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臺州頻道12月20日訊(浙江在線通訊員 林榮輝)路橋區,一個工業、商貿、金融的先行區,一個正邁著高水平開放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地區。因為“敢為人先”,也較早地感受到經濟社會轉型給統一戰線帶來的深刻影響,尤其是在推進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背景下,基層統戰工作創新方式方法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
今年以來,路橋區以“同心·逐夢”統一戰線實踐創新基地建設活動為抓手,將現有的6個民主黨派、13個區級統戰團體“融合”成一體,圍繞“統戰對象在哪里,統戰工作就做到哪里”的現實需求,在各領域栽盆景,變風景,推動民主黨派、統戰團體社會服務基地化、品牌化。正如路橋區委常委、統戰部長陳敏所言,路橋區統一戰線發揮自己獨特優勢,凝聚力量,以“誠”建“城”,用“心”得“欣”。
“聚心”基地
民盟路橋區支部集結著一批優秀教育工作者、專家級醫護工作者、文化界盟員,他們將力量凝聚成了“教育燭光行動”,把愛送到了學校,送到了孩子們的身邊。
如何再強化“行動”的力度、速度和溫度,8月16日,民盟路橋區支部與路橋中學支部共建起了“同心·逐夢”教育燭光行動統一戰線實踐創新基地。
黨盟共建的形式,讓基地煥發出了更強的光芒。民盟路橋區支部主委馮道明介紹道:“基地共設黨盟共建領導小組和生涯規劃、健康助教、文化助學、助學幫扶四個志愿服務隊,每一個隊伍都是拉長的‘工作鏈’,為師生提供針對性服務。”
盟員陳君華是路橋中學副校長,也是生涯規劃志愿服務隊隊長,他很慶幸,他幫助了那個迷茫的少年。今年高考前,謝文敬父親因病喪失勞動力。懂事的小謝考慮到以后上大學需要一大筆開銷,盡管成績優秀,但還是想放棄高考,直接去當兵。了解情況后,陳君華耐心與他溝通,幫他做生涯規劃,還幫他申請了助學幫扶資金。后來,謝文敬順利考上了大連海事大學。
基地就如“一點星火”,民建·農業產業振興行動、九三學社·婦女兒童權益維權行動、區知聯會·科創強區行動、區新聯會·暖企創新服務行動、區網聯會·特殊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幫扶行動、區新居民聯誼會·工業互聯行動等15個品牌實踐創新基地相繼起航,通過“三年行動計劃”, 以“教育培訓、聯誼交友、建言獻策、創業幫扶、公益服務、實踐鍛煉”為藍本,點起“燎原之勢”。
增進橫向、縱向聯系,內外結合,積極贏得中共黨組織的支持和幫助成為路橋區統戰實踐基地的特色,構建出基地共建、服務共推、成果共享等合作、交流、互促模式,改變了過去勢單力薄、一盤散沙的格局。這種資源整合的模式,快速達成了“凝聚統戰力量,服務地方發展”的目標。
眼下,各實踐創新基地重點聚焦基層治理工作,與路橋區實施的全科網格工作相加,延伸基層社會治理陣地,畫出最大“同心圓”。
“同心”服務
“其實不少社會矛盾是由婚姻、家庭引發的,我們主要致力于婦女兒童維權工作,盡量做到婚姻家庭矛盾糾紛早發現、早調解、早解決。”九三學社路橋區支社主委金琴云是一位律師,也是路橋區婦聯兼職副主席,還是婦女兒童權益維權行動統一戰線實踐創新基地的“大當家”。近20年的律師經歷,讓她有能力組建起一支路橋區婦女兒童維權志愿律師團,有信心率維權創新基地15名成員,圍繞“同心·逐夢”主題,開展婦女兒童權益維權行動。
230余場法律講座及咨詢活動,3萬余份宣傳資料,10萬多人次群眾受惠,讓“楓橋經驗”有了更具體化的“分支”,百名婦女兒童在行動中得到公平對待。現在,這個基地還能過“九三學社·民進·巾幗心連心工作室”“金琴云巾幗維權工作室”的微信平臺,已編寫發布了一周一期的“以案釋法”54期。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統戰工作的永恒主題。區委統戰部將服務中心大局作為實踐創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實踐創新始終與黨委政府工作同頻共振,在黨派、團體在實踐基地創設過程中,通過共享共建平臺,找準著力點,推動基層探索與頂層設計無縫對接。
路橋區是經濟先發地區,眾多外來人口在路橋安家,而隨之帶來了子女入學問題。路橋區新聯會在“強少年育英才”行動中,捐資100萬元建設了全省首家純公益性全日制民辦學校——新聯會小學。與小學同步“落成”的還有“新聯教育基金”等配套“建設”。區新聯每年撥出20萬元作為學校定向工作經費,并根據實際情況酌情給予適當的資金補助,今年是新聯會小學第二個“五年”起始之年,相關協議已在上半年簽訂。
“強少年育英才”行動更把“教育服務團”延伸至學校和學生家長,為他們提供法律咨詢、家庭教育咨詢和就業機會,把“此心安處是吾鄉”扎扎實實地寫在路橋區的大地上。
同心才能同往,凝聚、團結才有力量,正如區委統戰部常委副部長蔡岳林所言,做好統一戰線社會服務工作的關鍵就是服務中心、發揮優勢,在基地建設中,不斷將社會服務拓展延伸,擴大影響。
“向心”品牌
民盟、民進社會服務致力于教育領域;民建致力于經濟領域;農工黨、九三學社致力于醫衛科普和兒童婦女維權……自“同心·逐夢”主題活動開展以來,路橋區各民主黨派、統戰團體的服務行動,可謂是“百花齊放”。
各個基地立足自身優勢,切實發揮專業強、角度準的特點,根據成員的來源不同,圍繞區委中心工作和參政履職重點,各有側重地組織開展各類社會服務活動40多場次,涉及教育、醫衛、法律、經濟、就業等多個領域,打響了“向心”品牌。
5月份成立的“浙江理工大學·臺州市路橋區同心知聯科創中心”國家技術轉移中心路橋分中心,架起了校地合作的橋梁,實現高校教學、科研、人才等優勢與區域經濟發展深度融合,從此,路橋區“科技新長征”的路上有了“得力的幫手”。
據悉,技術轉移中心已與鳳凰源智慧農業一體化區塊鏈創建、富地機械異發電機產品創新研發、華和重工激光測控儀研發、一鳴農機產品技術創新等多個項目進行對接合作,進展順利。
統戰文化品牌、統戰服務品牌、統戰工作品牌在路橋大地已深入人心,今年,民建路橋區總支《關于提升我國二手車出口競爭力的三點建議》被民建中央和中央統戰《零訊》錄用,九三學社路橋區支社《關于公交機關建立對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統一立案標準的建議》被列入公安部辦理,另外還有多篇提案、建議案列入各級政協、人大辦理。
“實踐基地的創建過程,也就是民主黨派、統戰團體骨干隊伍的培養鍛煉過程。”蔡岳林說,“在接下來的創建過程中,還要進一步突出地域特色和品牌辨識度,突出實效實績和服務覆蓋面。”
陳敏也表示,只有在參與社會服務的實踐過程中,民主黨派、統戰團體成員才能更深入地體察民情、了解民意、發現問題,從而有利于提出更接地氣、更加真實的社情民意信息,有效地開展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在新時代偉大實踐中彰顯統戰工作新業績。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