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漁二代鄭潔日常發在朋友圈的中秋推廣,像這樣的推廣一天會有好幾波。儼然,當下的微信、抖音、網絡直播等平臺,已經成為了新一代漁民不可或缺的銷售途徑。
“漁民最后一網海鮮上岸,有需要的請關注我的朋友圈下單。”作為一名年輕漁二代,鄭潔對于線上銷售推廣海鮮已然駕輕就熟。
漁網“觸”電促轉型
“島主”毅然回鄉創業賣海鮮
鄭潔作為石塘鎮巾幗鮮鋒電商聯盟負責人,也是一名從小在隔海漁村走出去的大學生。在嘉興工作幾年后,2017年她回到家鄉毅然賣起了海鮮。她經常自稱“島主”,每天宣傳自己的家鄉,宣傳漁民兄弟們的海鮮。
“今天,我還被我表弟調侃,說我大學讀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現在還不是從事賣海鮮,好一個返璞歸真。”很多人跟鄭潔表弟一樣看不明白,但鄭潔內心堅定,海鮮電商未來可期。在鄭潔眼里,從事海鮮電商,把自己父老鄉親的海鮮用互聯網的形式銷售出去,是一件多么驕傲的事情啊。
作為“漁二代”,鄭潔深知隔海島漁民的辛苦和不易,以前,漁民的出貨渠道很單一,漁船一進港,就把海鮮送到海鮮市場里銷售,不僅辛苦,同時還不一定能賣出好價錢。“小時候,爸爸漁船進港或者有新鮮海鮮靠岸,我就跟著媽媽一起市場里賣貨,很是辛苦。”鄭潔表示。
現在,我們搭上了互聯網的順風車,漁民可以直接把海鮮送到我的海鮮店里賣個好價錢,同時,對海鮮客戶來說,不在海邊,吃遍海鮮,也是一種享受。”
確實,可能前一個小時還在海里蹦跶呢,下一個小時就可能已經發往全國各地了。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傳統的漁民靠出海作業打漁,而年輕一代的漁民后代們雖然也是靠海吃海,但是他們的吃“海”方式則發生了改變,隨著互聯網電商時代的變化,漁網“觸”電促轉型,像鄭潔這樣的越來越多的漁二代開始轉型幫父母、父老鄉親們一起推廣海鮮。
漁網搭上互聯網
“島主”開始多渠道創業賣海鮮
“我們石塘海鮮品質很好,只是缺少推廣,我們村里漁民船只很多,也是因為缺少推廣沒有更多的銷售渠道。”今年開始,鄭潔準備多個直播平臺推廣,希望將游來郵去的海鮮產品通過網絡,送達全國各地的客戶手中。
網絡直播是趨勢,鄭潔搬進新店“游來郵去的魚”后,還專門配備了一個直播架,準備一邊直播海鮮,一邊教授烹飪小技巧。她還準備把隔海島的老家海景房裝修起來,專門搞直播,一邊介紹家鄉的海鮮,一邊介紹家鄉的風景。“現在很多人都在玩抖音、快手、bilibili,我們也要跟上步伐,不能只在微信上打打廣告而已。”
“最多的時候,我一天能接到100多箱生鮮訂單,當天銷售額達二十幾萬元。”鄭潔說,這些海鮮訂單近到江浙滬,遠到新疆克拉瑪依。生意越做越好,她的父母也放下漁民和漁販的老本行,專職幫著女兒線下買貨和打包。
鄭潔也很喜歡給自己打工的感覺,喜歡一家人親力親為的氛圍,不管掙多掙少,都很開心。“再好的平臺也得靠自己,我們抓住了互聯網這個機會,就要去努力。”她的初心就是把高品質的海鮮帶到更多中國人的餐桌上,讓更多人認可石塘海鮮。
未來想在島上開發民宿
成立合作社,助力小島旅游發展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鄭潔相信自己的家鄉隔海島,未來一定能搭上旅游的順風車,為石塘旅游提供更多的出行選擇。
她家有一套海景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我家如果打造民宿的話,特別適合帳篷、露營、看星星、看月亮。”一說起石塘隔海島的旅游,鄭潔就開始激動。“自從隔海有渡輪后,前來隔海旅游的游客也越來越多,五一渡輪開航當天,游客達上千人,這是從未有過的數據,我們島上村民都甚是開心。”
隨著石塘隔海小島的旅游發展,鄭潔還想在島上打造一個合作社,讓更多的村民百姓一起曬曬漁家生活,提高村民的收入同時,還能讓更多游客感受到漁家的生活氣息。“船長姆在家可以曬曬魚稥、敲敲魚面,做做魚丸,提高經濟收入。”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