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那大家知道糧食是如何儲備的嗎?現在的糧倉又是什么樣子?
跟著小編一起去椒江糧食儲備中心瞧瞧。
請輸入圖片描述
守糧,簡單也難
進入椒江糧食儲備中心,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幢幢高大的平房糧倉,側面是長長的邊梯。目前,該中心有14幢平房倉(32個厫間),主要存儲稻谷、米、油等。

請輸入圖片描述
朱勇,今年46歲,椒江區糧油儲備管理有限公司書記、總經理,他也是老一代的“守糧人”。所以,守糧難嗎?他的答案是,簡單也難。

朱勇
每年的春耕時節,糧油儲備中心就跟種糧大戶簽訂訂單,到了收糧季,早上6點半左右開門,門口已經停著送糧的車輛了。查驗糧食水分、雜質等,稱重、入庫等,大家一直忙到晚上10點許。
收購只是第一步,保存是關鍵。在很多人印象里,存儲糧食是一件簡單的事,可實際并非如此?!凹Z食是有生命的。”朱勇說,它會呼吸,怕水、怕高溫等,溫度太高了,就說明糧食有問題了。
以前,倉庫存放糧食后,保管員都會提前看天氣預報,如果晴天,就打開窗戶通風,給糧食降溫。有時突然下雨,大家就匆忙跑著去關門,因為一旦淋濕了,糧食就容易壞。
夏天,溫度太高糧食容易出蟲,而滅蟲是一件麻煩事。熏蒸法,就是過去常用的殺蟲方法,簡單來說,就是磷化鋁吸水后,會產生磷化氫氣體,從而起到殺蟲的作用。
“一次滅蟲就要2個月時間,還很難確保底層的蟲子會被消滅?!敝煊抡f。

糧倉內部的稻谷
黑科技,讓糧食儲藏變得簡單了
而今,有了科技的助力,糧倉的“體檢”“看病”都成了一件簡單的事。
打開倉庫大門,讓人驚訝的是,墻壁的厚度足足有一米。進入到糧倉里面,一股稻香迎面而來,倉內清爽干燥。從頂部看,稻谷只有薄薄一層,而實際上,稻谷儲藏深度達6.85米,僅一個倉庫,儲糧就達到了2300多噸。

一米厚的墻壁
看似普通的糧倉,卻藏著不少秘密??照{、通風系統、溫度傳感器、高清攝像頭……這些都讓工作人員在后臺,就能實時在線監測數據。
打開電腦,登錄智能倉儲后臺,工作人員就能隨時查看倉庫的情形。比如說,查看1號倉庫:現存2020年早秈稻米1975噸,等級二級。目前,全倉平均溫度為13.7℃,最高糧溫19.9℃,最低為7.8℃。

請輸入圖片描述
“實時監測糧食情況,確保了糧食看得見、管得住、守得好?!敝煊抡f,如果空氣濕度大于65%,還能通過電腦設置,關閉通風口。
雖然電腦可以實時監控,但是日常糧倉巡查工作并不可少。檢查溫度、濕度,是否有蟲害等,他們也早已習慣了這份枯燥的工作。
相比以前,殺蟲也方便了很多,現在采用的是氮氣氣調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利用設備讓糧倉里面的氮氣濃度達到98%以上,那樣蟲害、霉菌等有害物質就無法生存了。而這并非一件簡單事,意味著倉庫的密閉性也要達到98%以上。
朱勇說,有了科技助力,現在中心人均管理8000噸糧,相當于過去一個糧管所的量。
可以保證椒江區人口半年的口糧
“其實糧食存儲原理,跟我們平時生活儲藏食物都是相通的?!敝煊抡f,比如說,冰箱保存食物,就是低溫;真空包裝,就是抑制糧食呼吸。
那糧食儲存年限是多少呢?現在,椒江糧油中心已經不收小麥、油菜籽,主要收購早秈稻米、晚秈稻米,儲存年限分別為3年、2年。

倉庫內部
在朱勇心里,糧倉如果出現壞糧,就是守糧人工作最大的失敗。他記得,老一輩人說過,以前存糧時因為溫度高,表層糧食看著正常,第二層卻有不少糧食發芽了。所以,工作中容不得一絲馬虎,因為這關乎著老百姓一日三餐的安全底線。
雖然糧倉管理逐漸智能化,但是“守糧人”的精神還在延續。朱勇說,目前椒江糧油中心基本都是老員工,他希望有新的“血液”進來,因為不斷更新迭代的技術需要年輕人的參與。
糧食供應平時看不出來,但一旦有極端或特殊的緊急事件出現,儲備作用就非常關鍵。

請輸入圖片描述
新冠疫情初期,就有不少朋友來問朱勇,要不要囤點大米?!拔揖秃团笥验_玩笑說,如果去搶糧,就別說是我的朋友?!敝煊抡f,倉庫里有幾千噸成品糧,一旦出現特殊情況,他們就會啟動應急預案,糧食可以直接投放到市場,保證椒江全區的糧食應急供應。
糧滿倉才能天下安。據介紹,椒江糧油中心稻谷倉容是6.5萬噸,目前,該中心的糧食存量是4萬多噸,可以保證椒江區人口半年的口糧?!懊耖g儲備加上地方儲備、中央儲備,中國是全球糧食儲備最安全的國家之一?!敝煊抡f。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