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臺州頻道8月2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趙靜 共享聯盟三門站 陳玲玲)7月31日晚8點,晚風仍帶著絲絲熱氣,在三門縣海潤街道頭岙村,26歲的王星海夜跑歸來,酣暢淋漓地出了一身汗。作為一名現役軍人,他在探親休假期間,仍保持每天一小時體能訓練的習慣。“必須時刻保持強健的體魄,才能做到組織召之能來、來之能戰。”他笑著說,“可惜跟哥哥星科的探親時間錯開了。”
王星海
祖孫三代兵,共筑軍營夢。“一家子加一起,六人先后從軍,這是我們整個家族最值得驕傲的事。”談起一家人的從軍報國情懷,特別是三胞胎兒子有兩個從軍,58歲的父親王臣根神采奕奕,滿臉的自豪。
王星科
已離世的外公李柏林當過民兵,有30年鄉武裝部長工作經歷;外公的弟弟也曾參軍;父親王臣根和伯父王臣苗都是退役軍人……“外公家里的藏書都是與改革開放、經濟建設相關的,他連看電視腰桿都挺得筆直,他經常給我們講他當民兵時的故事。怎么裝子彈,怎么找掩護,外公講到激動的時候兩眼都放光。”小時候跟外公相處的時光,王星海現在還記憶猶新。父親和伯父也經常給他們講八國聯軍侵華、割地賠款等歷史,講自己當兵時候的經歷。
三胞胎小時候合影。
從小受長輩們耳濡目染,軍魂像種子一樣在心里散播、生長。在泛黃的老照片里,每年學校組織的祭掃烈士墓活動,都有兄弟們的身影。
“真正讓我對部隊、對當兵產生憧憬的,是那次旅行。”老大王星科回憶說,2012年暑假,全家人一起去父親曾經服役的海軍部隊參觀。“那邊是集訓場,這是我曾經修炮艇的地方……”不善言辭的父親,突然變得滔滔不絕,孩子們的驚呼也一聲高過一聲。“國家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都離不開強大的軍隊,男子漢就是要保家衛國。”王星科暗暗下了決心。
兄弟幾個,從小體能都很好。高中入學軍訓,王星科、王星海因表現優秀,獲評“標兵”稱號。2016年夏天,村里發了驗兵單。還在上大學的王星科、王星海興沖沖去參加,結果因為近視被刷了下來。
“我要去做近視激光手術,明年再去驗兵。”老三王星海堅定了心意。皇天不負有心人。2017年夏天,剛剛邁出校園的王星海如愿接到了入伍通知書。9月中旬,踏上了新的人生旅程。
“星海入伍后,會在電話里跟大家分享自己的部隊生活,每次星科都追著問。”母親李愛連告訴記者,那年寒假,王星科也去做了近視激光手術,大家心里隱隱有了預感。果不其然,2018年9月,王星科也背上了遠行的行囊,去了部隊服役。
現在,翻看著倆兒子寄回來的“優秀士兵”等榮譽獎狀,王臣根夫妻倆的眼中有不舍,更多的是驕傲。
如今,老二王星河在位于杭州的浙江省測繪科學技術研究院工作,擔任技術員。盡管工作忙碌,但他每個月都會回家陪伴父母,主動多承擔起照顧父母的責任。“有國才有家!大哥、小弟,你們放心,家里有我。”王星河隔空向兄弟們喊話。
從軍擁軍,皆是愛國。同行的頭岙村民兵連長張振耀自豪地告訴記者:“我們村當兵從軍是有傳統的。”該村共有村民2050余人,其中,退役軍人57人,現役軍人8人,轉業軍人5人。年紀最大的退伍老兵已95歲高齡。該村退役軍人服務站曾獲“楓橋式”退役軍人服務站稱號。
三門灣畔,海風輕拂,小院里,親人們圍著久違的王星海拉起家常,大門墻壁上的“光榮之家”牌匾熠熠生輝……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