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国产老女人卖婬,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新聞熱線:0576-88106106
您當前的位置 : 浙江在線  >  臺州頻道 > 臺州新聞
仙居離休干部張立田:義務植綠慰英烈 一顆紅心永向黨
2019年09月20日 來源: 浙江在線 縣委報道組 張肖斌 通訊員 張宇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9月20日訊(浙江在線縣委報道組 張肖斌 通訊員 張宇)每天4點半起床,騎上老式的永久牌自行車來到仙居縣烈士陵園,晨曦中,從花圃中拿出鐵鍬、鋤頭、剪刀前去照顧自己辛勤種下的花苗樹木……這樣的生活規律,張立田持續了近30年。

  現年93歲的張立田是仙居縣離休干部。日前,這位仍精神矍鑠的老人得知自己被授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后,心潮起伏,又習慣地來到烈士陵園。老人一邊侍弄著花草,一邊喃喃地說:“這么多的戰友為革命犧牲了,我每天最想做的事,就是過來多陪陪你們,把你們長眠的地方整理得更美觀些!”

  

  余輝———

  “我雖然離休了,但是思想沒有離休。身體雖然一年不如一年,但是只要還有一點力氣,就要盡力做對黨和人民有益的事。”

  祖籍縉云的張立田1946年入黨,1948年被調到浙南處屬游擊隊,曾多次榮立戰功,被評為優等射手,并擔任過政治指導員。

  1966年,張立田到我縣人民武裝部任干部,并落戶仙居。1982年9月30日,張立田獲準離休。

  離休后的張立田感到生活一下子閑適了下來。

  “離休了,大把時間總不能都用來看書、看報、看電視,于是想到種花、種樹,既能美化城市,還能鍛煉自己。”張立田說。

  除了在公園、溪邊等公共場地種花種樹,張立田的另一個“綠色陣地”,就是仙居縣各中小學校。讓張立田印象最深的,是十幾年前將城北小學打造成花園式學校的經歷。

  離休后,張立田曾在1991年受聘擔任仙居縣城北小學的校外輔導員。如果圖清閑,只要掛個名頭,偶爾給學生講講德育課就行,而張立田卻閑不住。在張立田擔任校外輔導員期間,他多次上學校察看,物色能種花種樹的地方,并向學校提出,要將學校打造成花園式學校。

  那幾年,張立田一有空就往學校跑,5年下來,種下苗木1000多株,花草2000多株,共40多個品種。城北小學也如張立田所愿,在1996年通過了省教委的“花園式學校”驗收。他帶頭參加學校建設,為學校做了水泥桌一張、水泥凳8只、水泥板和水泥磚125塊、花壇22個。

  張立田自掏腰包在烈士陵園、塔山公園以及機關、學校種植和養護各類花草樹木,并義務向前來烈士陵園瞻仰的群眾介紹仙居的革命斗爭史。老人也因此被評為浙江省“綠色公益使者”、臺州市先進離休干部。僅離休后這段時間,他獲得的個人榮譽就達到62次之多。

  “自從參加革命那一刻起,我就立志把一生都獻給黨。”張立田說,“我雖然離休了,但是思想沒有離休。身體雖然一年不如一年,但是只要還有一點力氣,就要盡力做對黨和人民有益的事。”

  情懷———

  “因為我是一個革命軍人,那么多革命烈士為了黨和人民犧牲了自己。我希望以我的實際行動來紀念他們,希望烈士長眠的地方是個優美、整潔的環境。”

  “秋天里種桂花、菊花,入了冬,有些花就養不活了,只能改種耐寒的草木。學校里的走廊邊種迎春花最漂亮,花開的時候一叢叢最好看了。烈士陵園下的花圃里,前不久剛種下菊花,等下一定要過去看看。”說起這些花花草草,張立田有板有眼,儼然一副園丁模樣。    

  張立田回憶,烈士陵園1995年建成時,當時兩邊還是光禿禿一片,看到這種情景,張立田便決心將陵園開辟成公園。

  “因為我是一個革命軍人,那么多革命烈士為了黨和人民犧牲了自己,退休之后,我希望能以我的實際行動來紀念他們,希望烈士長眠的地方是個優美、整潔的環境。”當談到當時為何選擇在烈士陵園進行花草樹木種植時張立田說。

  在種植花草的同時,張立田老人還年復一年地承擔起養護的責任。每天清晨堅持清掃烈士陵園450級臺階。在2003年和2004年連續兩年受到嚴重干旱的時候,由于自來水短缺,老人就憑著力氣到溪塘里挑水上山進行澆灌。

  在管護陵園的時候,張立田曾多次遇到過折損花木的游人,每當遇到這類事情,老人就耐心地對這些人進行勸說教育,力爭以理服人,但也曾被不講理的人打過,罵過。不過,張立田說,為了這些花草,為了城市的綠化,這些都不算什么。

  近30年來,張立田在陵園的450級主臺階兩側種滿了樹木,在山上和山腳建了近百個花壇,自掏腰包買來花木樹苗種下。粗略估計,張立田在烈士陵園種下的花草樹木有一百多個品種,總共兩萬多株。如今,綠樹成蔭的烈士陵園已是市民們平時健身的好去處。

  現在,盡管張立田老人腿腳不便,不能像多年前那樣騎著自行車到處跑,但每當晨光初露,老人還是馬上從家里出發,步行前往烈士陵園,去看看他的戰友,去打理這一片自己內心的紅色“圣地”……

  

  家風———

  “自己在孩子面前做好榜樣,以身作則。多做對國家和社會有好處的事,就是對兒女最好的教育。”

  小時候的張立田一家深受反動統治階級的壓迫和剝削,曾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篾竹當燈照、火籠當棉襖、辣椒當油炒”的苦日子。

  “做人,要像燃燒著的蠟燭,從頭到腳,一生光明。”“關于自家每人的衣、食、住、行問題,要靠自己在艱辛勤勞中解決。”“學會求知,學習的東西,一回見生,二回見熟,三回就成了朋友。”……張立田自始至終都深受父母言傳身教的影響。

  張立田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面對自己的子女,張立田也是堅持秉承這樣的教育方式。

  多年前,大兒子當時在棉紡廠下崗,無工作可做,向自己父親尋求幫忙找一份工作,張立田果斷拒絕了大兒子的請求。“碰到問題不能后退,要學會靠自己,自己想方設法解決。”張立田這樣教育兒子。

  “自己在孩子面前做好榜樣,以身作則。多做對國家和社會有好處的事,就是對兒女最好的教育。”張立田向記者講起了教育觀念。

  2017年年底,從烈士陵園回家的路上,張立田騎著自行車被一輛電瓶車撞倒,傷得不輕,住院好多天。就在住院的幾天里,他依舊放心不下他每日打理的烈士陵園,擔憂花草樹木沒人管理,一定要自己的兒子和孫子抽時間去幫他打理看管。

  這么多年來,不論是孩子入伍,從業,結婚,還是買房,張立田從沒有為孩子的事打招呼、講人情,始終保持著讓孩子自己決定,讓孩子自己發展的原則。在這種家風影響下,張立田的兒輩、孫輩都自立自強、艱苦奮斗!

標簽: 張立;烈士陵園;仙居縣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夏逸凡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 臺州頻道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