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面向未來,面對挑戰,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外公,你為什么要到這里拉琴啊?”
“這里有外公經歷過的許多故事……”
上個世紀70年代,三千筑塘大軍,負行囊,擎紅旗,扎營蛇蟠,向海要田。他們棲石洞、宿草棚、餐風飲露;他們迎朝霞、枕天光、披星戴月。一塊溜板,一根溜棍,一張泥弓,打溜運泥,夯基筑堤。在沒有住房、沒有柴火、沒有通信設施、沒有機械操作的艱難條件下,一寸一寸地徒手壘筑海堤。冬天霜冰皚皚,寒風刺骨,夏天臺風肆虐,洪潮吞噬海堤,閘口屢建屢毀,屢毀屢建,筑塘人演繹了一場感天動地的創業史,在三門歷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輝印記。
“一條扁擔兩頭彎,畚箕挑出金銀灘”。歷經20多個寒暑,筑塘人以精衛填海之毅力,在蛇蟠島筑起20余里長的海堤,擋風拒浪,傲然如脊;圍墾的1.58萬畝肥田沃土,成為“海上糧倉”、“藍色銀行”。每年可創產值近2億元,為村集體經濟增收5000多萬元。
蛇蟠圍墾是三門縣探索社會主義建設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它承載了上下齊心、持續奮斗、從解決溫飽到奔向小康的時代縮影;是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地方實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百折不撓”的蛇蟠圍墾精神是浙江精神、大陳島墾荒精神的三門版本;是赤膽忠誠、一心為民的亭旁起義精神的賡續。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