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書卷氣,右手煙火味,這是臨海這座城市自帶的氣質。正是在漫漫“書卷氣”和濃濃“煙火味”的共同浸潤下,一種令無數外地游客神往的“古城下的慢生活”呼之欲出。如何為它加一點料、添一把火,使之成為臨海這座城市的鮮明標簽?
首先,要辦好一個“節”。一個好的節,就是一張響亮的城市名片。為什么幾年前,一個“公共文化藝術節”亮相古城,就點燃了那么多人內心的熱情?因為,它為古城注入了活力的因子,它為古城打開了嶄新的文化視窗。我們可以進一步打磨“公共文化藝術節”,使之成為集“新奇性、文化味、國際范”為一體的高品質節會,讓“古城下的慢生活”吸引全世界的眼球。
其次,要造好一條街。“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美食是“慢生活”的靈魂。臨海雖然有140多種風味小吃,但缺乏對美食的系統挖掘和包裝。今后,我們除了依托“新榮記”強大的品牌效應,持之以恒地辦好“中華民廚大賽”,打響“中華美食地標之都”這個名頭,當務之急還是建造一條整合臨海風味小吃“全譜系”的美食街,讓“古城下的慢生活”升騰出更迷人的煙火氣。
再次,要開出一扇“門”。現在的古城,與真正“有腔調”的慢生活之間,還隔著一扇“門”,這就是劇院的大門。隨著臺州影劇院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臨海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有著一個長久的斷層。如今,在臨海,有不少年輕人喜歡話劇并投身于其中,但他們沒有像樣演出場所,一些臨海籍導演和演員也有意向引進國內有影響力的話劇、音樂劇等,他們同樣苦無演出場所久矣!臨海影劇院要盡快選址規劃建設,為“古城下的慢生活”提供更多可能。
最后,要聚攏一群人。要想使古城有意思,就需要聚攏一群“有意思”的人。一方面,要用好本地有意思的人。頂著“千年臺州府,滿街文化人”的美譽,大多數臨海人在平和的面容之下,胸中有才情、手里有“絕活”。親近自然、打理庭院、辦展覽、赴雅集……也正成為具有辨識度的臨海生活方式。政府和有關部門可適度介入、及時引導,通過舉辦民間才藝秀、美麗庭院大賽、聯合辦展等形式,進一步激發臨海市民打造美好生活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為“古城下的慢生活”拉滿氛圍。另一方面,要吸引和留住外地有意思的人。駐地藝術家、流浪歌手、街頭畫家、自媒體達人、設計師……這些人是有腔調的慢生活的忠實踐行者和推動者,他們愿意停駐的城市,往往都是大眾向往的詩和遠方。政府可針對這群人出臺專門的引才政策,如免費提供創作場所、給予一定的安家補貼等,通過他們為“古城下的慢生活”增添不一樣的格調和意味。
“古城下的慢生活”,不僅僅是一種生活,它是時光的溫柔致意,是情懷的美妙回響,它必將成為“千年府城自在臨海”獻給遠方客人的最好的禮物。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