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是全國“放魚日”。當天,臺州市港航口岸和漁業管理局在椒江大陳竹峙海域舉行2023年度臺州市“耕海牧漁助共富 敬海興漁護兩山”增殖放流專題活動,投放大黃魚魚苗1080.3萬尾。
增殖放流,是指采取人工方式,向海洋、江河、湖泊、水庫等公共水域投放水生生物苗種或親體的活動。對于維護生物多樣性、改善水域生態環境以及促進漁業增效、漁民增收、漁區共富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近三年,臺州共放流超16億單位,實現省定任務的178%,同時,漁業部門通過不斷強化休漁禁漁、加強水產種質資源保護、控制漁業捕撈強度,取得了良好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當天10時,運送魚苗的兩艘漁運船就抵達了目標海域,“實施增殖放流 保護藍色糧倉 振興東海漁場”的藍色橫幅格外醒目,工作人員對魚苗種類、規格進行了現場核對。11時許,工作人員在加裝泡沫浮標后,解開了固定的纜繩并合力拎起漁網,將網箱里的魚苗一兜兜地放入大水桶和“滑梯”軌道,只見魚兒順梯而下,爭先恐后地游入海水中,濺起層層浪花。


據了解,此次放流是今年市級層面的首場活動,投入資金多、苗種數量大。為保證放流魚種健康成長,有效恢復和增殖臺州海域的漁業資源種群數量,助力本地漁業可持續發展,臺州市將加大漁業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各種違規捕撈行為,確保放流活動達到預期效果。
“今年,全市計劃投入1100萬元,放流3.2億單位,市本級將在椒江口海域、大陳海域等臺州海域和臺州灣集聚區內河水域放流大黃魚、青蛤、曼氏無針烏賊、鳙魚、中華鱉等5個苗種、1.3億單位,多時段、多區域、多生態位地補充漁業資源。接下來,我們將堅持科學放流、規范放流,優化增殖放流方式,因地制宜地選擇旗艦種、優勢種、經濟種、衰退種、土著種,加大主要物種的放流數量,促進代表性漁業資源恢復。”市港航口岸和漁業管理局港航管理處負責人牟盛辰說。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