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ㄒ曨l來源:富山鄉人民政府)
黃巖半嶺堂造紙陳列館是一座集傳統文化和文物保護于一體的博物館,是臺州市首家古法造紙博物館,也是臺州市唯一保留著的“活著”的古法造紙遺址?,F有藏品90多件,具體形象地展示古法造紙傳統制作技藝。
半嶺堂一帶村民皆以造紙為主業,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其古法造紙技藝歷經百年流傳,直至現在依然保存完整。游客走進半嶺堂造紙陳列館,可以一覽附近村民的半嶺堂造紙歷史,感受造紙技藝,參觀造紙用具。在半嶺堂造紙陳列館旁邊還有造紙工坊舊址,是一處讓人們了解造紙歷史、了解傳統文化的重要場所。
#01
逐漸失傳的古法造紙技藝
黃巖半嶺堂造紙陳列館位于半山村文化禮堂二樓,分為三個展廳,設計風格充滿了傳統民居韻味。走上樓梯,左手邊第一個展廳展示了半嶺堂造紙的歷史和文化,讓人們了解到造紙的百年歷史和文化底蘊。
半山村村干部李希國說,老料不經過蒸煮,用石灰腌后直接抄造,得到的紙紙質較為粗糙。
半嶺堂村地處山中溪谷,耕地資源十分有限,村民多以造紙為生。由于社會環境的變遷,黃巖竹紙的原真性已經遭到破壞,傳統的古法造紙技藝也面臨失傳。
當代半嶺堂村的千張紙制作技法基本繼承和保存了古時手工造紙的傳統技藝,千張紙以竹子為主要原料,以前用的竹料較雜,無論老嫩都可以使用,竹種也無特殊要求,現制作的千張紙選用黃巖西部山區兩年以上苦竹或者淡竹。
#02
展現百年造紙歷史
在展示區,游客可以看到大量的造紙工具和設備,了解古代造紙的工藝和過程,也可以參觀手工造紙的演示。
將竹料截成約三尺長,清洗后用水碓舂成細條,利用石灰漿發酵月余后取出洗凈,舂成粉狀落入槽中,用手抄成濕紙張,曬干后分切包裝。整個制作工序分為原料加工和制作成紙兩大部分,要經砍料、搗料、浸料、漿料等十六道工序,每道均精工細作。其中,采用水碓春料是半嶺堂手工造紙的特色之一。
將斷好的竹料用水碓的木槌在石板上反復壓打約四五十下,等到竹纖維松散形成竹條后,用鐵絲系成捆。搗料時在水碓的碓臼內填以石塊,搗漿時將石塊移出。在展廳中擺放著水碓的一部分木質結構,游客可以通過展廳中圖文并茂的介紹和以前使用過的造紙用具,了解半嶺堂造紙技藝的百年歷史。
“水碓實現了流水作業,從此半嶺堂造紙不再需要人力,靠著水碓就能自動完成?!崩钕f,半嶺堂造紙工藝已經比較先進,使用水碓省時省力,既可以搗料,也可以浸料。
#03
數百年前的造紙工坊
在半嶺堂造紙陳列館的附近,還有兩個建造于數百年前的造紙工坊。李希國說,雖然現在已經不再使用純手工造紙,但是走進造紙工坊,還能看到舊時村民造紙的痕跡。
在造紙工坊里,保留著各種用于造紙的木頭器具和設備,例如水碓、紙漿槽、壓紙臺、分紙臺等。古法做竹紙的工序很復雜,需要經過十多道工序,完整的竹子才能變成一張張千張紙。這種技藝保留著最原始、古老的造紙工藝流程和方法,與《天工開物》中記載的土法造紙大致相同。
舊時,每逢12月前后,村民便開始采集細竹,將采回的竹子先用水碓搗碎,再用石灰水浸泡,從12月一直泡到次年4月。經過數個月的浸泡,竹子變得松軟,之后利用水碓將其碾碎,碾碎后的竹子繼續在池子里浸泡一天。之后,經過抄紙、壓紙、揭紙、曬紙等多道工序,即可制作完成。
#04
造紙工業繼往開來
半嶺堂造紙陳列館一直致力于保存和傳承中國古老的造紙技術和文化,也為游客提供了一次深入了解造紙歷史和文化的機會。陳列館收藏了大量的造紙文物和歷史遺跡,這些展品反映了中國古代造紙技術和文化的發展和演變。
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現代化生產設備的不斷完善,造紙工藝已經實現了飛速的進步和創新。相較于傳統手工制紙,現代造紙工藝的優點在于高效、規模化、環保。機械化生產使得造紙廠可以實現規?;a,同時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成本,使得紙張的價格也更加親民。
記者在李希國的帶領下來到了村里的現代造紙工坊,現在的半山村已經不再使用古法造紙,他們從外地大量收購紙張,然后通過機器加工。在機械造紙過程中,紙張被切割成一小張一小張,再印上紅色的油墨。
傳統手工制紙代表了一種古老的手工藝,承載著文化記憶和歷史情感。有人擔憂現代造紙工藝可能會損害傳統手工制紙的文化價值,在現代化的進程中,如何保護和傳承這種傳統技藝,成為了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半嶺堂造紙陳列館傳承了黃巖古時造紙文化的精髓,展廳內還展示了一些紙張藝術品,如剪紙、折紙、貼紙等,這些藝術品不僅展示了中國古代造紙技藝的美妙,也表現了手工藝術的獨特魅力。
半山村村民與半嶺堂造紙陳列館的聯系,既是傳統文化與現代生產方式的對接,也是歷史記憶和文化傳承的延續。走進半嶺堂造紙陳列館,讓人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中國造紙史和傳統手工藝術的珍貴之處。無論是傳統還是現代,造紙作為一門古老的手工藝,都將繼續為我們帶來美麗的紙張和獨特的文化魅力。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