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永寧墨韻”——“永寧杯”三張金名片主題國畫創作作品展”開幕式在區文體中心舉行。出自臺州市國畫創作骨干的28幅作品將在官河古道橋下空間集中展示。作品以“千年永寧、中華橘源、模具之都”三張金名片為主題,盡情講述黃巖的歷史故事和當代風貌。
千年永寧
在黃巖,“千年永寧”是文化坐標。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置永寧縣,唐武后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更名黃巖縣,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
名人輩出,文化源遠流長;古跡重光,文明一脈相承。
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為黃巖的發展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
“千年永寧”是對黃巖文明最本質的概括,也飽含永續傳承黃巖文明薪火的愿景和動力。
01
《黃城宋韻》系列組圖
南宋時期,宋室南遷后,黃巖經濟繁榮,商業發達,文風蔚然,名人輩出,有“東南小鄒魯”之稱。《黃城宋韻》系列組圖展現南宋時期黃巖這座江南小城秀麗宜人的自然風光和燦爛多姿的人文景觀。
《委羽仙境》高炬
縱69厘米 橫138厘米
展現南宋時期天下第二洞天黃巖委羽山大有空明洞天勝景。滿山松柏郁蔥,白鶴或翱翔盤旋,或棲息松間,鶴鳴聲聲似仙境。
《九峰春曉》 高炬
縱69厘米 橫138厘米
展現南宋時期黃巖九峰的美好春光。
《西橋市井》 高炬
縱69厘米 橫138厘米
展現南宋時期黃巖西江孝友橋(五洞橋)及兩岸的市井生活。
《江亭舊影》 高炬
縱69厘米 橫138厘米
展現南宋時期黃巖北門江亭渡口一片繁華景象。
02
《黃城憶舊》組圖
展現了黃巖舊時豐富多彩的孩童游戲、傳統美食、民間習俗,組成了一幅黃巖民俗風情長卷。
《黃巖憶舊》江群輝
縱68.5厘米 橫45.5厘米x8張
03
《館藏文物》組圖
一個城市的博物館,濃縮了這座城市的歷史。黃巖博物館館藏文物8300多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89件,數量占臺州市總數的90%以上。這里展出的文物,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時期,藏品時間跨越兩千多年,以沙埠青瓷窯址出土的晚唐、五代、北宋瓷器,靈石寺塔出土的五代、北宋佛教文物,南宋趙伯澐墓出土的絲綢服飾等文物最具特色。一件件文物,講述了一個個精彩的黃巖故事,拼接成一幅絢爛的黃巖歷史畫卷。
《沙埠青瓷》李建華
縱68厘米 橫138厘米
主體展現沙埠窯四件國家一級文物:唐穿帶青瓷壺、五代沙埠窯青瓷香爐、北宋沙埠窯雙鳳青瓷粉盒、北宋沙埠牡丹紋青瓷孔明碗,背景是沙埠窯青瓷制作、燒制以及瓷運碼頭的忙碌場景。
《柔川宋服》李建華
縱68厘米 橫138厘米
主體展現了五洞橋修建者、宋太祖趙匡胤七世孫趙伯澐墓出土的四件國家一級文物:“宋服之冠”南宋交領蓮花紋亮地紗袍、南宋對襟雙蝶串枝紋綾衫,及南宋水晶璧、南唐投龍玉璧,背景是趙伯澐居住地橋上街,百姓元宵節上街觀燈游玩的熱鬧場景。
《靈石奇珍》李建華
縱68厘米 橫138厘米
主體展現了靈石塔出土的四件國家一級文物:北宋泥塑釋迦牟尼坐像、北宋泥塑迦葉立像、北宋泥塑阿難立像、北宋模印彩繪千佛磚,背景是靈石寺和靈石塔,展示了黃巖佛教文化淵源流長。
《黃巖城里》陳天野
縱69.5厘米 橫90.5厘米
根據民國黃巖縣城地圖創作,展示當時一江三河環繞縣城,城里三十六街七十二巷依次排列,五支河、老橋貫穿其中,縣衙、孔廟、民居等地標建筑星羅棋布。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