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教育廳公布第十三批 “雙減”優秀實踐案例,天臺縣白鶴鎮中心小學的案例成功入選。
一起來學習他們的做法吧!
↓↓
“雙減”政策要求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大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作為一所農村學校,天臺縣白鶴鎮中心小學結合自身實際特點,充分利用“課后服務”這一重要環節,開展作業“三服務”:一是自主作業服務;二是個別答疑服務;三是“點餐制”激勵服務,重點推行“點餐制”項目課后服務激勵體系,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個性化菜單式選課服務,使學生逐漸形成漸進式的成長模式。
學校每類活動設定積分“門檻”,學生為了參加自己感興趣的課后服務活動,定會努力地存入積分。符合條件者可以進行自主選課:
高質量、高效率完成作業者可自主選課。提早完成作業的學生的,由老師核查過關后,該學生便可以持自己的“校訊通”卡在自己教室門口的電子班牌上登入,進行自主選課。
“鶴雅少年”優秀者,可提前選課。學校堅持“五育并舉”,要求本校學生爭做出色的“鶴雅少年”,分別從學生的孝雅立德、健雅體育、優雅藝術、行雅勞動、儒雅國學等方面的綜合表現考慮。學生平時在各項表現好的地方,利用各自的“校訊通”卡在各自班級的電子班牌里存入積分。
鶴雅少年積分簡介
“點餐制”項目的內容一般根據學校“鶴雅課程”延伸而來,選取行雅勞動課程作為主要內容,在豐富課后服務內容的同時,培養學生勤勞的優良品質,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勞動實踐,在勞動中感受生活樂趣。
行雅勞動課程框架圖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學校開發了學校自制應用的“數字辦公”,根據行“行雅勞動課程”教師在“數字辦公”應用程序里先把可選的課后服務的拓展項目先設立好。其維護設立的數據包括:課程名稱、開課教師、開設年級、開設時間、上課地點等內容。
學校數字化的勞動管理模式初具雛形,學校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利用“電子班牌”讓孩子們在課后服務期間依據自身勞動需求進行“點餐制”的勞動選課,孩子們的勞動實踐又與“鶴雅銀行積分”相連接,極大地激發同學的參與積極性。
學生“點餐制”選課、教師點名打分
學校結合“鶴雅銀行”+“電子班牌”+“鶴雅積分”三者對學生在課后服務中的勞動價值給予了認可,搭建一個可持續的認可平臺。學生在鶴行園里勞動,并將勞動所得進行愛心義賣,在活動過程中也會獲得相應的鶴雅積分,積分又可用于:贈與貧困生、鶴雅銀行兌換物品、為鶴行園購買種植等。學生在勞動中獲得技能、體驗勞動的快樂,個人能力提升的同時讓其勞動也有價值輸出,更大大激發了學生想要高質量完成作業參與活動的興趣。
鶴行園、校園為例的可持續流程圖
“點餐制”拓展活動項目的開展,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促進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推動了家校合作,是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充分融合的體現,是對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和拓展,真正實現了構建教育良好生態的“雙減”目的,夯實了學校作為教育主陣地的根基。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