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18日,2022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評選將在杭州舉行。
這場浙江考古奧斯卡,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導,浙江省考古學會主辦,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辦,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溫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協辦,錢江晚報支持。
根據日前公布的2022年“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入圍名單,臺州的“仙居縣下湯遺址”“天臺縣百畝塘新石器時代遺址”將與全省21個項目一起參與這場年度PK!最終榜單將在12月18日11點揭曉。
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下湯遺址
發掘單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項目負責人:仲召兵
匯報人:仲召兵
下湯遺址位于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橫溪鎮下湯村,地處靈江上游的盆地中央,四面環山,三面繞水。遺址保存完好,呈不規則圓形,高出周邊農田約1-1.5米,面積約40000平方米。文化層厚2米左右,包括上山文化、跨湖橋文化、河姆渡文化、好川文化四個階段,以上山文化為主,年代距今約10000-4000年。
遺址航拍圖
遺址發現于1983年,1989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4年12月,對遺址進行勘探,初步掌握遺址的面積及堆積情況。
2018年,下湯遺址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名單。發掘1000平方米。發現了上山文化時期的農業加工場、紅燒土鋪墊的儀式廣場等重要遺跡現象。
TN1E1東壁剖面
為了解遺址由中心向北部的發展過程及遺址西側的地貌環境、尋找史前水田,2022年,申報主動性發掘350平方米,目前發掘正在進行中。在遺址北部土墩上布設3米寬,90米長探溝1條,土墩西部水田中布設2米寬30米長探溝1條。目前,西側水田發掘已結束,土墩上發掘至上山文化層面,清理出露土臺及相關遺跡后暫停發掘。
目前已清理四個階段的灰坑約80座,上山文化時期人工堆筑的土臺3座,溝槽1條,器物坑8座,環壕1條,好川文化時期水田1處,出土四個階段的陶器、石器50余件。
下湯遺址數字高程示意圖
上山文化時期土臺
器物坑(一)
器物坑(二)
出土上山文化器物
下湯遺址上山時期土臺呈南北向一字排開,初步呈現了遺址北部的聚落布局,為我們了解它的聚落結構和先民的行為提供了重要線索,而器物坑圍繞土臺分布的情況,為我們認識器物坑的功能提供了場景和新的視角。上山文化—跨湖橋文化時期環壕的發現,是這一時期聚落結構的重要突破,環壕內的各種遺物也為了解當時的生業經濟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好川文化水田屬首次發現,為了解當時的稻作農業和水田管理提供了重要實證。
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縣百畝塘新石器時代遺址
發掘單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項目負責人:孫瀚龍
匯報人:孫瀚龍
百畝塘遺址位于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縣平橋鎮百井村(百畝塘自然村)以西約300米的自然崗地上。2020年因平橋首府房地產項目施工過程中發現較多陶片,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天臺博物館立即對遺址進行考古調查,初步判斷年代為跨湖橋文化時期,原遺址面積約1.5萬平米,現存面積約0.8萬平米,是一處居住在低緩自然崗地上的新石器時代中期遺址。
發掘區航拍(發掘結束)
發掘區清表后航拍照
2022年6—9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天臺博物館對百畝塘遺址展開搶救性發掘,發掘面積260平米,布10x6探方4個(編號T1—T4)、10x2探溝1條(編號TG1),共清理9個地層、遺跡單位40個,出土較完整的陶器6件、石器28件以及動物骨骼6件,另有大量殘陶片和石制品殘塊。
根據對地層關系和出土遺物的梳理,初步判斷百畝塘遺址存在兩個階段的遺存,第一階段為上山—跨湖橋文化過渡時期、第二階段為跨湖橋文化早期,年代約距今8300—7800年。
百畝塘遺址出土跨湖橋文化石斧
百畝塘遺址動物骨頭出土情況
百畝塘遺址上山文化平底盆出土情況
百畝塘遺址的發掘有以下幾點意義:
1、它是天臺縣首次發掘的史前遺址,遺址盡管遭到較大破壞,但文化面貌清晰,屬于距今8000年前的跨湖橋文化。出土的陶器、石器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突破了以往對跨湖橋文化分布范圍的認識。
2、百畝塘遺址最早階段為上山文化——跨湖橋文化過渡時期的遺存,為解決跨湖橋文化和上山文化的分期、過渡、傳承和演變提供了新資料。
3、百畝塘遺址處在整個天臺盆地的中心位置,地貌環境及特征都為在遺址周邊以及始豐溪流域展開系統的考古調查提供了線索和方向,為深入研究浙江新石器時代早中期的文化面貌、區域互動、社會發展和歷史進程提供了新的契機。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