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七八十年代
是長嶼石礦采石的黃金時代
陳建明的照片
正是拍攝于那個時代
1
地處溫嶺市新河鎮的長嶼硐天,是當地人眼里的一個“巖石寶藏”。作為北雁蕩山的余脈,長嶼地質特殊,巖石石質細膩有韌性、石色多樣,還具有儲藏量大、厚度大、成巖性好、保存好等特點。這些,都為石礦的開采創造了良好條件。
1500多年前,長嶼石礦被鑿出了第一塊巖石。此后,采石興盛,漸成礦場。
新中國成立后,在長嶼一帶,石礦仍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從腳下的石板路到居住的石板屋,從石磨到喂豬槽,長嶼人的生產生活都離不開石礦。
上世紀七十年代,長嶼當地興起建筑石板屋的熱潮。頗具商業頭腦的長嶼人,拓展了石板的銷售渠道,他們通過水路將石材賣到臺州各地,甚至賣到上海、寧波、舟山等地,石材一度奇缺。那時,以長嶼村為中心,周邊村的年輕勞動力幾乎都成了長嶼石礦的采石工。
溫嶺新河鎮中部的蔡洋村,距離長嶼約4公里。跑到長嶼石礦去看工人們開采石礦,是蔡洋村村民陳建明從小就愛干的事,“就覺得那里很熱鬧,每天都是熱火朝天的場面”。
這樣的勞作場面,不僅吸引了陳建明,還吸引著周邊的村民,“逢年過節,大家都跑去看熱鬧,看工人干活,看那些被鑿出來的千瘡百孔的石洞”。后來,就連從外地來的親戚朋友,也都會被帶到長嶼的礦場參觀。那時,大概沒有人想到,日后,長嶼硐天會真的成為一處頗具代表性的臺州特色景點。
15歲時,在父親朋友家,陳建明第一次摸過照相機。自那以后,他就對攝影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他看書自學,甚至在17歲時用木頭制作了一臺照相機。20歲那年,陳建明擁有了第一臺真正的照相機。他最先想到的就是去長嶼石礦拍照,“我要用膠片記錄下偉大的勞動人民”,他這樣想著,一路飛快走向長嶼石礦。
2
據了解,改革開放后到長嶼石礦被關閉這段時間,長嶼有縣礦、公社礦、大隊礦、聯戶礦和個體礦五種責任制礦,后來由長嶼石礦聯合公司統一經營管理。
盡管石洞潮濕、石塵飛揚,但在礦場采石掙的錢遠比下地種田多得多,所以采石工人一直絡繹不絕,“長嶼幾乎每家每戶都有在石礦干活的”。
那天,年輕的陳建明抱著相機,在礦場待了很久。他首先把鏡頭對準了一排跪坐在巖墻邊采石的工人。他們手拿鋼釬和榔頭,開面、擺方向和試采、打巖頭、打斷、打銷、拄巖及劃線、鑿錚、開銷出板,如此反復。這樣的活需要大力氣,都是男人來干。幾縷陽光從千奇百怪的洞口透下來,灑在工人揚起的有力的手臂上,一錘一鑿,伴著汗水和清脆的采石聲。
石板被敲出以后,被自下而上用鋼絲拉起,放至石板車上,再由工人手推下山。山坡坡度大,工人推著獨輪車運送幾百斤的石板時,必須用腳壓在輪子下當剎車,以防車子傾斜下滑。在陳建明的鏡頭下,一個皮膚黝黑的小伙子正推著裝滿石板的獨輪車沿著斜坡往山下走。湊近去看,照片中的他眼睛瞪得圓圓,手牢牢抓住車子的扶手,似乎咬著牙,用盡了力氣。獨輪車再推回山上時,需要把前面的獨輪拆卸下來,一人扛著獨輪一人扛著車身,如此上山。
沒有斜坡的地方,石板需要被工人扛著運下山。
石板以尺、丈計量,厚度不同重量也相差較大。“一般4尺(約1.3米)到6尺(2米)的,重量是100公斤到300公斤,是兩個人扛;8尺(約2.7米)、9尺(3米)的,重量是400到500公斤,要4個人扛;500公斤以上的石板需要至少8個人來扛。”
運送石板的活,女人也常參與其中。在陳建明的鏡頭里,不乏勞苦的女工人,她們或推著手推車或肩挑扁擔,運送石材下山,目光堅韌。
3
上世紀九十年代,為了保護環境,當地政府陸續關閉了所有石礦(場)。1993年,長嶼硐天開始發展旅游業,并逐步被打造成集雄、險、奇、巧、幽為一體的世界地質公園。
這處大自然對長嶼人的無私饋贈,開始以另一種方式為當地人帶來福祉。
那些在1500多年里被一斧一鑿形成的28個硐群、1314個洞窟,高40余米、寬30米至50米不等,“由于是順著巖性和石質的自然紋路開采的,留下的巖洞形態十分自然,大有雖是人鑿,宛如天成的效果”,這成為了長嶼硐天一大特色。
特別是后來在觀夕硐開發的巖硐音樂廳,更是吸引了無數游客慕名前來。“那是一個沒有音響的音樂廳,面積2000多平方米,能同時容納700人。演奏音樂時,觀眾不管在廳內的哪個角落都能聽到同頻自然立體聲,堪稱一絕。”
陳建明仍時常拿著相機去長嶼硐天拍攝,但拍攝的初衷已從記錄變成了宣傳,“長嶼硐天成為景區后,我常去拍攝不同季節的旅游風光照片,反映景區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也反映社會大眾對休閑文化的需求”。
有一次,為了拍攝一組觀夕硐的宣傳照,中午剛過,陳建明就背著相機來到硐里,趁著日光正好,他拍下照片,對膠片進行第一次曝光。為了使照片呈現出最好的效果,他一直等到天空漆黑如墨,硐里萬籟俱靜,一陣涼風吹來,鳥兒乍起翅膀“呼啦”一聲飛遠了,他架起顯光燈,燈光把硐中照得透亮,“咔嚓”,陳建明拍下了第二張照片,兩次曝光后,一張令他滿意的照片誕生了。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