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臺州頻道10月19日訊(浙江在線通訊員 阮國送)為了打通垃圾分類工作“最后一百米”,溫嶺市濱海鎮號召廣大村民積極參與到垃圾分類工作中。10月15日上午,濱海鎮垃圾分類辦聯合溫嶺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箬橫中隊,在濱海鎮中南村村部為當地群眾開展了一場垃圾分類知識的專題培訓。
首先,濱海鎮垃圾分類辦主任李寧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大家介紹了垃圾分類的意義,她指出,在座的阿公阿婆是村里垃圾分類工作的主力軍,村里分類實效的見證者,他們中大多數人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們是最早參與并進行垃圾分類的實踐者。比如說飯后的殘羹冷炙就是易腐垃圾(綠色桶),為了讓家里的娃開心,攢下一個個塑料瓶、牙膏殼用來跟搖街的小貨郎換麥芽糖或賣給收廢品的,這就是可回收物(藍色桶),農田里用的農藥、家用的殺蟲劑、花露水都是有害垃圾(紅色桶)。只是現在大家要把它們放到村里相應顏色的桶里就好了,現場村民聽得很認真很專注。通過李寧生動形象的講解,現場村民明白了原來垃圾分類就是這樣啊,原來自己早就在分類啦。
接著,溫嶺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箬橫中隊毛玲榮根據《浙江省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并結合近期的執法情況,他指出,阿公阿婆喜歡把剩下的衣服邊角料做成小抹布等等,這其實就是廢物利用,阿公阿婆就是年輕人的榜樣。“現在社會進步了,咱們的腰包鼓起來了,但是有些村民喜歡把剩下的東西亂扔亂丟,這種行為與我們現在提倡的垃圾分類理念是不符的,也違反了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情節嚴重還會受到處罰!我們提倡從源頭抓起,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把吃剩的飯菜倒入綠色的垃圾桶,讓專業的有資質的第三方來處理,如果還把剩飯剩菜倒給養殖戶,這就成了非法處置,可能大家以前就是這么干的,但《浙江省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出臺了,這種行為是要受到處罰的。根據條例個人未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的,情節嚴重的,對個人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對單位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希望阿公阿婆能相互轉告,共同保護我們的環境、守護我們的家園,成為臺州最拉風的銀發族。”
溫嶺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倡議:在生活中要養成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垃圾分類不僅僅是個人文明素養的體現,更是每個公民應盡的法律義務。呼吁大家從垃圾分類這件“小事”做起,為濱海的美麗城鎮建設添磚加瓦。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