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黃巖毛坦,桃花十里,燦若晚霞;仙居雙廟,油菜花開,不負春光。
夏天,椒江大陳,海水清澈,海風送涼;溫嶺石塘,宿海枕山,吃蝦品蟹。
秋天,玉環清港,橘子滿山,文旦飄香;三門亭旁,梯田層疊,絕美如畫。
冬天,臨海括蒼,銀裝素裹,恍若仙境;天臺南屏,古道悠長,紅楓盡染。
還有,路橋新橋,田園風情,意趣無限;臺州灣新區,濕地公園,流光溢彩……
在臺州鄉村,游客一年四季都可以徜徉在各種美景之中。
近年來,臺州市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圍繞共同富裕目標,精心指導,統籌推進全市鄉村旅游工作。
各縣(市、區)因地制宜,發揮優勢,闖出了一條條特色發展路子,形成了一個個鮮活的共富法子。
玉環雞山島
神仙居
黃巖“天空之城”
塔后村
農旅融合,蓬勃發展
臺州市鄉村旅游起步于2006年,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具有一定的規模和基礎。
尤其是最近幾年,臺州市相繼出臺了《關于促進旅游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的意見》《關于加快臺州市村莊景區化建設的指導意見》《關于金融支持臺州市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等相關政策破解發展難題,持續推進鄉村旅游從單一模式向產業融合提升。
目前,臺州市鄉村旅游呈現出發展時間較短、增速較快、形態多元化、產業規模化、鏈條完整化、模式多樣化的發展特征。
比如,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韻”標準,以村莊自然環境、產業優勢、民風民俗等特色資源為突破口,培育核心旅游產品,呈現出田園農業旅游、民俗風情旅游、農家樂旅游、村落鄉鎮旅游、休閑度假旅游、科普教育旅游、回歸自然旅游等多種形式,各地創造了“景區+農莊”“生態+文化”“觀光+度假”和一二三產業日趨融合的鄉村旅游休閑模式。
臺州市鄉村旅游產業也逐漸規模化。全市擁有鄉村旅游點(含農家樂休閑旅游村、點)約400個,其中省旅游強鎮16個,省特色旅游村41個;全市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業規模達到百億元;全市擁有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2個,省特色經營戶165個,市級鄉村旅游示范點105個,省級果蔬采摘基地14家。
仙居縣淡竹鄉下葉村、天臺縣赤城街道塔后村、三門縣橫渡鎮巖下潘村,被列入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單。全市建成A級景區村莊1059個,其中3A級景區村莊144個,景區村莊覆蓋率達到35%,提前完成“千村景區化”目標。全市旅游民宿達到860多家,其中等級民宿46家。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和扶持政策的有力支持,臺州市鄉村旅游產業鏈條不斷延伸,鄉村旅游產品類別和種類不斷豐富,休閑觀光、鄉村節慶、娛樂活動、特色餐飲、鄉土購物、精品民宿等旅游產品不斷出現,為消費者提供了多樣化的產品選擇。
鄉村旅游業的發展,也帶動了村民的創收和就業。
“2020年,臺州鄉村旅游接待游客總人次超過全市旅游總人次一半以上,直接就業人數2萬人,帶動受益農民近30萬人。鄉村旅游年經營總收入超20億元?!迸_州市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高佐明說。
路橋花木城
三門棲心谷
立足特色,打造樣板
以天臺街頭后岸村、三門海游城西村、玉環龍溪山里村等為代表,能人帶富、頭雁領航,打造先富幫后富“亮景”;以玉環干江上棧頭村、垟坑村,路橋水濱村等為代表,入股聚富、集體共有,打造“人人是老板”“和景”;以溫嶺石塘海利村、溫嶺城南后嶺村、天臺石梁集云村等為代表,資本創富、業態繁榮,打造工商資本匯流“盛景”;以三門橫渡巖下潘村、路橋新橋華章村、臨海江南街道上江村等為代表,鄉賢助富、融合共贏,打造村民合力興旅“畫景”;以仙居淡竹下葉村、黃巖嶼頭沙灘村、椒江大陳東鎮村等為代表,龍頭育富、品牌撬動,打造景區反哺鄉村“美景”;以天臺赤城塔后村、黃巖寧溪烏巖頭村、仙居湫山四都村、三門亭旁岙樓村等為代表,引智幫富、校地合作,打造高校融入旅游實踐“佳景”;以天臺平橋張思村、南屏前楊村、椒江下陳街道橫河陳村、臨海括蒼黃石坦村等為代表,文化潤富、古村復興,打造鄉村文旅融合“新景”;以臨海尤溪鎮、玉環雞山鄉、溫嶺塢根鎮等為代表,共建奔富、城鄉統籌,打造鄉村聯片振興“全景”。
以上,是臺州市在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成功探索出的8個鄉村旅游樣板,繪就臺州“共富八景”。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在這些共富樣版中,政府起到主導作用。
如位于玉環國家海洋公園東部核心區的雞山島,踏上碼頭,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畫滿3D地面油畫的筆直步道,步道的盡頭,是地標雕塑——金燦燦的展翅雄雞。沿著碼頭走進漁村,寬闊整潔的“海鮮一條街”,錯落有致的“七彩海景房”映入眼簾,20多家粉飾一新的店面前,游客絡繹不絕。
雞山的蛻變,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支持。
近年來,雞山島重抓生態環境和旅游基礎設施提升改造,環境變美,上島游客量激增。當地還結合“海島自然景觀優越,漁鄉人文風情濃郁”的總體資源特征,充分整合、挖掘和提升自然風景、建筑風貌、節會風俗、特產風物、餐飲風味和人物風采等,給游客帶去豐富的旅游體驗。
如今,這座風情海島正煥發出新的魅力。
產業興則鄉村興。在“共富八景”樣板中,一些村莊采取與工商資本一同開發的模式,來實現鄉村振興。
溫嶺市石塘鎮海利村就是一個典型。
住在舒適的石頭屋,出門便是沿海綠道,抬頭便是海景,海利村每天吸引著八方游客。石塘鎮政府對海利村的道路進行改造,并根據地形特點修建了6公里長的沿海綠道和通景公路。
村道通了,發展的路也寬敞了。2016年,溫嶺青年潘海榮回鄉創業,在海邊打造了獨特的石屋民宿,青山、大海、綠道、石屋交相輝映的漁村美景,隨即變成旅游新亮點。之后,眾多社會工商資本來此開辦民宿。
工商資本的投入吸引來更多游客,游客的到來又吸引來更多工商資本,從而進入良性循環。
以玉環干江上棧頭村、垟坑村,路橋水濱村等為代表的農民持股共富開發模式,也極具特色。
其中,路橋區螺洋街道的水濱村,以村莊環境整治為突破口,全方位打造村莊整治、土地流轉、項目落地和文化培育等“四輪驅動”。注冊成立臺州市水心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先后開發了鄉村民宿、鄉村游船等鄉村旅游項目。修建“水心草堂”,打造全省首家5G鄉村書店,通過文化培育增添鄉村魅力。
溫嶺嬉棲谷
臨海尤溪下漲村
椒江華章村 朱云雷攝
美了山水,富了百姓
如今,徜徉在臺州各個鄉村,驚艷無處不在。
天臺縣赤城街道塔后村,臨近天臺山國家5A級景區,依靠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獲評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等榮譽。
該村黨支部書記陳孝形原本在外經商,2017年返鄉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在他的領頭下,塔后村大力發展民宿產業,現已形成以一溪(坡塘溪)兩道(龍澗古道、塔山古道)一街(文創街)四區(花千谷、蓮花園、本草花園、康養中心)為核心的康養旅游目的地和中高端民宿集聚區。
2020年,該村接待游客共計36萬人次,直接營業收入2324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5萬元,村集體凈收入166萬元。
類似的改變,在臺州其他地方也在進行。
三門巖下潘村是一個偏僻山村。曾經,村里的危舊房、露天糞坑隨處可見,也沒有一條像樣的道路。2009年,迎著新農村改造的發展契機,巖下潘村這個“空心村”,生機換發。
村子美了,村民便開始琢磨搞產業。2013年,大多數村民辦起了農家樂。2014年,巖下潘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應運而生,三分之一村民成為股東。2016年,該村引進臺州水坊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投資4000萬元打造風情水坊街。該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享有20%的股份。2017年,巖下潘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啟動新項目——由村民共同投資6000萬余元,建設情人谷景區。2019年,建成國內最長的玻璃懸索橋。同年,該村共接待70多萬游客,村民戶均收入達到30萬元,村集體收入達到50萬元。
仙居縣淡竹鄉下葉村,在2013年以葉宅和石盟垟兩個自然村為試點,啟動農房改造工程。
2015年,在外闖蕩多年的村民余文武,帶著1000多萬元資本回鄉投資民宿,創辦仙居淡竹鄉記憶農家大院旅游有限公司。2016年5月,淡竹記憶民宿開業,共有60個房間、100個床位,旺季營業額達30余萬元/月,年收入近百萬元。
此后,一批批鄉賢陸續回下葉村創辦民宿。在他們的示范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村民開辦民宿。目前,下葉村共有103家民宿(農家樂),其中,千萬元級別以上民宿6家,億元級別民宿項目在建3家,年到訪游客近16萬人。
下葉村村民也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利益。據了解,2015年以前,該村集體收入幾乎為零,而今,依托鄉村旅游,65%的村民留在家里做生意,每戶年均收入達到15萬元。
位于臺州灣新區三甲街道的街浦村,則以“一院一景 一院一韻”為內容,于2019年全面鋪開“美麗庭院”創建,精心打造“美麗庭院”示范帶,為美麗鄉村提檔升級、惠民富民添磚加瓦。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