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国产老女人卖婬,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您當前的位置 : 浙江在線  >  臺州頻道 > 臺州新聞
浙報關注丨數智賦能 金融擔當 臺州農信點燃數字化轉型新引擎
2022年02月09日 來源: 浙江在線 羅亞妮 葉珍英 陳思安 吳夢婷

  臺州農信助力農戶走上農業生產自動化道路

  2021年,是浙江數字化改革的起步之年。進入數字經濟時代,每一個跳動的字節都蘊藏著變革的能量。

  作為當地網點最多、服務最廣、支農支小力度最大的銀行,臺州農信抓牢數字化改革“窗口期”,堅持支農支小的發展定位,深入踐行“互聯網+普惠金融”策略,持續推動業務模式、信貸產品和服務渠道等數字化改革,在不斷促進自身發展與地方經濟高度融合中展現新作為。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臺州農信存款余額2580億元,增幅13%,存款市場份額21%;貸款余額2036億元,增幅25%,貸款市場份額17%;累計支持小微企業2.43萬戶、505億元,其中新增首貸戶1.6萬戶;數字貸款占比提升25個百分點。在浙江數字化改革引領下,臺州農信聚焦普惠金融,服務質效不斷提升。

  展望“高水平建設數字浙江”的美好愿景,臺州農信在省農信聯社和臺州銀保監分局等部門的指導下,將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服務實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全方位、成體系做深做實數字普惠金融,在改革大考中交出高分答卷。

活用金融數據 破解企業融資難題

  臺州是中國民營經濟發祥地,小微企業占企業總數近90%。近年來,圍繞臺州建設全國“小微金改”試驗區這一目標,臺州農信強化數字賦能,為企業打造“數智化”營商環境。據統計,全市每6家小微企業就有一家獲得農信貸款支持。

  “難以想象,僅僅憑借我自己的良好信用,就拿到了300萬元的貸款,為公司購買了4臺高速銑。”臺州市賽鋼模具有限公司負責人郟星杭辦理的貸款,來自于黃巖農商銀行抓牢省小微企業信用貸款評級試點契機,專門推出的“永信小微貸”信用貸款產品。“之前貸款需要擔保人、房產抵押,現在有了這個純信用貸,線上快速放貸,非常方便。”

  在沒有有效資產作抵押的情況下,貸款速度為何如此之快?黃巖農商銀行客戶經理牟艷慧道出了其中的緣由。為了進一步激發小微企業發展活力,2020年,浙江省率先在全國開展小微企業信用貸款評級試點工作。其中,黃巖區被正式確定為浙江省小微企業信用貸款評級試點兩個地區之一。黃巖農商銀行試點先行,與政府創新探索“信用評級+銀行貸款”新金融服務模式,研發“AR小微信用評級模型”,對企業負債能力、流動性風險、盈利能力和規模等綜合量化評分,將“大數據”變現“活信用”,解決企業融資難、擔保難的頑疾。目前,該模式已在全市范圍內推廣。

  “對于小微企業而言,貸款效率就是效益。真正讓數據跑起來、活起來、用起來,為更多的客戶提供金融服務便利是臺州農信創新‘數智金融’的初衷。”省農信聯社臺州辦事處主要負責人金時江介紹。

  為了全方位實現企業“便捷”貸款,臺州農信以“數智賦能”為理念,縱深推進“信用有價”工程,為企業營造“守信受益”的融資環境。例如,通過搭建“智慧小微”平臺,市場監管、稅務等16個部門的數據實現跨層級、跨部門、跨地域互聯互通,破解信息不對稱,形成企業360°基礎畫像,讓“敢貸”有了數據支撐。在此基礎上,2021年臺州農信升級智慧小微2.0版本,通過完善貸前調查、貸時審查、貸后風險評估等功能,使貸款業務流程更為簡化。

  聚焦“信用+融資”創新,數字化產品成為信用辦貸“提速升級”的關鍵。臺州農信通過對接浙江省金融綜合服務平臺等多個數據平臺,陸續推出“純線上、純信用、免擔保”的“共富信易貸”“小微易貸”等數字金融產品,實現小微企業貸款“免證明、零等候、低成本”。

  “我們做電商的就需要隨時配備流動資金,生意好的時候非常急需用款。原來還以為要花很多時間辦理貸款,沒想到這么簡單,手機掃碼授權后,5分鐘內就拿到了150萬元的貸款,無人工調查、無人工審批、無資料證明,實在太方便了。”臨海市龍邦商貿有限公司負責人切切實實地享受到了“共富信易貸”帶來的便利,后期他還可以根據自身經營需要,在網上銀行隨借隨還,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手續。

  在開展小微企業信用貸款的同時,金融數字化轉型也正全方位鋪開。近年來,臺州農信轄內各農商銀行充分利用大數據、手機銀行、銀保監部門的掌上辦貸平臺等工具,主動將小微速貸、豐收創業卡等線下貸款產品向線上遷移,把線上貸款自主放款和還款的權力交給小微企業,實現數字賦能服務提質。

  在數字化產品方面,臺州農信針對不同群體持續加大研發投入,陸續推出“培育貸”“支小再貸款”“出口e貸”等惠及千家萬戶、百園千企的優質產品。例如,椒江農商銀行創新推出的“出口e貸”產品,通過中非ERP系統實現“訂單數據”變為“貸款數據”,并完整地覆蓋企業在出口貿易不同階段中的資金需求,開啟了數字金融新模式。

強化數字經營 支撐鄉村多元發展

  2021年,是浙江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起步之年,農村金融服務在這一關鍵時期迎來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臺州農信作為農村金融主力軍和鄉村振興主辦行,緊扣新時代涉農客戶新需求,積極探索將科技應用于農村金融領域,推進農村金融的數字化轉型。

  加快推動數字農業、數字鄉村建設,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臺州農信的重要服務板塊。2021年,臺州農信以全面推進“整村授信2.0”工程為抓手,大力發展數字普惠,持續擴大農戶小額普惠貸款覆蓋率。

  “現在農戶貸款這么方便,點點手機就可以了,連資料都不用填。”臨海市涌泉鎮前里村村民尹杰是90后的“新農人”,大學畢業后返鄉接手父親經營的柑橘園,眼下正好有貸款需求。聽到臨海農商銀行以前里村為試點打造第一批“純線上信用村”時,他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通過浙江農信手機銀行“豐收互聯”提交了貸款申請,結果不到1分鐘就得到了一筆5萬元的貸款。

  “純線上信用村”是臨海農商銀行暢通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探索。2021年3月,臨海農商銀行以推廣農戶小額普惠貸款為抓手,分階段推進“整村授信2.0”工程,率先將轄內涌泉鎮前里村建成臨海首個“純線上信用村”,30萬元以下全量信用貸款100%線上發放,通過無感授信實現農戶小額貸款“一次不用跑”。對于有增貸需求的客戶,通過手機銀行可直接線上提交增貸申請,銀行通過調取分析客戶基本信息、信用狀況、交易流水等因素,決定增貸額度,實時修改可貸金額,真正實現辦貸、放款、增貸、還款全流程“一次不用跑”。

  鄉村振興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農戶長期以來面臨的無擔保、難評估、高利息等融資難題亟待解決。2021年,臺州銀保監分局在三門農商銀行和溫嶺農商銀行創新推出“農民家庭資產池”增信融資新模式,無需擔保人,憑借家庭資產,即可申請貸款,有效盤活農村“沉睡”資產。

  此前,三門縣健跳鎮大沖村的養殖戶邵自勞夫婦急需資金流轉,前往三門農商銀行進行貸款咨詢。因在2017年已申請過9萬元貸款用于養殖塘承包,咨詢前,夫婦倆極為忐忑。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在客戶經理的指導下,無需擔保人,手機掃一掃,動動手指頭,便快速獲得了20萬元的再貸款。

  “收到老邵的新增融資需求后,我們查看了‘家庭資產池’,了解到他2020年在縣城新買了一套價值80余萬元的房子,符合增信條件,便立即在系統中提高了他的授信額度,同時享受新增貸款的優惠利率。”三門農商銀行客戶經理景選申說,“家庭資產池”不僅能實現線上快速放貸,還通過多部門信息共享,同步更新“池內”數據,“客戶不用來回跑部門、開證明,就能滿足新增融資需求。”目前,已經完成授信的農戶,后續貸款流程可在半小時內完成。

  “農戶口袋里有錢了,才能成為鄉村振興路上的實干家。‘農民家庭資產池’增信融資模式,增加了農村金融供給,有效滿足農戶的創辦家庭農產、發展旅游民宿等生產經營性資金需求。”金時江介紹,截至2021年末,通過該模式,9.8萬戶農戶用信113億元。

  緊抓縣域經濟特色,大力支持優勢主導產業發展,是臺州農信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的一大亮點,轄內各農商銀行圍繞“產業興旺”,積極探索“科技興農+數字金融”模式。仙居農商銀行主動對接“楊梅產業金融服務支持平臺”建設,在“親農在線”平臺主推豐收楊梅貸、豐收信農貸等涉梅系列貸款產品,線上申請作為辦貸入口,實現涉農主體的便捷化線上融資;椒江農商銀行與農水局合作,探索建立金融助漁信用評價體系,推出綠色金融產品“漁夫貸”,有效解決漁民融資難、融資貴、手續煩的痛點,并被列入“全省數字化改革最佳應用”項目。

創新金融科技 助推服務提質增效

  普惠金融的第一要義,在于為百姓提供優質、便捷的金融服務。臺州農信作為全市網點最多、服務范圍最廣的金融機構,一直致力于深化數字改革服務,讓普惠金融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每一位臺州市民。

  “以前每次報賬,我要坐船到鎮上,領導簽完字又要跑銀行,非常麻煩。”椒江區大陳鎮上大陳村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自椒江區農辦、農水局與椒江農商銀行合作推出的村集體“三資系統”試點上線后,島上的上大陳村、梅花灣村、東鎮村3個村出納只要將財務報銷票據材料拍照上網,逐層流轉,就能做到村賬審批、資金支付不出村,真正實現財務辦理“零次跑”。

  近年來,臺州農信以數字服務為基石,深化“政銀聯通”,進一步規范和提高金融助力“最多跑一次”服務水平和效能。其中,針對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不規范、機制不健全、農村基層群眾利益受侵害的問題,臺州農信在省農信聯社的指導下,全市上線推廣“三資”管理系統,鞏固村集體經濟。轄內各農商銀行成立專班跟進,積極完成用戶信息收集和審批流程設置,并針對報賬員、出納、代理會計開展專業輔導,目前已實現全市3127個村居全覆蓋。值得一提的是,自從有了“三資”管理系統,整個過程依靠電子審批和網銀支付,各環節有留痕、可追溯,讓當地村級“錢袋子”更加透明,有效提升農村基層治理能力。

  提振數字金融服務,臺州農信積極融入數字政府服務體系。椒江農商銀行全市首創電子簽署模式,完成新建商品房抵押權預告登記,實現不動產登記材料100%數字化,客戶等待時間由數小時縮短至15分鐘;天臺農商銀行與天臺法院聯合開發“被執行人生活保障金智提系統”,在凍結賬戶基礎上創新實現“超級取款”功能,提高了法院執行效率,同時也保障了被執行人的基本權益;玉環農商銀行深化“社銀聯通”工程,以豐收互聯為載體,推出公共支付、城鄉兩費征繳等功能服務,進一步延伸政務服務渠道;路橋農商銀行則整合政府多部門數據,集成“一平臺四系統”,率先在全國實施金融“網格化”管理,打造“網格數智金融大腦”,實現金融服務全域化。

  此外,臺州農信還積極主動融入社會治理,依托“社區金融云”平臺和線下豐收驛站,與7個未來社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探索智慧社區服務模式。椒江農商銀行與心海城社區和沙北社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助推未來社區建設,并結合小區紅色會客廳建設,在全市首創“豐收驛站進小區”模式,實現個貸掃碼辦、服務線上辦、復雜業務預約辦等自助功能,將金融服務送到家門口。

  步入數字化時代,銀行網點的轉型也迫在眉睫。2020年9月,臺州農信提出“智慧廳堂”的設想,并以黃巖農商銀行為建設試點,探索建設“智慧廳堂”體系,推動“線上+線下”雙向融合的網點數字化轉型之路,打造科技驅動轉型、智慧創優效益的數字銀行。

  走進臺州農信轄內網點辦理業務,能真切地感受到智慧的力量、科技的力量。臺州農信深化“以客戶為中心”理念,開發完善“智慧廳堂”服務系統,通過大數據后臺智能分析,精準識別進入廳堂的客戶,并進行360°基礎畫像,實現農村城區網點廳堂客戶無感識別和聯動服務,大幅度提升了客戶的體驗感和獲得感,2021年8月已實現全市網點系統全覆蓋。

  同時,“智慧廳堂”還加快促進柜員解放生產力,有效解決“柜員生產效率不高”“柜員分流趨向”等現實問題。截至目前,全市已撤柜組437個,分流840名柜員;網點分流率達43%,業務分流效果明顯。

  (本文圖片由臺州農信提供)


標簽: 臺州;農商銀行;金融;數字化;服務;智慧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張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 臺州頻道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