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臺州頻道4月10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金晨)共同富裕,浙江示范先行。2022年,我省將迎來示范區建設一周年,其也被定義為機制創新年、改革探索年、成果展示年。
“共富”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將臨海市上盤鎮的共富藍圖徐徐展開,以項目起步、以破難爭先,幸福美好新家園的圖景躍然眼前。
魅力上盤
在頭門港站,義新歐班列“臺州號”滿載著當地工業產品組貨發出,助力“臺州智造”走向世界;在眼鏡制造企業,依托科技創新,謀劃噴涂環節從“油”到水的綠色變革;在田間,小小西藍花種植規模已達3萬余畝,創造了過億元的年產值……
當前,上盤聚焦共同富裕先行示范“七條跑道”,全面貫徹科創首位、向海圖強、能級躍升、鄉村振興、生態提優、改革突破、民生優享“七大戰略”,全面打響“項目破難百日攻堅戰”,建設幸福美好新家園,打造活力開放新港城,為高質量建設共同富裕示范鎮而不懈奮斗。
項目為王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共同富裕,經濟是基礎。重大項目是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年初,臨海市召開“百日破百難”攻堅行動動員大會,吹響了新一年項目沖鋒的號角。上盤鎮緊盯8個市級項目和46個鎮級項目,以破竹之勢強勢推進。目前,市級項目7個已經完成,1個正常推進。
近日,隨著最后一戶村民在拆遷安置協議書上簽字,短朱北自然村102戶全部完成簽約,實現自愿簽約率100%,提前一個月完成協議簽訂,跑出上盤項目建設“加速度”。
原來,短朱北自然村是臺州萬畝千億新材料產業園前期政策處理的主陣地。上盤鎮緊盯3月底前完成協議簽訂的目標任務,前期就對該村情況進行摸底,并抽調有經驗的干部共52人,組成12個攻堅小組,宣傳補償安置政策,傾聽群眾呼聲,疏導群眾顧慮,實現了順利簽約。
紅腳巖片區正高標準謀劃新的經濟增長極——新材料產業園,重點發展以特種纖維材料、可降解新材料等為主導產業的高端材料集群。上盤鎮黨委書記金曉峰表示:要為建設新材料產業園做好前期工作,打下扎實基礎,助力早日創成省級“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
恢弘的開局之勢,投射出的是該鎮“敢啃硬骨頭”的韌勁和“不破樓蘭終不還”的狠勁。搭平臺、強服務、引項目、聚產業……2021年,上盤鎮62個項目穩步推進,通過全面打造招商引資平臺,新增高新技術企業6家、省科技型企業11家、科技合作項目15個,累計完成工業性投入16.3億元,同比增長135.01%。實現規上工業產值209.63億元;2021年實現稅收11.82億元,同比增長66.61%。
2022年,上盤鎮一以貫之堅持富民強鎮戰略,做強機械、眼鏡、西藍花、漁業等傳統產業,加快發展數字化產業園,大力推動工業振興、特色農業跨越式發展、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
民生為本
賦能城鄉深度融合
從更長遠來看,實現共同富裕、建設美好社會,目的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上盤,隨著項目穩步推進,民生福祉不斷改善,人民的生活品質也不斷提升。得益于頭門港經濟開發區康居工程的實施,582戶入住臨港新城康居小區,從島民變居民。改變的不僅是身份標簽,更是幸福指數。周彩菊一家依托港口,發展起了紫菜養殖行業,收入翻了好幾番,居住環境變美了,孫輩入學名校,在家門口也能享受優質的醫療資源。
從臨港新城眺望,可以看到巨輪鳴笛、鋼臂交錯的頭門港區;車水馬龍、花木扶疏的北洋大道;山海對望,碧波蕩漾的白沙灣,一個個鄉村新社區嶄露頭角……上盤鎮正逐步縮小鄉村與城市的發展差距,讓大家共享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所帶來的累累碩果。
“四好農村路”越織越密,縮短了農村通往城市的距離。隨著老塘岸橋、沙基崗頭橋的加速推進,金港大道、下畔至山建自然村等一批路燈亮化工程有序開展,白沙島、田岙島陸島等一批交通碼頭項目大力推進,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網絡串起了村民的詩與遠方。
上盤鎮已構建立體化交通樞紐
聚焦“一老一小”,破解“急難愁盼”,提升了鄉村民生保障水平。在上盤,老人點單,志愿者接單、上門服務、打分評價的志愿服務閉環體系已成熟運行;“村1號路沒有路燈,影響老人出行安全……”家門口召開的“清風板凳會”成了村民反映社情民意的主平臺;而上盤鎮中心校教學樓改建、城山小學遷建、鎮中心幼兒園遷建等工程全面開展,也讓基礎教育發展更為優質均衡。
百姓健身房遍地開花,促進了鄉村體育事業發展。金杏燈村拆除了磚窯廠,聯合附近兩個村莊將廢墟變公園,榮獲“浙江省體育休閑公園”稱號,成為小有名氣的網紅打卡地。各村因地制宜謀項目,形成強大合力,上盤鎮創成“浙江省體育特色鄉鎮”。
文化為魂
構建美好精神家園
共同富裕,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
近年來,上盤鎮深耕文化項目,提升村級黨群服務中心、文化禮堂級別,并充分運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開展志愿活動,鎮“青盈”宣講團深入開展“共同富裕”青年聯學理論宣講,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培養群眾文化自信、提高群眾文化認同,滿足人民美好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構筑全體人民共建共享的美好精神家園。
上盤作為“象棋之鄉”,公園擺棋攤,與民間高手“打擂”,已成為當地獨有的“文化現象”。自上世紀80年代起,在王呂壽等鄉賢助力下,象棋教育在上盤鎮生根發芽。近年來,該鎮深入挖掘象棋文化,并走進校園,形成了幼兒抓基礎、小學出成績、棋院出尖子的梯隊培養模式。上盤鎮中心校成為浙江省女子象棋訓練基地,獲得首批全國象棋特色學校稱號。
枝繁葉茂的不僅僅是“棋文化”,還有另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上盤花鼓。明清時期,沿海一帶的演唱藝人受安徽鳳陽花鼓的啟發,創作了二人舞《上盤花鼓》,并編寫10多個傳統曲目。
近年來,上盤鎮在王氏民居修繕了上盤花鼓傳習所,設有上盤花鼓歷史展示中心、花鼓培訓教室、老藝人工作室、實習基地等。通過展示、體驗等多種形式,讓村民了解和感受這一傳統文化魅力,吸引更多人加入。
立足文化這一重要支點,上盤鎮大力推進白沙保衛戰革命烈士教育基地項目,讓那段前赴后繼、浴血奮戰的滄桑歲月聞名于世,并創造性地開展以“白沙山保衛戰”為重要內容的黨史學習教育和黨建品牌建設,重修“白沙山保衛戰”革命烈士教育基地,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
(圖片由臨海市上盤鎮提供)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