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一件實事,就暖一片人心,凝聚一份力量。
新增綠道115公里,為城市描繪新的“風景線”;打造“陽光廚房”,確保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推進小區村居改造,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臺州灣畔,民生實事的春風,吹遍城市鄉村,覆蓋吃穿住用行。
去年以來,臺州市不斷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到為民辦實事中來,用心用情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真正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里。在全市上下的努力下,2021年市政府民生實事十方面24個項目全部提前完成。
民生實事有“力度”
最美人間四月天。坐在綠蔭下,感受春風拂面的溫柔,目之所及也是整潔干凈的畫面:車輛有序,道路和樓體煥然一新。
這是臺州灣新區夢都工行苑小區居民的春日新印象。
夢都工行苑小區建于2000年,基礎設施老化嚴重,不僅路面破碎,排水排污管線、路燈等配套設施陳舊落后,停車難也是小區的主要問題,綠化帶變成垃圾池更成了小區環境“硬傷”。
“去年小區開始進行改造,現在到處都煥然一新,大家更愛出門溜達了。”市民黃美琴在小區住了二十多年,她對新環境贊不絕口。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為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2021年臺州市投資3億元,大刀闊斧對45個老舊小區進行改造,現已實施改造54個老舊小區,完成年度民生實事目標的120%。
據悉,改造內容包括污水零直排、道路路面、智慧系統等。接下來,臺州市還將推動每個縣(市、區)至少打造一個高標準的樣板小區,滿足基礎類、提升類、完善類改造內容全覆蓋,做到高標準的“最多改一次”,打造改造老舊小區的“臺州樣板”。
大街小巷、田野阡陌,臺州處處可見民生工程的“身影”,時時能聽到人民群眾心聲:去年,臺州電業局投資1.02億元對162個村的低壓線路進行改造;創建垃圾分類省級高標準示范小區141個,完成率176%;利用街角、路旁閑置用地建設微型便民體育公園100個……
民生改革有“速度”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有關機構共同發布了《2021年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在其中的“交通健康指數”排名中,臺州位列全國第四、全省第一。
2021年,“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推進新一輪交通治堵工作承上啟下的關鍵年。臺州市積極推進城市交通數字化改革,持之以恒抓好城市交通治堵工作,新增公共停車位5221個,開啟了市民出行順暢“加速度”。
這是臺州市以人民為中心,加大為民辦實事力度,敢于啃硬骨頭,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實事的一個縮影。
數據是最有力的證據。
2021年,臺州市新建、改擴建二級以上標準幼兒園45所以及學生綜合實踐基地10個;新改建5G站點6680個;完成學校食堂、農村家宴放心廚房和大型社會餐飲智能“陽光廚房”建設281家;為全市6.31萬家學校及公辦幼兒園食堂、農批農貿市場等食品安全重點領域統一投保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實現公益險全覆蓋,成立臺州市安惠食品安全責任保險服務中心,并建立完善“事前事中事后”服務體系……
翻開年度“民生賬單”,每一項民生工程的數字變化都見證著人民持續攀升的幸福指數,更體現著臺州市民生改革的“速度”與“力度”。
民生改善有“溫度”
家是一個屋檐,遮風擋雨;家是一盞燈,呵護心靈。
臺州這個“大家庭”,身負做強做大“蛋糕”的責任,心系660多萬“家人”的衣食住行、身體安健,以大手筆、大投入,全力落實暖心的民生“小事”,讓所有人都享受到社會發展的紅利。
“這里就像家,王媽會給我做飯,也會教我寫作業。”困境兒童顧翊騰稚嫩的話語,揭示了臺州落實兒童之家項目的意義。
從2018年開始,每逢周末和寒暑假,顧翊騰都會來仙居縣東籬之家吃飯、寫作業。今年13歲的顧翊騰家庭條件特殊,從小缺乏父愛和母愛的他格外依賴負責人王雪娟這個沒有血緣關系的“媽媽”,也愿意呆在這個充滿愛的“家”里。
“讓更多兒童之家成為孩子們的‘第二個家’。”近年來,臺州市聚焦兒童身心發展,積極推動兒童之家建設,去年,臺州市更是將兒童之家的創建寫進市政府民生實事項目。目前,已在學校、企業、村(社區)為留守、流動、困境兒童建成240個示范型兒童之家。
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不斷提升民生溫度。2021年,臺州市完成60歲以上老人免費接種肺炎疫苗27.12萬人、60歲以上老人免費接種流感疫苗51.94萬人、低保低邊等老人家庭適老化改造2860戶、低保低邊等婦女購買“女性健康公益保險”2.06萬份、40歲以上低保低邊等人群肺功能免費篩查2.1萬人。
“民生”跟著“民聲”走,隨著民生實事的逐一落地,越來越多的幸福笑容掛在群眾臉上。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