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国产老女人卖婬,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您當前的位置 : 浙江在線  >  臺州頻道 > 臺州新聞
荒地變基地 研學旅開啟黃巖西部山區“共富之門”
2023年05月12日 來源: 潮新聞 共享聯盟·黃巖 黃齡億 張穎

  邁向共同富裕,農村謂之關鍵。近年來,黃巖結合東西部區域發展不平衡實際,注重將要素向農村、基層、相對欠發達地區傾斜,在實現高質量均衡發展上有了諸多亮眼表現。

  地處黃巖西部山區的茅畬鄉茅畬洋村,多外出瓜農,原本耕地拋荒嚴重,現如今荒地“搖身一變”,成了研學基地,前來體驗的研學團隊絡繹不絕。這一做法好比是一把金鑰匙,打開了“共富之門”——帶來人氣,拓寬農產品銷路,村民的腰包自然也鼓了起來。

  日前一早,一輛輛大巴駛進茅畬鄉茅畬洋村,不難猜到,他們的目的地是臺州市九紫溪農耕文化研學實踐教育基地(下稱基地)。這批來研學旅游的是黃巖區實驗小學四年級12個班的學生,一張張朝氣的臉龐充滿了期待。

  基地于2016年落地茅畬,占地面積200多畝,經過7年的發展,輻射范圍達300余畝,先后投入1000余萬元,現高峰期一天最多接待近3000名學生。據了解,基地秉持“農研融合、知行合一”理念,設立農耕體驗文化園、大棚果蔬種植、大棚菌菇種植、大棚名果樹種植、叢林狩獵文化等課程教育陣地,能滿足學生一年四季體驗勞作,形成了集研學、團建、親子、觀光休閑、農業科普推廣于一身的體驗模式。這批學生體驗的項目包含盆栽種植、插秧、制作糖葫蘆、滑草、飛盤等。

  “我剛剛體驗完插秧、飛盤和彈彈球。”在學生池昊看來,插秧這個項目最有意思。“它既可以讓我們體驗到農民伯伯的辛苦,還可以讓我們知道不要浪費糧食。”

  分布在各個區域的學生,玩得不亦樂乎。彼時,廚房的幾位“掌勺”為孩子們準備特色午餐,也忙得一刻不停,謝橘明是其中一位,她是土生土長的茅畬洋村人,原本閑散在家,無事可做,基地建成后,便來幫活。“我們歲數大的,也能在這里找到一份差事,賺一點錢。客人多的話,像這次這么多學生來,我就在廚房幫忙,做炊飯。平時的話,我會到田里,做些農活,種西瓜、小番茄。”謝橘明說。

  茅畬鄉茅畬洋村委會副主任賴允林介紹,原來,茅畬洋村約三分之二的村民外出種瓜、經商、務工等,留守村里的以老弱婦孺為主。“為拓寬村民致富渠道,我們積極招商引資,黨組織牽頭、黨員帶頭,短短一周內完成約200畝的土地流轉,成功吸引到企業入駐,使得大片荒地煥發新機。”

  在專業化運作打造下,農戶有了固定田租,留守村內的老人也有了適合自己的務工機會,實現了“家門口”就業。據統計,基地一年土地固定租金約25萬元,分到最多的農戶一年有5000元。另外,目前約20個固定村民在基地務工,基地一年共結算40余萬元勞務費給到他們。

  2021年以來,黃巖區以“三新”農村共富為工作導向,在全區建立“小橘燈”共富工坊體系,集成打造農民家門口的創富新單元。基地恰是“小橘燈”共富工坊之一。“我們這里是茅畬鄉的共富工坊點。本地農戶以及周邊村莊的農戶,他們種植的土豆、玉米、番薯等農產品,都可以依托基地銷售出去,我們基地帶動了周邊村民共同致富。”臺州市九紫溪農耕文化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負責人梁士來告訴記者。

  據不完全統計,去年一年,基地帶動茅畬洋村農產品銷量達15萬元。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據介紹,基地種植的蔬菜、菌菇、果樹品類繁多,其中包括較為稀有的“樹葡萄”,省農科院研發品種“浙櫻粉1號”小番茄等,平日里,基地工作人員還會教當地農戶如何種植這些品類,通過這樣切實的幫助,讓他們也能種出高品質的果蔬,賣個好價錢以增加收益。

標簽: 基地;種植;大棚;學生;插秧;農戶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張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 臺州頻道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