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任何一個地方的特色美食都不是簡單的菜肴,它的每一勺佐料,每一道工序都代表著一種文化,也訴說著一個故事。臺州依山傍海,幅員遼闊,各地的飲食習俗不盡相同,獨具特色。縱使餐飲店遍地開花,也難以吃到地道的臺州菜、正宗的臺州味,兒時的味道只留在記憶里。今天,小編帶你細嚼臺州的味道。
從黃巖區嶼頭鄉出發,車子沿著柔極溪溯源而上,在陡峭高聳的山峰之間穿行。開上盤山公路后,道路越開越窄,僅容一輛車子通過。突然,拐過一個大彎,眼前豁然開朗:古樸的石橋,潺潺的流水,錯落的人家……布袋山村到了。
“布袋山村”得名于布袋和尚,相傳他云游至此,被這里的美景吸引遂而定居。
這個小山村,除了布袋和尚,最有名的莫過于它的美食——布袋山饅頭,平平淡淡的小饅頭一天可以賣出幾萬只。
布袋山饅頭與別處的饅頭不同,外形上扁圓扁圓的,沒有其他饅頭那么大。
它“醒”的過程也十分有趣。經兩小時發酵的饅頭坯要放在棉被里醒上半個小時,棉被下還加了一張電熱毯,醒完之后才可以進蒸籠。
這是代代相傳的土方法,因為使用山泉水和面,做出的饅頭格外清香,而它的松軟程度堪比面包,卻又比面包更加有勁道。可別小瞧布袋山的饅頭,依靠它,一個普通的家庭一年能有50萬的純收入!
戴華彩是村里的“饅頭大王”,她幾乎是憑著一己之力,帶火了全村的饅頭產業。在一幢兩層的畚斗樓里,65歲的戴華彩和丈夫一起忙著做饅頭。揉面、醒面、開蒸、裝袋,分工明確,動作麻利。
不多久,一籠籠饅頭新鮮出爐。剛出爐的饅頭香氣撲鼻,吃起來松軟綿密,回味甘甜。
戴華彩平均每天要賣近3000只饅頭,每到節假日更是忙不過來。除了游客,她的生意還做到了“線上”,不少椒江、黃巖、路橋的顧客自發在微信上組建起“饅頭群”,預訂購買。
布袋山饅頭因布袋山而聞名,布袋山又因饅頭吸引了游客。不管他們是來尋找世外桃源,還是感受鄉村風情,無一例外的是,每個人臨走前都會帶走幾袋饅頭。到當地的饅頭店逛逛,也成為了此次行程的景點之一。
這個建于元末明初的小山村,是黃巖保存較為完好的古村落之一。在村子里沿著小路緩緩前行,身側是楊柳婀娜、溪水潺潺。古村落在氤氳霧氣間凝固了時間,歲月在這里駐足。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