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他,曾是崢嶸歲月里的新四軍青年;如今的他,已是鮐背之年的抗戰老兵。他經歷了戰火紛飛的年代,遭受過槍林彈雨的威脅,在熱愛的崗位上堅守到老。
這位出生在湖州安吉的93歲抗戰老兵趙茂蘭,少小離家,轉業后與臺州結緣,如今定居在玉環。無論是抗戰時,或是在司法崗位上,還是在老年生活中,他都敬業奉獻,初心不改。
抗戰時腿部受過傷 卻在工作中肯跑肯干
趙茂蘭17歲時,國內正處于抗日戰爭時期,他在老家安吉的財主家做長工。一支新四軍部隊路過此地,暫住在財主家。看到年輕的趙茂蘭,一位新四軍戰士問他:“小伙子,你對日本人怎么看?”
“日本人殺人、放火、強奸婦女,真的是無惡不作,我們都恨透了。”說起這個,趙茂蘭義憤填膺。“那你來加入我們吧,我們是一支為勞苦大眾謀幸福的人民軍隊。”就這樣,趙茂蘭第二天便與父親告別,偷偷逃出財主家,加入了新四軍六縱十八旅四十七團。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危險重重,處處是槍林彈雨。在一次沖鋒中,趙茂蘭的膝蓋被炮彈炸傷,一片血肉模糊,等到被人救下,抬到醫療站時,他已經感染了破傷風,傷口潰爛,人也昏迷不醒。
當時,大伙兒都以為趙茂蘭熬不過那一晚,沒想到奇跡出現了,第二天他蘇醒過來,死里逃生。
“那次我的膝蓋受傷很嚴重,按當時的醫療條件,很難治愈。醫療站擔心我身上的病菌會傳染給其他傷員,只能把我轉移到一個農戶家里單獨治療。”趙茂蘭說。
戰爭年代,參與抗戰一線的英雄都生死未卜,受傷更是家常便飯。解放戰爭時期,趙茂蘭參加了淮海戰役,當時他是通訊班班長,跟隨部隊在徐州打了一個多月的仗。期間,他在一次沖鋒中,左腳被子彈打中,彈片直到20多年后才取出來。
從部隊轉業后,由于腿傷未完全恢復,趙茂蘭每天拄著拐杖上班,但工作時他肯跑肯干,腿腳不比常人慢。
過家門而不入 是兒女和同事心中的榜樣
從基層辦事員到派出所所長,從檢察院轉戰到法院,趙茂蘭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對于工作,他總是忘我地投入。
1980年,趙茂蘭被調到仙居縣人民法院擔任院長。一直以來,他都親自辦案,去山林糾紛現場勘查,到鄉下調解家庭糾紛。
“以前還沒有汽車的時候,我們去鄉下辦案都是騎著自行車去的。有一次跟隨趙老院長去白塔鎮寺前村復查一起歷史老案,路上經過一條小溪,他因思考案件太出神,差點連車一起掉下河。”仙居縣人民法院副院長陳武斌說。
在陳武斌眼中,趙茂蘭是個愛崗敬業的工作狂。“他一工作起來,就會一頭扎進去干,心無旁騖。”他記得,有一次跟趙茂蘭一起去安吉縣辦案,那地方離趙茂蘭老家不遠,大家都勸他回家看看。趙茂蘭卻說,以后還有機會,不要耽誤了工作。
趙茂蘭以單位為家,當時仙居縣人民法院的審判庭樓上有四間宿舍,他就長期住在宿舍里,基本半年才回一次家。大女兒趙向陽說:“小時候經常見不到老爸,他每天都很忙,我們幾個兄弟姐妹基本是放養長大的。”
雖然家人們嘴上抱怨,但內心理解,趙茂蘭的正直、清廉也令兒女敬佩。“老爸生活簡樸,我們小時候都住在外婆家,長大點才住進公房,房間很小,每月要交房租。直到老爸退休后,家里才造了現在的三層樓。”趙向陽說。
晚年當起“老娘舅” 心系百姓初心不改
趙茂蘭一心撲在工作上,用敬業和擔當書寫熱愛和奉獻。
1985年離休后,趙茂蘭應玉環楚門鎮政府之邀,擔任楚門鎮東方新村村支書兼居委會主任,發揮余熱,一干就是30年。
發放糧票、打證明蓋公章、計劃生育、幫教……全村1000多人有事都找趙茂蘭,村里有糾紛需要調解,他也從不缺席。
由于趙茂蘭是抗戰老兵,又當過法院院長,很有威望,村民們都信服他,覺得他說的話在理,事情便很快得以解決,鎮里評優評先進他也總在列。4年前,趙茂蘭因為身體不適,只能從這一崗位上退了下來。
老年生活中,趙茂蘭不但是村民們的“老娘舅”,也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老人。
看報、栽花、種菜……趙茂蘭的業余生活豐富多彩,滿是閑情逸趣。85歲時,他在家附近的小山上開辟了一塊地種番薯,豐收的季節,就叫上兒女一起到山上挖番薯,裝了滿滿一卡車,分給親戚朋友和鄰居們。
時光荏苒,如今趙茂蘭已有93歲高齡,但看報是他每天的日常,關注時事新聞,關心司法動態,翻一翻《人民法院報》。一路走來,這位有著73年黨齡的老黨員初心一直未改。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