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俄羅斯工程院院士大會上,臺州溫嶺塢根鄉賢、南方科技大學教授、科鈦機器人創始人林志赟博士當選為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俄羅斯工程院(Russian Academy of Engineering,簡稱“RAE”)院長B.V.Gusev教授向林志赟教授發來賀信,祝賀他當選為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希望他未來為推動中俄兩國可持續發展取得更多創新和科技合作方面的成果。
“對我來說,這是一項榮譽,更是一種動力。”近20年來,林志赟教授主要從事多智能體理論、分布式人工智能、自主無人系統與智能機器人、信息物理系統智能感知與控制等方向的前沿研究。2014—2021年,林志赟教授連續8年被Elsevier列入“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2021年入選斯坦福大學發布的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和“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
上課中的林志赟
科研領域是交叉的
他保持對其他學科的學習時間
隨著科技發展以及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工智能迅速崛起,應用在人們生產生活各個領域。國家也高度重視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人工智能專業因此成為熱門專業。
“這幾年,報考南方科技大學自動化、人工智能等專業的研究生非常之多,競爭很激烈。”從事科學研究20余年,林志赟說兩種品質很重要,“一是需要創新性思維,就像從事藝術的需要一定的跳脫特質;二是要踏實、肯沉下心去鉆研。兩者缺一不可,唯有這樣才能取得優秀的科研成果。”
林志赟(右一)指導工程師進行機器人研發
“現在科研領域都是交叉的,這意味著,需要不斷學習和吸收多個學科、多個領域的方法和思想。”平時,林志赟除了查閱與本專業相關的書籍、論文以外,還經常閱讀其他領域的書籍、報刊,“讓自己的知識面變得更加寬泛,具有發散思維,保持好奇心,熱衷于探索未知領域。”
“一定要強化自己不斷學習的學習習慣。”雖然科研工作繁忙,但他積極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交叉學科。“吃飯、睡前等,都可以用來讀書。”林志赟說,自己一天對其他學科的學習時間一般保持在一兩個小時左右。上班時間,林志赟的手機都是設置為免打擾模式,確保在有限的工作時間里,盡可能集中注意力,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興趣與堅持
這是科研工作者基本的素質
在很多人眼里,從事科學研究,是一項令人羨慕的職業。甚至有很多學生被從事科研工作的前景所吸引。
“從事科研工作,其實是一個異常艱苦的過程,可能99%是痛苦的探索過程,只有1%是快樂的收獲時刻。面對未知領域一個又一個難題,需要堅持不懈地去攻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林志赟這樣回復。
“興趣與堅持,這是科研工作者基本的素質。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和原動力。但是,隨著困難、環境等影響,興趣會一點點被消磨、改變。這時,就需要咬緊牙關,朝著既定的目標堅持下去。”林志赟說,從事科研工作要確立研究方向和清晰的目標,還要對未來有長遠而且明確的人生規劃。
在林志赟看來,我國人工智能技術攻關和產業應用雖然起步較晚,但在國家多項政策和科研基金的支持與鼓勵下,近年來發展勢頭迅猛。然而,人工智能相關領域的重大原創科技成果仍然相對缺乏。
“特別是基礎研究這一塊,可能需要5年、10年甚至20年的沉淀、積累。基礎研究不能用克服一個又一個難關來形容,它更需要一顆耐得住寂寞的心。”林志赟說,這些都需要國家政策方面的支持和傾斜,鼓勵科研人員有決心、有毅力、長期鉆研,做出重大原創性突破。
“作為科研工作者,一定要堅持住底線和原則。”這是林志赟對自己和同行的勉勵。
鼓勵青少年保持好奇心和創造力
回首走過的科研歲月,林志赟始終對科學抱有一顆熱愛之心。他將絕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他熱愛的科研領域。他也鼓勵青少年學子們一定要保持好奇心和創造力,勇于探索科學未知。
對于孩子的成長與教育,林志赟認為,作為父母,應該讓孩子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讀書觀念,哪怕孩子前期學習成績不是特別理想,但他堅信每個孩子都有頓悟的那一天。從那一天開始,目標清晰了,主動性上來了,并且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習就會發生質的變化,從而突飛猛進。
“如果家長嘮叨得多了,孩子反而會有抵觸情緒,可能會適得其反。”為此,他鼓勵孩子除了課堂學習以外,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多體驗人生百態,從生活中學習。
個人簡介
林志赟,博士,南方科技大學電子與電氣工程系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英國工程與技術學會會士(IET Fellow)、科鈦機器人創始人。2001屆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專業碩士,曾獲浙江大學竺可楨獎學金。2005年獲多倫多大學博士學位;2005—2007年成為多倫多大學博士后;2007—2011年任浙江大學首批特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11—2017年任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電氣自動化研究所副所長、華南工業研究院機器人及自動化研究中心主任;2017—2021年任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教育部“信息物理系統感知與控制”創新引智基地副主任。2008—2014年曾是耶魯大學、東京大學、澳洲國立大學等多所國際頂尖大學的訪問教授,悉尼科技大學的杰出訪問教授。擔任IEEE Control Systems Letter等國際期刊的AE、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IFAC)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集群智能與協同控制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主要從事多智能體理論、分布式人工智能、自主無人系統與智能機器人、信息物理系統智能感知與控制等方向的前沿研究。主持/參與國家、省部委及企業合作科研項目20余項,出版英文學術專著1部,發表國際期刊和會議論文210多篇,申請/授權發明專利60多項,獲準軟件著作權20多件。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