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8月份開始,我們從千余個名稱中選擇了地道的中文名——‘白蘿卜’,作為公司新款凈水機的商標。”近日,臺州柯詩達凈水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萬友說,這既是他們更強大的技術自信,也是對打造“新國貨”的文化自信。
就像家長給孩子取的名字,企業的品牌商標也寄托著企業的良好心愿,留存著時代的烙印。從21世紀初開始,隨著中國加入WTO,逐漸走向國際市場的臺州制造企業曾興起一股起洋名熱,無論是企業名稱,還是產品商標,都會取一個洋名,或諧音英文,或者意譯,洋氣十足。
“洋名熱”的背后是曾經中國消費者對外國貨的青睞。在他們看來,來自發達國家的外資品牌在除了擁有實際價值以外,更是一種地位的象征。于是,起洋名便成了中國企業促進銷售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如今,20年過去,隨著中國企業對自身技術的自信,以及對中國文化的愈發自信,越來越多的臺州企業家,掀起了一股品牌取中文名潮流。
“中國制造,代表著優質、精品、創新。”從事商標代理行業17年的浙江飛呈律師事務所行政中心主任何金爐說,現在,臺州制造企業對國家發展越來越信任,對中國市場越來越重視,紛紛選擇中國老百姓耳熟能詳的動、植物名稱來注冊商標,并以中國的特色花、草等作為商標圖案。
據了解,推動這股潮流的,主要為三類企業——
制造企業樂于直取中文名。“今年2月,公司新注冊‘鑫芯動力’商標,其中‘芯’字寓意芯片,代言智能產品。”作為生產裝修工具的新興工廠——臺州八鑫工貿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健明說,今后他們將主攻家用智能裝修工具。代工企業在國內推廣自主品牌。臺州夢仙機科技有限公司一直為日本、歐美的奢侈品牌代工。“近幾年,公司注冊了‘遲夏’商標,寓意年輕人充滿夢想的精神,用于國內推廣自主品牌。”公司品牌總監毛翰說,現在,中國年輕人對國貨越來越認可,取個中文名更有吸引力。
外貿企業市場結構戰略性調整。浙江凱佩詩雅工貿有限公司從事草編產品出口,一直沿用“洋氣”的“凱佩詩雅”商標,2018年,新注冊了中國味商標——匠心路十一號。“現在,國內和國外都用這個商標,但側重用于國內市場。”公司總經理陳真說,外貿越來越難做,身邊很多外貿企業都開始注冊中文名商標,搶灘國內大市場。
如今,在臺州產品中看上一圈兒,中國味的商標越來越多。據統計,截至今年9月底,臺州全市擁有有效注冊商標24.18萬件,平均每百戶市場主體擁有38件,位浙江省前列。“今年,臺州商標申請量激增,公司代理了約1300件商標注冊,其中近90%為中文名。”臺州市南方商標專利代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盛潔說。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