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臺州頻道1月18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楊群)一塊可視化大屏上,蔬菜、肉類的信息實時跳動。掃一掃小票上的二維碼,能看到產品、攤位等溯源信息。附近三公里的居民可以用手機在餓了么上逛菜場,等待騎手小哥配送到家。
越來越多人正在享受新服務帶來的便利,餓了么數據顯示,2019年臺州外賣買菜的用戶數整體增長3.8倍。90后成為“一鍵買菜”的主力,占比高達32%;95后緊隨其后,占比達31%。橫湖橋菜場、開發區中心菜市場、溫嶺菜場等一批菜市場都可以線上下單。
寧波還上線了“聯心餓了么智慧菜場”, 每個商戶都有獨立的“數智中臺”,記錄下每一筆交易,還能幫忙分析客人喜歡吃什么菜,什么時候買菜。
這一現象引起省人大代表、臺州市黃巖區西城街道東路村黨支部書記吳寶英的關注。
吳寶英建議,在日益蓬勃發展的智慧菜場、智慧社區等全新的數字生活構建中,應重視老年群體的體驗感,充分考慮到老年人即使不會使用智能手機,也能享受到建設數字城市帶來的實惠。
包括菜場、餐飲、商超在內的本地生活服務行業正在邁入數字化賽道。
2019年11月,阿里本地生活首次提出“新服務”概念,引發業內廣泛關注。在今年浙江省兩會上,“新服務”成熱詞,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制定實施數字生活新服務行動,推進生活性服務業數字化、傳統零售企業數字化、夜間經濟數字化。”
省人大代表、臨海市白巖山茶葉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文娟,對傳統行業邁向現代化、數字化深有體會。
2019年11月30日,臨海成立了農創客發展聯合會,是臺州首個縣級農創客聯合組織。會員牽頭領辦家庭農場、組建農民合作社和農業社會化組織,從事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旅游電商等產業。“我們的會員有一半以上與電商合作緊密,淘寶、天貓、盒馬鮮生等都有我們的產品入駐。”張文娟代表介紹,大多從事農業種植的青年,比如農二代、農創客,能夠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資源,拓展銷售渠道。
“互聯網讓傳統農業煥發新生機,吸引越來越多人參與,從而也促使競爭力越來越大,該如何永葆生機,是需要我們去思考的。”張文娟代表說,以她銷售的綠茶為例,從2012年開始一直為網絡電商供貨,多年下來,可以感受到業內出現疲乏狀態,“2012年開始是上升趨勢,到了2015年在網上賣茶葉的商家越來越多,就呈一個拋物線,下降了。”
張文娟代表建議,網絡電商也必須保證品質,并在此基礎上,拓展銷售思路,不局限于單一產品。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