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第一批共8架共享鋼琴落地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市民嚴芬芬捐贈了其中3架。共享鋼琴是擺放在公共場所、無償供公眾彈奏的鋼琴。將近1個月過去了,共享鋼琴到底命運如何?
在城市街頭放置共享鋼琴的念頭,3個月前從嚴芬芬的腦子里冒出來,當時椒江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發布了一則招募公告,公開征集共享鋼琴。她本就是鋼琴愛好者,甚至因為想讓自己的孩子接受優質的音樂教育,創辦了一家鋼琴培訓機構。她也看到過寧波“鋼琴奶奶”莫志蔚的故事,那位80多歲的老人從退休金中拿出15萬元,購買了10架鋼琴放在寧波的地鐵站、公園和商場里,供大家免費彈奏。
身邊朋友看到共享鋼琴的招募公告,跟嚴芬芬開玩笑說,“怎么會有人做這樣的事情?鋼琴也不便宜。”更多人對共享鋼琴后期的維護有疑慮:鋼琴落地之后,被偷了、砸了,誰來賠?壞了誰來修?若有人在鋼琴邊上磕倒摔了,琴蓋突然翻下來砸傷了手,責任誰來承擔?最重要的是,鋼琴放在那里,真的會有人去彈嗎?
嚴芬芬提前做了不少功課。在寧波,莫志蔚捐獻10架鋼琴之后,當地一家公益基金會負責后續管理,寧波關于共享鋼琴的故事一直在延續,現在數量已達到23架,圍繞鋼琴開展的公益活動也未曾中斷。在深圳,8臺鋼琴被次第放置在華強北街道轄區內一條930米長的步行街上,來來往往的人中,彈琴的有保安、電子廠工人、眼科醫院醫生,彈琴的人和聽琴的人都能得到安慰。
嚴芬芬又想起她自己。她從小在臺州鄉下長大,喜歡音樂,但沒機會接觸到鋼琴。現在她自己辦鋼琴培訓機構,有時會遇見對鋼琴滿眼向往的孩子,受家庭條件限制,不能經常去上課。她往椒江區文廣旅體局跑了好幾次,想明白了鋼琴落地之后,后續維護、活動運營,以及這個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費用,都要由她承擔一些。“我都想清楚了,不是一時沖動。”嚴芬芬說,“不能再猶豫了,不然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共享鋼琴作為椒江區“高品質文化生活圈”構建的重要載體之一,得到了社會各方的支持,嚴芬芬3架鋼琴的落地點位很快便確定下來。鋼琴貴重,經不起風吹雨打,又要讓人“看得見、聽得到、摸得著”,放在哪很有講究——一處在青悅城購物中心外廣場的黨員驛站,挨著常態化核酸檢測點,驛站本就對外開放,退休后的老人們常在里面唱歌、唱越劇,那里還是快遞和外賣小哥的中途休息站,有空調、充電插口和飲水機。一處在騰達中心,寫字樓和商場的地下通道里,是年輕的上班族逛街購物的必經之地,對面是臺州和合公園,晚飯后父母帶著小朋友常去散步消食。還有一處,在白云山上的白云閣,那里算是地標性建筑。
騰達中心的共享鋼琴放置點,一位鋼琴老師正在彈奏。 受訪者 供圖考慮到上白云閣要爬山,鋼琴在運輸過程中可能被損壞,嚴芬芬買了一架全新的電鋼琴。其他兩架,則是她四處搜羅來的二手鋼琴。一架從杭州來,鋼琴原來的主人是一位頗有名氣的老教授;另一架鋼琴寄托著母親對兒子的思念,兒子去當兵了,留在部隊里,很少回家,他小時候喜歡彈鋼琴,鋼琴在家閑置了許多年,雖然舍不得,母親還是答應出手。
“聽說是做共享鋼琴,他們才答應低價轉讓給我。”嚴芬芬覺得,這樣的二手鋼琴寫滿故事,更有意義。
3架鋼琴都順利落地,嚴芬芬分別取了名字,叫“皮皮”“安安”和“諾諾”,合起來是鋼琴的英文讀音的諧音。她組織培訓機構的老師組成志愿者隊伍,圍繞共享鋼琴開展公益活動。黨員驛站里,退休老人用二胡、琵琶組成的樂隊里,加入了鋼琴的演奏。老人家從頭開始學習五線譜難度大,志愿者特地把曲譜改寫成簡譜,把字體放到很大打印出來,鋼琴鍵上也貼了“數字”,代表音符,方便老人彈奏。騰達中心里,住在附近的家長會帶著孩子到共享鋼琴上練習,圍觀的人多了,就像一個小型演出,孩子也彈得起勁。
黨員驛站里,退休老人用二胡、琵琶組成的樂隊里,現在加入了鋼琴演奏。 受訪者 供圖
有人說嚴芬芬是辦培訓機構的,想借捐鋼琴的名義給自己打廣告。嚴芬芬哭笑不得,無論是鋼琴上擺放的宣傳物料,還是近期媒體報道,她都以個人名義出現,沒有任何品牌或機構名露出。
共享鋼琴的過程中,她遇到更多的是溫暖和感動。擺放共享鋼琴時,專門挑選監控攝像頭能拍到的位置,不過目前沒有惡意破壞的事情發生,保安、志愿者和彈奏過的人,把鋼琴保護得很好;因為一次電視臺拍攝,黨員驛站的老人們偶然得知嚴芬芬就是捐贈者,握著她的手不放,一個勁表達感謝;還有一位張奶奶,經過1個月的學習,能用一根手指彈出簡單的調子了,嚴芬芬聽得熱淚盈眶。
之后,嚴芬芬想帶著鋼琴和音樂到更多地方,惠及更多人群,“提醒人們享受音樂,熱愛生活,這可能是共享鋼琴的真正意義”。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