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縮小城鄉發展差距?路橋以數字化改革撬動共同富裕體制機制創新,摸索出一套共富“秘籍”:
“六金”強村富民
去年,路橋區村集體資產總額達76.76億元、村集體經濟總收入10.42億元,全區村均集體經濟年收入456.83萬元,居全市第一位。
看,強村富民新路徑
這段時間,路橋區金清鎮蔬菜批發市場又熱鬧起來,菜農們忙著將剛摘下的新鮮茄子打包裝箱;市場外,一輛輛裝滿紅茄的大貨車準備運往杭州、寧波、金華等地。
“我家種了約7畝茄子,畝均收入近兩萬元。”
該鎮新聯村的茄農羅友清高興地說,種植紅茄,讓他的生活變得更美好,口袋也越來越鼓了。
當前,路橋區正以“一鎮一品”“一村一品”為發展模式,做大做強花木、西瓜、枇杷等特色農業,積極推進螺洋鞋帽、峰江箱包花木、蓬街噴霧器、金清果蔬、新橋篩網、橫街印刷等地方主導特色產業發展,并取得明顯成效。像金清鎮新聯村,通過發展大棚紅茄產業,全村實現了年產紅茄4000多噸,產值2600萬多元,去年全村增收210萬元,平均每戶增收近萬元。
要讓農民的口袋富起來
就得激活村集體“造血”功能
眼下,在新橋鎮新興村和下林橋村,當地通過全面盤活閑置農房、耕地等資源,進行統一對外招租或以投資入股形式參與經營,形成了“1+1>2”的效果。
新興村村委會主任韓冬生:“我們村流轉耕地1000多畝后,引進銘溢客羊肚菌基地等智慧農業產業項目,去年實現村集體經濟總收入747.69萬元,每畝土地租金收益1400多元。”
去年,路橋還成立了全省首個千萬級新鄉賢帶富基金,主要用于低收入群體小額創業支持、貸款擔保和就業培訓補助等;創新鄉賢發揮作用載體,積極探索以鎮(街道)鄉賢聯誼會、商會為組織依托的新鄉賢“六帶·十百千萬億”模式路徑。
去年路橋區共引進新鄉賢帶富項目7個,總額達7.98億元;吸納低保、殘障人員80多人,提供就業崗位2000多個。以峰江街道鄉賢投資建設的臺州花木城為例,其正逐漸成為臺州最大的集花木生產、交易展示、都市休閑、文旅觀光為一體的綠色生態產業綜合體,直接受益農戶5000多人,帶動周邊農民收入增長15%至20%。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