速、全面推進防臺防汛各項工作。
臺風“卡努”影響時間長,將有明顯的風雨過程,易引發小流域山洪、地質災害及城鄉內澇等次生災害。仙居縣要求各鄉鎮(街道)和部門加強會商研判,全力做好各地質災害風險防范點的巡查、監測、預警,根據險情及時組織人員轉移。做好水庫責任人的值班值守,加強水庫的巡查檢查。做好全縣超汛限水庫的調控,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合理控制水位。根據預警響應,及時關停在建工程,并迅速轉移工人,做好高空建筑、塔吊等防風措施。抓好城區防洪排澇工作,加強重點路段排查,疏通清淤,緩解排水壓力。
群眾安全是防御的重中之重,仙居按照響應等級落實景區、民宿等場所的安全管控措施,確保游客安全;抓好危舊房安全監管,確保危險區域人員應轉盡轉、應轉早轉、應轉快轉,嚴防轉移人員擅自回流;加強對重點路段管理巡邏和重點人群的宣傳引導,避免事故發生。
同時,仙居縣防指及各成員單位將按照防汛防臺應急預案和響應等級要求,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值守和領導帶班制度,做好各項應急救援準備和防范措施落實,確保一旦出險,隊伍拉得出、物資供得上、險情搶得住。
三門:把安全隱患降到最低
“杜蘇芮”預警解除,新臺風“卡努”接棒來襲。“一定要做好加固,各個環節都要仔細……”7月30日上午,三門縣浦壩港鎮長浦莊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呂志偉在移動板房加固現場叮囑道。
移動板房上,焊花四濺,數位工作人員頭戴安全帽和面罩、腳穿防滑鞋,正揮動焊槍,對板房進行焊接加固。
“這叫‘固頂法’,可以大幅增加移動板房的集體抗風能力。另外,我們還采取‘增重法’‘連舟法’‘縛地法’‘導水法’等5種方法,對板房進行層層加固。”呂志偉說。
在健跳鎮小蒲村,該村黨員干部則通過鋼絲鎖扣、抬高移動住房、屋頂連片焊接等方式對移動板房進行加固,并發動黨員和志愿者將板房內居住人員全部轉移。
隨著臺風逼近,三門各地開展相應舉措,完成全縣400余間用作老舊房拆遷、一戶一宅等未安置人員臨時過渡的移動板房加固,把安全隱患降到最低。
與臺風搶時間,與暴雨拼速度。目前,三門全體黨員干部深入村社開展防汛抗臺工作,加強風險隱患排查,查看物資儲備情況,確保各類安全隱患“早發現、早上報、早解決”,筑牢安全防線。
此外,三門各部門已組建縣級應急搶險隊伍35支共445人,調集挖掘機8臺,鏟車4臺,搶險車50輛,排水車及抽水機16臺,24小時待命,確保能第一時間投入到搶毀保通和搶險救援工作中。
臺州灣新區:守牢防臺“第一道防線”
7月30日16時,受臺風“卡努”影響,十一海塘邊風大雨急。覆膜、填渣、沙包石塊加固……施工人員正迎著風雨在海塘內側增設防護膜,提升海塘的安全運行系數。
海塘是防御臺風災害的第一道防線。作為市區的“東大門”,臺州灣新區沿岸有十一海塘、中礁閘、婆嶼閘等重要水利工程,事關市區的防洪安全。每年汛期來臨前,新區都會對海塘進行“查漏補缺”。近日,為了守好海塘堤壩,工作人員每天開展巡邏,嚴密排查地勢低洼處、海水易倒灌處,并用沙袋、大石塊等防汛物資對其進行加高加固。沿線砂石料、發電機、搶險車輛等防汛物資已儲備到位。
同時,新區還對十一塘5座一線水閘進行了防風防浪加固。其中,中礁閘加固修復工程也在日前正式收尾,開始開閘預排水。25日至28日水閘共運行11次,河道水位從1.8米降到1.3米,為可能到來的上游洪水騰出庫容。
臺風“卡努”來勢洶洶,新區先后組織召開多次防汛防臺專題部署會,全力以赴做好打硬仗、打大仗的準備。截至目前,新區共疏散轉移人員989人,其中安全碼賦碼人員451人。新區街道、村社區共配備了發電機63臺、水泵67臺、衛星電話60臺,共有4支專業搶修救援隊,村級防汛隊伍65支532人,69個避災安置場所全面準備到位,可容納6000人。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