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7天后。
這是一片看了會讓人瞬間心疼的手術縫合疤痕,滿布在林新志的腹部。
由于是疤痕體質,這樣的“蜈蚣紋路”,也順理成章地成了一段往事的“序章”——
誰都不曾想過,497天前的一個普通警情,竟暗藏殺機。2019年10月2日凌晨,臺州市公安局路橋分局金清派出所輔警林新志與同事王歆、梁峰在轄區坦頭沈村處警時,為了保護慌亂中有生命危險的村民,被歹徒的獵槍打傷,其中民警王歆、輔警梁峰經搶救無效不幸犧牲。腹部中槍的林新志在臺州當地接受第一次手術后,10月5日零時許被緊急轉至位于南京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總醫院救治。從臺州到南京,這相隔550公里的時空里,有一場救助的名字叫“生命接力”。
負傷昏迷10天后,林新志蘇醒。重生之路充滿奇跡,卻又寫滿艱辛。
被子彈打“碎”的證件
1月8日,臺州市公安局路橋分局金清派出所,王歆接處警組英雄雕像揭幕儀式在這里舉行。由此,銘記又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儀式感。
時間總是不厭其煩地用行走軌跡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愛,是最大的公約數。
而2021年的春節,將是林新志出院回到臺州老家后的第一個春節。
真正意義上的團圓年,終于,盼來了。
凌晨的手術和轉運
還記得那張腹腔殘留著幾十顆霰彈鐵砂的X光片嗎?片子的“主人”,是臺州路橋公安分局的輔警林新志。
圖片
中槍當天凌晨,由于失血過多,林新志被送往距離事發地最近、且血庫有足夠庫存的路橋第二人民醫院,緊急輸A型血。因傷情過重,后又被轉至臺州恩澤醫療中心(集團)路橋醫院手術搶救。林新志受傷后,浙江省公安廳和臺州市委市政府在10月2日當天就從省內緊急調集知名醫院專家,趕到臺州恩澤醫療中心(路橋醫院)為林新志進行第一次手術。
楊鵬,是臺州恩澤醫療中心(集團)恩澤醫院/路橋醫院急診科主任。事發當天凌晨,休息在家的他接到醫院打來的電話,馬上開車趕往醫院。10分鐘的車程里,楊鵬把術前準備火速“安排”得井井有條:一邊打電話給急診室,確認病人是否送達;一邊打電話給手術室,提醒醫護人員有個受傷的病人馬上要到院手術,做好術前準備。趕到醫院后,楊鵬急奔急診室迅速檢查判斷:血壓低、心率快、神志模糊,腹部槍傷,出血量近4000毫升,需要損傷性控制性止血。
于是,一場由肝膽外科、血管、胃腸、創傷外科專家組成的多學科手術在凌晨的手術室里緊張地進行著。打開腹腔后,楊鵬發現林新志的肝部、胃部、胰腺、腸道被子彈打傷,近百顆霰彈鐵砂“侵入”腹腔,在對肝部進行清創后,又是一小時的肝部壓迫性止血。探查大血管不再出血后,其他學科團隊馬上有條不紊地進行手術。當天上午8點30分鐘,手術結束。林新志的命暫時保住了,但他體內仍留著近百顆鐵砂,胃、小腸、肝臟、胰腺等多個臟器受到重創,血色素也不到常人的三分之一,隨時又會陷入危險。
根據病情和專家會診意見,林新志需要轉院進一步救治。浙江省公安廳又第一時間全力對接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總醫院,請求安排專家為林新志做更進一步的專業救治。
這是一場生死時速!10月5日零時許,在醫護人員和臺州市、路橋區兩級公安機關負責人的陪護下,載有林新志的救護車從臺州恩澤醫療中心(路橋醫院)出發。早上6時10分許,救護車到達解放軍東部戰區總醫院,林新志被迅速送入重癥醫學中心普外科ICU病房接受救治。
圖片
550公里!為安全快速將林新志轉院,浙江高速交警精心制定交通方案,讓整個通行時間縮短了一個小時。
發生在南京的生命奇跡
“抽調最好的專家,全力以赴挽救生命!”接到求助電話后,東部戰區總醫院迅速成立由97歲高齡院士黎介壽領銜、多學科組成的創傷救治醫療團隊。
轉診至東部戰區總醫院后,黎介壽院士通過前期遠程視頻會診掌握的傷情,帶著創傷專家到病床邊討論病例,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指導醫生團隊完成第二次手術。
“我的兩個同事,他們怎么樣了?”昏迷期間經歷了兩次手術,10天后,林新志醒了。這也是他醒來后說的第一句話。
在南京的一個多月里,4次手術,200多次的反復換藥……創傷救治團隊10多名專家攜手續寫生命接力救助:
圖片
2019年11月2日,林新志病情平穩,隨后轉入腹部創傷針對性治療。
2019年11月7日,林新志從重癥監護室轉入普通外科病房;
2019年11月12日,林新志血壓、心率、脈氧等生命體征恢復正常,他開始和病友聊他17年前在新疆當兵的經歷……
2019年12月16日,轉至南京湯山療養院靜養,直至去年4月1日。
在南京,點亮第二次生命的每一個微小進步,至今都讓林新志感念于心。金清派出所的民警輪流到南京陪護;為了鍛煉他的肺活量,醫護人員每天陪他練習吹氣球,從剛開始的吹不起來,到后來的可以大口呼氣吸氣吹氣球,但就是這么個看似簡單的動作,他卻需要他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擔心自己會情緒狂躁,林新志特地讓妻子從臺州帶了不少書到南京。有一段時間,在醫院的病房里,看書成了他最充實的“消遣”。
故鄉臺州的康復路
2020年4月1日,是林新志術后重回故鄉臺州路橋的日子。回到臺州后,馬上進入臺州恩澤醫療中心(集團)路橋醫院進行康復訓練。
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葉宏波,仍記得林新志剛入院時虛弱的樣子。院方主要負責對林新志進行全面科學的營養對癥支持,為此還特別制定了包含治療、康復、護理、飲食在內的各種康復方案。經歷了4月1日至6月8日、7月2日至8月10日、8月15日至8月28日三個階段有針對性的康復訓練,林新志的體能恢復得不錯。每次康復訓練提升完,又要去南京進行相關手術或全面檢查。只是,那八九十顆殘留在體內的霰彈鐵砂,或將和他度過余生。
1月18日,重返醫院看望醫護人員時,林新志打電話給當時幫助他恢復臂力的專業康復醫生羅挺。沒幾分鐘,一個年輕朝氣的醫生帶著彈力拉伸帶來了,他便是林新志要探望的醫生羅挺。羅挺說,臂力訓練,主要是鍛煉耐受力限度和耐受程度,這期間,通過手臂拉彈力帶的同時還能很好地訓練心理調節能力。當時,注意到林新志有點心急,所以總會勸導他盡自己的努力完成就好,康復需要循序漸進,這樣才會有明顯的效果。
而今,走過不易,熬過低谷,這些畫面都成了烙在回憶里的“珍品”。
回家后的第一個春節
1月18日,距離春節還有24天。當晚9點多,臺州路橋區新橋鎮鄭際村。
這是林新志的老家。
清冷的夜色中,早早就等在家門口的林父,熱情地把我們一行人迎進門。桌上擺著的一壺熱棗茶和當地的冬橘,是林家人最真誠的迎客禮。
弟弟林金德比林新志小4歲,性格相對內斂。但面對鏡頭,卻留下這么一串肺腑之言:“我真的要感謝這一年多來幫助過我們的所有人,同時,我哥這么善良,我也相信老天爺不會放棄他的。”
對于哥哥,林金德的態度是“互學互助”。林新志負傷搶救當天,林金德接到通知,先趕到醫院,等在手術室外的他,內心被焦急、緊張和擔心充斥著,想哭,但始終不敢往壞處想。
去年,是林金德義務獻血的第十個年頭。他說,哥哥當過兵,退伍回家后就加入警隊,一家人也因為哥哥的選擇,對穿制服的人特別敬佩。兩兄弟一次在街上看到有獻血車,哥哥就拉著他一起去獻血。受哥哥的影響,從那一年開始,自己每年都會挽起袖子,獻出200毫升血。因為這份不留名的參與,可以幫助到需要的人。
林家人的淳樸與善良,灑落在家里的角角落落。林新志的母親是四川內江人,早年嫁到臺州路橋,能說一口流利的當地方言。比母親年長6歲的古稀父親,是臺州路橋當地人,瘦小的身軀里,卻藏著一股不向生活低頭認輸的剛韌。
對于林新志回家后的第一個團圓年,年邁父母很是期待,期待兒子能像往年一樣燒一桌好菜,一大家子10口人坐下來說說家常。因為,這一桌子的年味,包裹著親情、平安、喜樂與健康。而這,也是最濃郁最地道的年味了。
記者手記
一“路”有你,“橋”見未來
這是臺州輔警林新志的497天重生路。故事跌宕起伏,卻滌蕩人心。
1月18日、19日兩天,我從杭州到臺州專程采訪林新志,回訪與他有關的所有人、地。
晴好的冬日里,歲月靜好。但這靜好的歲月,一直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林新志和他的戰友王歆、梁峰,就是這樣一群負重前行者。
在路橋分局,時任金清派出所所長梁驥、副所長王宇說起當時的點滴,潸然淚下。這樣的回憶,很戳心,也很不忍心。
一旁的林新志忍不住和我說,“2020年的春節,是王所一家人在南京的療養院陪我過的,因為位置比較偏,所以當時他們一家人的年夜飯是泡面,這讓我非常不好意思,也很感恩。”
從2019年10月2日至今,林新志共經歷了6次大手術。每次手術后留下的疤痕,都讓人揪心。但樂觀的他打趣道,“原來我比較胖,醫生告訴我,中彈時,霰彈鐵砂被打進腹部后,被厚厚的脂肪擋了去路,腹部沒有被打穿,所以,胖有時還能在關鍵時刻救命。”此外,林新志有一個習慣,就是把身份證和銀行卡放在左側衣服口袋,中彈當天,這些卡片也“阻擋”了子彈的威力。至今,這些“負傷”的卡片,成了他的“紀念品”。
在路橋,這些英雄故事,人們不愿意過多地提及,但卻更愿意用銘記來尊重和珍藏。
這些難能可貴的挺身而出,是這個時代里敬重的正能量,更是路橋公安砥礪前行中的珍寶。
關于路橋公安,有寄托一生的夢想,有感動一生的情懷,有執著一生的信念,有溫暖一生的故事,有烙刻一生的記憶。
那么,深深的話,淺淺地說:“一‘路’有你,‘橋’見未來。”
這是感謝,亦是共勉。
(原標題《林新志:497天重生路,團圓中國年》,編輯趙靜。)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