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国产老女人卖婬,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您當前的位置 : 浙江在線  >  臺州頻道 > 臺州新聞
浙報跨版 | 70年輝煌看臺州,新時代墾荒路上高歌猛進!
2019年09月23日 來源: 浙江在線 記者 許峰 趙靜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9月23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許峰 趙靜)70年奮進如歌,70年鑄就輝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浙江新聞客戶端推出喜迎新中國成立70周年特別報道,講述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浙江取得的不凡成就、百姓生活的巨大變化,反映浙江推進“八八戰略”再深化、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新實踐,敬請垂注。

  黃巖不斷建設城市精品區,打造臺州市區西南魅力新門戶、現代化灣區的陸港樞紐。拍友 俞衛明 攝影

閱讀更多,請戳》》《陳奕君 張曉強:勇往直前奮進在新時代墾荒路上》

  機械轟鳴、員工云集,臺州灣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東部新區三山涂區塊一派繁忙景象。迎著晨曦,站在如火如荼的方特動漫主題園施工現場,東部新區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利軍感慨萬千。

  7年前的這里,是一望無際的灘涂,除了規劃館和管委會大樓,別無建筑。而眼下,集聚區東部新區高樓林立、路網通達,不斷投產的新工廠讓人氣匯集,集聚區的靚麗從藍圖走向了現實。

  對于臺州而言,集聚區只是城市進程的一個縮影。臺州正以城市格局空間美、生態秀麗環境美、精致風貌品質美、人居和樂生活美、文明風尚心靈美的廣義五美,打造“新時代美麗臺州”。

  臨海大道鳥瞰圖。拍友 郭迅 攝

墾荒地的山海之美

  “臺州地闊海冥冥,云水長和島嶼青。”在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辭藻中,臺州山的神秀、海的氣魄、水的靈氣,一覽無余。自古以來,坐山望水的臺州便有著優越的自然稟賦。

  海風輕拂,“東海明珠”大陳島上,一片欣欣向榮。

  這里,原本是一無所有的海中荒島。

  1956年至1960年,467名青年響應團中央號召,登上大陳島墾荒,將滿目瘡痍的荒島變成了青春奉獻的熱土。60多年來,大陳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墾荒精神也在臺州流淌。

  漫步在臺州市區,林立的高樓、錯落有致的雕塑群、絢麗的燈光秀,甚至連綠道旁的小花、公共廁所,無一不在詮釋著新時代的臺州山海之美。

  秉承著墾荒精神,依托山海之利,臺州再塑山海之美。

  探索生態保護系統化、環境治理全域化、城鄉環境景區化、公共服務優質化、社會文明風尚化的實踐路徑的臺州,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扮靚城市格局和生態環境,彰顯山海水城魅力。

  依山傍水的三門岙樓村坑下片,青瓦白墻,窗明幾凈,村民借機辦起了民宿。

  溫嶺石塘,新世紀第一縷曙光照射地。這個被稱為“東方好望角”的地方,也因為獨特的區位優勢和風貌,游人如織。

  山巒蒼翠、綠水潺潺的仙居,讓每一次呼吸都沁人心脾。

  2018年,臺州實現旅游總收入1302.23億元,比上年增長16.9%。這片好山好水好風光,讓臺州全域旅游四面開花。

  臺州所追尋的山海之美,并非狹義的顏值。

  玉環楚門鎮的“和合書吧”坐滿了讀者,小鎮居民李華為能享受城市公共服務而舒心;溫嶺大溪鎮沈岙村,75歲的老人潘玉寶不為養老擔憂;三門海游街道城西村,村民謝志敏欣喜于行政村合并后,“我們也能享受城區的醫療、教育資源了”。

  未來的臺州,在市區組團發展、市域一體化發展中進一步打通山海協同、三灣聯動的格局美,充分彰顯坐山向海、臨港擁灣、港產城灣一體的城市特質,形成疏密有度、錯落有致的美好形態。

  臺州的草莓現代栽培設施。 拍友 鄧凌輝 攝

墾荒人的和合之美

  8月10日,超強臺風“利奇馬”的登陸讓臺州飽受苦難。電力中斷、房屋倒塌、洪水襲城……

  在這場災難中,一股來自民間自發的搶險救援力量,鑄就了一堵新的城墻。

  臨海古城被淹,不計其數的臺州人送舟送人;玉環海山防洪,女斗士守護閘口一天一夜;搶修電路,路橋峰江的“水牛”跳進了“惡篤篤”的糞坑……

  和合文化浸潤下有著“海的大氣、山的硬氣、水的靈氣、人的和氣”,臺州人的精神品質在這場災難中,盡顯新時代墾荒的和合之美。

  作為中華和合文化主要發祥地之一,臺州和合文化是中華和合文化的典型范例和鮮活樣本。“和合”基因早就融入臺州人的骨髓。

  為構筑社會文明新高地,臺州充分發揮大陳島墾荒精神的價值引領作用,使其進一步融入城市精神,更好地感召人、鼓舞人,并深入開展“做文明有禮的臺州人”主題教育實踐,讓文明之花開遍臺州大地。

  斑馬線勸導、斑馬線幫扶、斑馬線宣傳……在臺州交通要道的紅綠燈路口,總能見到一群“紅馬甲”。

  自背著行動不便老人過馬路的“俠義老總”成網紅后,這一小小善舉生根發芽的“盆景”,已然成為一道固化“風景”,并正轉變為“風尚”。

  2017年,臺州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稱號。而在這一榮譽的背后,文明之花悄然綻放。

  為兒子治病而債臺高壘的“誠信老爹”王小先,70多歲的他打3份工,用7年時間還清46萬元債務;身患重癥,卻把全部精力傾注在工作上的玉環市大麥嶼街道綜治辦干部卓玉寶;義務反扒20多年、抓獲1600多個扒手、協助破獲各類刑事案件450余起的普通銀行職員管正東……

  據統計,近年來,臺州共入選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人物4位、浙江省道德模范15位、臺州市道德模范103位,入選“中國好人榜”82位、“浙江好人榜”257位,入選人數全省領先。

墾荒城的制造之美

  “引入了邁卡的技術后,平均下來一件襯衫只需要6秒就能做成。”杰克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阮福德的話,顛覆了人們對“老三樣”里縫紉機的概念。

  杰克,從不到200平方米的小作坊,發展成為年產值幾十億元的大企業,一次次驚艷世人。

  “專注縫紉機不動搖”的杰克,其成功的秘訣,無非就是對實業的專注、對制造的執著。

  民營經濟是臺州發展最大的底色和亮色。

  在臺州,每12個人中,就有一個是老板,民營經濟占全市經濟總量的99.5%。目前,臺州有制造業企業5.1萬家、規上企業3908家,179個產品細分市場占有率國內外第一,擁有21個產值超百億元的產業集群、67個國家級產業基地、53家上市企業。

  阮福德與杰克縫紉機,李書福與吉利汽車,林華友與歐路莎衛浴……在改革開放的背景下,如今的臺州灣畔,“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千帆競發,這座墾荒之城里,制造之美的故事層出不窮,一批臺州企業沖出國門,馳騁于世界經濟舞臺上。

  近年來,緊緊圍繞打造“制造之都”,臺州“品字標”品牌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截至今年3月底,臺州制定“浙江制造”標準106個,共有“品字標”品牌企業82家,品牌企業數位居全省第二位。

  數據顯示,2018年,臺州實現工業總產值2118.37億元,比上年增長22.4%;實現工業增加值1895.25億元,比上年增長9.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102.43億元,比上年增長9.7%;規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14.17億元,比上年增長20.9%,增速比2017年提高8.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中的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高端裝備制造業增加值、環保產業增加值增速,均居浙江省首位。

  這一份成績單里,有著對制造執著的臺州企業家的努力,也有著營商環境改革的成效。

  “七大千億”產業的推進,以“五心”“五皮”為核心理念的“媽媽式”服務的深入,臺州將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充分結合,為臺州民營經濟提供有力支撐和有效保障,讓制造之美在“再創民營經濟新輝煌”的征程中繼續綻放。

  【城事物語】

方林村里生活美

  步入9月,臺州市路橋區方林汽車城里的生活節奏明顯加快,即將召開的第十屆臺州國際車展,將在這里掀起一波汽車熱潮。這個全國聞名的汽車城,已然讓村民實現了家家住別墅、戶戶生態園的夢想。“方林村的發展,我們這本《村民自治章程》居功至偉。”方林村黨委書記方中華說。

  新中國成立初期,一窮二白的方林因為破敗的道路被稱作“石路窟”,而因為窮,在當地甚至流傳著“嫁囡不嫁石路窟”的俗語。

  方林村該怎么走?上世紀80年代初,方林路拓寬建設時的一幕,讓方中華印象深刻。“一戶村民極力反對,認為道路太寬,甚至拿著刀站在路上阻撓。”

  如何用制度管人、按制度辦事,讓村民和村干部能把更多精力投入經濟發展中去?

  1983年,方林村召開了首次村民大會。這次大會,不僅為方林的改變埋下伏筆,而且為方林《村民自治章程》的問世打下了基礎。

  1984年,方林村第一家市場舊機械設備市場掛牌開張;1985年,第一家村辦股份合作企業長虹微型電器廠新辦,在村民自治的雛形中,方林村邁開了發展的步伐。

  經過10余年的醞釀和完善,1998年6月16日,經村民大會通過,方林村第一部《村民自治章程》問世。

  9章93條的“小白本”里,權利和義務、福利和責任一目了然。“通過制度,我們的村務陽光透明,村干部再也不用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耗精力。”方中華說,自此方林村的發展走上了快車道。“方林汽車城建成后,我們引進了職業經理人,要不是有著章程,誰愿意把村里的產業交到‘外人’手里?”

  從1998年至今,方林村《村民自治章程》已經5次修訂和完善,如今這個“小白本”已成為14章133條的“大紅本”。

  依法治村、有章可循,而隨之增厚的,是村民的錢袋子和村集體經濟。如今的方林村已形成汽車、房產、市場、教育等多元化產業格局。2018年,市場總成交額為208億元,方林二手車實現成交額108億元。

曙光碑上看新生

  2000年1月1日6時46分,新千年第一縷曙光照耀在溫嶺石塘,陽光穿過曙光碑中央,萬眾歡騰。一張照片定格了這激動人心的一刻。

  溫嶺這座在改革開放中崛起的濱海城市,也在曙光中迎來新生。

  上世紀80年代開始,臺州一馬當先,走在了改革開放的前列,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同時,民營經濟發達的溫嶺率先遭遇成長的煩惱,“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表面繁華背后,是違建到處林立、環境臟亂不堪、事故時有發生。

  1955年出生的溫嶺人老林還記得,曾經從鄉下坐車到縣城,在藤嶺就得花上兩三個小時;還記得,家家戶戶搞小作坊熱火朝天,環境卻越來越差了。

  沒有良好的生態,就絕不可能有品質生活。東海之濱巍巍屹立的曙光碑,見證著這方水土這方人生態文明理念的大提升、生產生活方式的大變革。

  2016年,一場關乎百萬人民福祉的環境革命拉開序幕,抓污水治理,抓市容整治,抓亂象整治,抓治危拆違。

  2018年,全市AQI的優良天數363天,優良率為99.5%。也是這一年,溫嶺又一次首開先河——對“天下之履,十有其一”的溫嶺鞋業“開刀”,下猛藥去沉疴,居住入小區、產業進園區、統籌建新區,打造溫嶺市全域改造產業升級實驗區。

  如今的溫嶺,快捷的交通網正在鋪就,破舊的城中村獲得新生,城鄉發展成效顯著,文明新風拂面。

  曙光碑,也將見證溫嶺、臺州更美好的未來。

標簽: 臺州;溫嶺;墾荒;制造;浙江;民營經濟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張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 臺州頻道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