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發布《文化和旅游部關于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示》,該名單昨起公示,于明年1月19日結束。全國共有337個推薦項目列入名單,其中,新列入198項,擴展139項。臺州有2項榜上有名,分別是天臺縣的天臺山易筋經和椒江區的送大暑船。
天臺山易筋經是天臺縣申報的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類項目,該名單中此類項目全國共27項。天臺山是道教南宗發祥地,《易筋經》為道教經典,是徒手修煉的氣功健身項目,通過吐納貫氣,肢體延伸,內外兼修,以達到活動筋骨,強身健體的目的。
據清代學者凌廷堪的《校禮堂文集》、周中孚的《鄭堂讀書記》、康戈武的《中國武術實用大全》、周明和周稔豐的《易筋洗髓經(修訂本)》以及《中國大百科全書·體育卷》等書考證,均認為《易筋經》系明朝天啟四年(1624)天臺紫凝道人宗衡托名菩提達摩撰寫,原系道家導引之術。
天臺當地流傳的《易筋經》,有桐柏宮紫微八勢。民間還存有其他版本《易筋經》,主要有街頭易筋經(三節十四勢)、弘道易筋經(一節三十六勢)、左溪易筋經(三節二十二勢)等,其傳承多為師徒相傳,現民間流傳較為普遍的為十二勢。
本次上榜的民俗類項目,全國共15項,涉及41個申報地區或單位。其中一項為二十四節氣,椒江區的送大暑船入選,與杭州市拱墅區的半山立夏習俗、麗水市云和縣的梅源芒種開犁節及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的內鄉打春牛習俗為同項。
今年“大暑節”送大暑船現場
送大暑船是椒江葭沚一帶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分為做船、迎神、請酒、娛神、送神、祭海等環節,活動時間跨度約三個月,參與民眾多達十幾萬人。
據悉,因清同治年間,葭沚一帶常有病疫流行,尤以大暑節前后為甚。當地漁民為保一方平安,在大暑節集體供奉五圣,并用漁船將供品沿江送至椒江口外,為五圣享用,以表虔誠之心。
“在椒江,每年的‘大暑節’都會舉辦一次送大暑船活動,是一場群眾自發性、綜合性的大型活動,獨具臺州地方特色。該傳統民俗文化傳承至今,保護較完整。”椒江區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文化遺產科科長陳鴻鍺說,他們在申報前期做了很多準備工作,包括召開專家研討會,準備文本、視頻等申報材料。“由于送大暑船是省級非遺項目,這是申報國家級非遺項目的一個必備條件,二十四節氣又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項目,最終決定優先申報該項目。”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