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臺州頻道11月18日訊(浙江在線共享聯盟玉環站 黃瀟以 王凌軒 張榮 曹思思 記者 徐子淵)11月的玉環漩門灣國家濕地公園內碧波蕩漾,蘆葦搖曵,一批批南遷的候鳥們飛抵于此。
為了更好地保護它們,濕地公園鳥類救護站對候鳥們進行環志工作。鳥類環志對于研究候鳥的正常遷徙路線,確定每種遷徙鳥類的重要中途停歇地,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環志成果對于保護鳥類及其生活環境具重要意義。
在濕地公園鳥類救護站內,專家們正在仔細測量記錄一只斑嘴鴨的體重、翅長等數據。記錄完畢后,專家給這只斑嘴鴨套上了鼻環,鼻環上為國際統一的唯一編碼,相當于給這只斑嘴鴨配發了國際通用的身份證。
濕地公園鳥類救護站對候鳥們進行環志工作
“我們現在給它帶這個鼻環,就是為了在野外能夠更好的去識別它、保護它。”浙江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濕地與野生動物保護處專家吳丞昊告訴記者,通過這樣的野外的觀察,就能知道候鳥們的遷徙時間,保留它們的相關生物數據。
據了解,本次浙江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專家們在漩門灣國家濕地公園的環志工作將持續一個月,期間將環志400多只雁鴨類候鳥。到現在已經環志了200多只雁鴨類,品種有琵嘴鴨,綠頭鴨等,均為浙江省重點野生保護動物或物種。
經過測量、環志、野生動物疫病預警樣品采集、拍照這一系列流程后后,這批雁鴨類候鳥被放飛回大自然,專家們還為其中一些候鳥佩戴了北斗衛星定位裝置,這將為接下來研究其遷徙規律、生活習性提供有利佐證。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