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護、共享,激發全民參與“四好農村路”掀起建設新熱潮。11月7日,全國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現場會在四川蒲江召開。

臺州“共建、共護、共享 激發全民參與‘四好農村路’建設新熱潮”的工作做法作為典型經驗在全國進行了分享,全國共享的臺州經驗有什么獨到之處?
我們一起來看看!
↓↓↓
破解要素制約
共建“四好路”
①拓寬籌資渠道
創新實施“部省補一點、市里獎一點、縣鄉擠一 點、村里籌一點、鄉賢助一點、項目拼一點”的“六個一點”模 式,破解資金瓶頸。
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和激勵作用,以獎代補帶頭落實資金 1.5 億元,創歷史補助最高標準;縣級鄉村公路改造提升補助標準提至 80%以上、小修保養補助標準提至省標準 2 倍以上。
鼓勵鄉賢歸鄉反哺,縣鄉政府召開“四好農村路”建設鄉賢贊助大會,通過立功德碑、樹四好牌等形式,籌資 1.5 億元。

依托小城鎮整治、四邊三化、高標農田及美麗鄉村建設等重點工作,合力拼盤整合資金13.5億元。
②拓寬技術傳遞途徑
開辦“四好農村路”論壇,組建網絡論壇,將培訓對象延伸至鄉鎮村,先后舉辦論壇11期,參訓人員達1200余人次。深化校地合作,與高校聯合創建愛路護路教育實踐基地。

編制省內首套《美麗公路建設指引》、《美麗鄉村路建設技術口袋書》等系列指導用書,深入傳播“省錢建美麗公路、用心比用錢更重要”的建設理念。

堅持全民參與
共護“四好路”
①建立新機制
制定“路長制”指導意見,各級層層劃定“責任田”,并投入運行“路長制”管理系統, 將路長工作與綜治“四大平臺”結合,形成三級監控網絡,同步成立路長辦,加強各級路長履職的監督、管 理,真正實現從“路長制”向“路長治”的轉變。

②探索新模式
開展聯創共建,構建三級養護網絡,通過授予農村公路“命名權”“廣告權”“認養權”建立黨員積分卡(紅黑榜)等方式,充分調動沿線企業、黨員、鄉賢、群眾的積極性,引導全社會力量參與,打造了一批極具特色的鄉賢路、群眾路、巾幗路、青年路。

▲鄉賢路

▲群眾路

▲巾幗路
③營造新氛圍
形成政府主導、交通牽頭、鄉鎮實施、群眾參與的良好局面,讓“愛路、護路、養路、敬路”成為全社會共識,讓“四好農村路”成為群眾自己的路、關心的路、共護的路。

助力鄉村振興
共享“四好路”

在交通部“四好農村路”建設總框架下,結合省委省政府“千村示范、萬村整治”“五水共治”“小城鎮整治”等中心工作。至2018年底全市共建成美麗鄉村路75條、“四好農村路”示范鄉鎮14個、美麗公路示范鄉鎮25個,為鄉村旅游、民宿經濟、農特產業的培育壯大提供有力支撐。

同時,隨著“四好農村路”建設的逐步深入,臺州城鄉運輸網絡不斷完善,有力促進了電商物流業的蓬勃發展,2018年底臺州共有206個電商專業村,數量居全國第四,建成22個“淘寶鎮”,數量居全國第二。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