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縣田市鎮的盤山公路蜿蜒在大山間(資料圖)。浙江新聞客戶端拍友 王華斌 攝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2月21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曾福泉 通訊員 柯溢能 王明月)市場估價可達千萬元級別的專利,山區26縣企業不花一分錢就能用。記者從省科技廳獲悉,浙江推動科技政策扎實落地,激活高校院所“壓箱底”的專利,免費許可26縣企業使用,支撐山區跨越式高質量發展。浙江網上技術市場3.0版數據顯示,截至2月19日,全省共有20所高校的1522件專利向山區26縣開放免費許可。
位于仙居的浙江吾梅食品有限公司就享受到了這一紅利。日前,企業獲得浙江大學生物系統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于勇副教授“楊梅汁、果超長期保鮮技術”系列專利的免費許可。“目前專利許可合同是一年一簽,可以長期簽下去;我們對這些專利還有優先購買權。”企業負責人陳寧欣喜地說,“這將支撐我們從楊梅鮮果銷售向食品深加工快速轉型。”
于勇長期致力于食品保鮮技術研究及成果轉化工作,曾多年赴四川開展科技扶貧。幾年前,他發現經特定高壓處理的楊梅汁激發出了超強的自滅菌能力,無需添加殺菌防腐成分,就能在常規冷藏下近乎無限期地保存。他隨即組織開展深入研究,并申請了一系列發明專利。
“于老師的這項科研成果對我們楊梅種植戶來說意義重大。”陳寧說,楊梅采摘期短,不耐貯存,每年有六成以上的鮮果未及出售就損失掉了。楊梅汁殺菌作用的發現,不僅為楊梅保鮮提供全新思路,未來還可能挖掘出藥用價值。
保鮮技術是食品企業不可或缺的關鍵技術,相關專利市場估價往往可達千萬元級別。“我們企業年產值不過幾百萬元,此前從未想過高價購買專利。”陳寧說,現在他們不僅用上了技術,還把專家和企業牢牢“綁”在一起。簽署專利轉讓許可后,于勇多次趕赴仙居,指導企業購買安裝設備,優化生產流程。
還有很多山區縣企業像吾梅食品一樣期待著科技賦能。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說,“先免費試用、后付費轉化”,可以看成是一種科技成果的轉移支付,聯動人才、資本、載體和服務體系,推動科技成果向山區26縣轉移轉化,為山區縣實現跨越式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浙大科學技術研究院科技成果管理部部長趙彬說,學校一直在探索支持山區縣發展的科技成果轉化途徑,浙江《科技賦能山區26縣跨越式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等政策的出臺讓學校鼓勵科研人員實施專利免費許可有了政策保障。浙大圍繞一縣一產業,優選了一批高質量專利組合,加快在26縣轉移轉化。
浙江理工大學近期向26縣免費開放了第一批50件具有市場應用價值的發明專利,不僅涉及紡織、機械等學校優勢特色學科,也包含“互聯網+”、生命健康、新材料等三大領域。目前常山紡織有限責任公司等多家企業已經獲得了自己心儀的專利的免費許可。“學校與三門、常山、平陽等縣共建有研究院,我們利用這一平臺精準掌握26縣企業的發展需求,同時深入推介學校專利成果。”浙江理工大學產業技術中心主任楊曉剛說。
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要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加快建立完善科技成果“轉移支付”中的風險補償機制、收益保障機制和信用支付方式,提升轉移轉化效率,賦能山區26縣高質量發展。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