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臺州頻道1月8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陳棟 通訊員 周偉)這幾天,臺州一位女醫生跪地為病人做手術的照片刷屏朋友圈。

有網友表示心疼:“這位醫生也太傻了。”
這位醫生,是臺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燒傷科主任醫師牟曉欣。這張照片爆紅網絡后,牟醫生還到處“滅火”,稱自己只是盡本分,不想“事跡”外傳。
不過,同事還是“出賣”了牟曉欣。他們紛紛發朋友爆料,牟醫生擔起“醫者仁心”這個幾個字,“比起她以前為病人做的許多事,跪著做手術簡直是不值一提的小兒科。”
1月6日上午,小時新聞記者來到臺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找牟曉欣,當時她正在坐門診,因為是主任醫師,人緣口碑俱佳,所以她號子老早就掛滿了。
記者到門診找她的時候,門診室外頭坐著許多候診的病人和家屬。
因為牟曉欣忙不過來,記者就一直在外面等著,等上午所有掛號病人都接診了,已經快過了中午飯點。
“你就接受一下錢江晚報記者的采訪吧!”若不是醫院副院長親自出馬,找牟曉欣“求情”,低調的她恐怕要鐵了心不接受采訪。



跪著做手術,只是為了盡快完成手術讓病人少受苦
見到牟曉欣,第一印象是“瘦小”。一件最小號白大褂穿在身上,還要用橡皮筋扎住袖口才能穿牢。牟曉欣一直說,自己所做的事不值一提,“我就是想縮短手術時間,讓病人少遭點罪。”
因為跪著做手術,更順手一些。
事情發生在1月2日,做手術的病人是黃巖當地的一位老大爺,已經80多歲了。老人患有老年癡呆,前不久趁家人不備,自己生火不慎燒傷,全身大面積深度燒傷。
“那天我主刀,給老人植皮。燒傷面積比較大,手術持續時間也比較長。”但是,老人身體狀況不是很好,年紀大了,又引發肺部感染,手術風險很大。為了降低風險,必須要“盡快完成手術”。
“當時,老人身上大部分區域都已經完成植皮,只剩臀部這一塊還沒有做。”不過,老人是側躺著的,朝下一側的臀部位置很難操作。
一般情況下,這時候醫生會將病人翻個身,將手術部位朝向方便醫生操作的位置。
“但是,這名病人全身都是傷,加上身體狀況糟糕,貿然翻身的話,風險和難度都很大。光翻身的時間,就要半小時左右。早點做完手術,老大爺會少受一點罪。”于是,牟曉欣很自然地就跪了下來,“完全沒有多想,就是覺得跪在地上的角度剛剛好。”
這樣一跪就是20多分鐘,等手術做完,雙腿早就發麻了,牟曉欣是在同事攙扶下才勉強站起了身。
哪知道,她跪著做手術的一幕,被一起的同事拍了下來。
“這個真的沒啥大驚小怪的,燒傷科經常會遇到燒傷面積比較大的病人,為了減輕他們的痛苦,手術時會盡量避免翻身換體位,只要有需要, 我相信所有的醫生都會這樣做。”牟曉欣說。

不想讓事跡傳播,她“威脅”同事刪照片
跪地做手術的照片被同事發到朋友圈后,先是在醫院的醫生們之間轉發。等牟曉欣發現時,已經在臺州人的朋友圈流傳開來。
一向行事低調的牟曉欣,回憶當時的感受:“就像被人拉出去游街一樣。我70多歲的老媽媽都給我打來電話,跟我說女兒你太辛苦了。”

“牟主任私信我‘恐嚇’說,如果不把朋友圈里的幾張圖刪了,她要揍死我!”一名同事說。
她還試圖用“收買”的方法。
“牟主任說,只要我刪照片,就獎勵我一包大白兔奶糖。”另一名同事說。
醫院里轉發過照片的同事,幾乎都收到了牟曉欣類似這樣的私信,威逼利誘“無所不用其極”。大家都說,率真的牟主任實在太可愛了。
小時新聞記者采訪時,不少醫生跑來“告狀”,說要爆牟曉欣更多的料。
拍下這幾張“跪照”的,是麻醉科醫生尤之斌,當時他就在手術室。
“其實相比牟醫生之前做的許多事,跪著給病人做手術簡直就是小兒科。”尤之斌說,牟曉欣稱得上是把病人當親人的典范,“有好幾次,我都恰好撞見,燒傷病人家屬有事暫離,病人忍不住將大便解在褲子上,都是牟主任幫他們換褲子、擦洗屁股。這樣的場景,就算親人都會忍不住皺眉,而牟主任毫無怨言。”
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吳劍是牟曉欣帶過的徒弟,他說了一個自己老師的故事。
“具體時間我記不清了。只記得當時收治了一個全身嚴重燒傷的男子,每次揭紗布和換藥非常痛苦。男的是個火爆性子,疼得受不了,就開始拿醫生發泄,牟老師每次給他換藥,都會被他一直罵,罵得非常難聽,有時甚至還會伸手猛打幾下。但是牟老師都不放在心上,反而安慰他忍一忍,馬上就好了。”
這樣挨打挨罵的情況,持續了整整一個多月,直到男子傷情有了較大好轉,這才有所好轉。后來,那名病人反復跟牟曉欣道歉,說自己一疼就忍不住發脾氣。

從醫近30年,做什么事都“全力以赴”
牟曉欣是1991年到臺州第一人民醫院工作的,一晃都快30個年頭了。說起自己的從醫生涯,牟曉欣連連感嘆不容易。
“我也是從一知半解的實習生開始做起的,一步步走過來,犯過不少錯誤,也挨過罵。好在我這人長記性,一般犯過一次錯誤,就牢牢記在心里了,不會再犯第二次。”
多年的積累和學習,牟曉欣通過努力,漸漸成為醫院燒傷科的骨干,多次獲得技能比武大獎,還是連續多年的優秀導師,深受病人和同行好評。
“做過我們這行,才能真實體會到做醫生的辛苦和不容易。培養一名技術扎實的醫生,需要付出非常大的成本,當醫生們用自己的所學去救死扶傷的時候,最怕的就是被病人或者病人家屬誤會,甚至是傷害。”牟曉欣表示,近些年,她經常會看到醫鬧或者傷醫的新聞,感覺非常難受。
“新聞發生的那些天,相信很多同行都和我一樣,內心是掙扎的,感到迷茫和心寒,覺得做醫生太難了。為病人付出這么多,到頭來還要被殘忍地傷害,意義何在?”牟曉欣對小時新聞記者說,今年元旦她難得休了一天假,就和家人到附近走了走,散散心,想要把內心的負面情緒都釋放掉。
“第二天回到醫院上班,就接到了給那名燒傷老人做植皮手術的任務。當披上白大褂的那一刻,我又回到了救死扶傷的角色。”牟曉欣說,跪不跪著手術,那只是外在的東西,身為醫者,無論何時何地,只有將病人比作親人,給予無微不至的服務,才能讓病患感受到安全和信任,“只要用心對待,長此以往,我堅信醫患關系會大大改善,越來越暖。”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