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城區風貌
漁船歸港,民宿迎客,夕陽下養殖網箱熠熠閃光。大陳島的傍晚,還是那么寧靜而美麗。
然而就在不久前,超強臺風“利奇馬”重創大陳島,屋頂掀翻、公路塌方、樹木倒伏、基礎設施嚴重受損……面對大災,島上干群奮起自救,連續作戰修復家園。僅僅過了兩天,島上供電、供水、通信恢復,道路清障、房屋修理、景區修復、地質災害點整治等快速推進。而這,正是大陳島墾荒精神的再一次生動演繹。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臺州將大陳島墾荒精神上升為城市精神,立起城市文明的燈塔,構建全市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園。臺州市委主要負責人說:“大陳島墾荒精神發軔于建設偉大祖國大陳島的號召,傳承于改革開放的實踐,閃光于新時代臺州高質量發展之路,60多年來始終感召著臺州人民砥礪前行!”
把時間切換到13年前的2006年8月29日,當時的省委主要領導登上大陳島,充分肯定了大陳島墾荒精神,作出建設“兩個大陳”的重要指示,賦予臺州大力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的重任。
潮漲潮落,春華秋實,“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這十六個字,始終高高鐫刻在大陳島鳳尾山頂的石碑上,與臺州的改革發展遙相呼應。
踐行光榮使命,臺州正以飽滿的熱情和堅定的意志,走好新墾荒路。
臺州召開“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建設新時代美麗臺州”大會
以墾荒之筆,奮力書寫民營經濟新輝煌
設備有條不紊地運轉著,一個個產品在流水線上快速移動……走進浙江九洲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眼前呈現一派繁忙景象。“墾荒隊員教會了我們要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奇跡。”該公司董事長花莉蓉說。
地處椒江的九洲藥業創立于上世紀70年代初,經過多年發展,已成為全國醫藥行業百強企業、國家原料藥出口龍頭企業、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
臺州是中國民營經濟發祥地之一,民營經濟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發展的過程,就是改革開放時代背景下一場新的墾荒。正是在墾荒精神的激勵下,臺州商人扛得起大旗、經得起大浪、擔得起大義、吃得了大苦、成得了大事,推動臺州經濟經受重重考驗,不斷劈波斬浪、行穩致遠。截至目前,臺州建立了覆蓋海陸空的產業體系,擁有汽車及零部件、醫藥醫化、航空航天、模具塑料、泵與電機、智能馬桶、縫制設備等七大主導產業,培育了21個百億級產業集群,具有156個國內外市場占有率第一的“隱形冠軍”產品,上市公司數量達到53家。
無數感人的創業故事不斷上演,李書福與池幼章的故事是其中的代表。作為臺州第一代民營企業家,池幼章1979年創辦黃巖縣利民皮鞋廠,2003年鞋廠破產后痛定思痛,全面轉行生產汽摩配件。池幼章說,之所以決定生產汽摩配件,翻篇歸零再出發,是在李書福的幫助下實現的。而李書福在他的自述文章中提到:“我們研究、生產摩托車,應歸功于當初的臺州市工商聯主席池幼章老師,他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此,我要向池老師表示感謝。”
有評論說,這是臺州兩代民營企業家之間的傳承、互助和激勵,其精神基因就是大陳島墾荒精神。
這種精神基因也流淌在第三代臺州民營企業家的血液中。當前,受復雜外部宏觀形勢和自身周期性因素影響,臺州經濟發展下行壓力加大,部分企業生產經營發生困難。在這樣的形勢下,企業家們堅定傳承“有一百個困難克服一百個,有一千個困難克服一千個”的墾荒誓言,力推民營經濟走出困境再創新輝煌。
在玉環,“雙環傳動”牽手德國卡帕公司,打造齒輪制造強企聯盟;在溫嶺,國內泵行業產品線最全、產能最大、出口量最大專業制造企業的利歐集團建成最新數字工廠——利歐農機農業用泵制造數字工廠;在臨海,投資百億元的“熊出沒”小鎮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離不開政府“有形之手”調控。近年來,臺州持續推動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良性互動,先后出臺《加快民營經濟創新發展30條意見》《鼓勵民間資本參與PPP項目的若干意見》等政策。這些政策,沒有一項對民間投資單獨附加條件,沒有一款針對民間投資歧視性條款,真正做到民間投資“非禁即入”。
眼下的臺州,正深入推進國家級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力推行“五心”“媽媽式”服務。把穩企業擺在突出位置,積極為企業紓困解難,去年以來稅費減免達387.6億元。據有關部門調查,臺州營商環境在全球經濟體中處于中等偏上水平。
大陳島梅花灣夜景
以墾荒之力,奮力建設美麗臺州新家園
今年的市黨代會吹響了臺州建設現代化灣區的號角。作為全省唯一擁有三個灣區的城市,臺州正“以港聚產、以產興城、以城促灣、擁灣發展”,以“制造立灣”的定位,舉全市之力推進灣區八大標志性工程,向海發展新的墾荒。
在港產城灣一體化發展的格局之下,8月21日,市高鐵新區開發建設有限公司與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開展對接,內容是關于臺州高鐵新區實施性城市設計工作。對接團隊中囊括了深圳前海新區、雄安新區兩大國家級新區的核心設計成員。
作為臺州的“綜合交通樞紐、對外開放門戶”,高品質、高標準是臺州高鐵新區建設的基本要求,更為精細的實施性城市設計將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有利于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藍圖的落地。
去年4月,臺州召開“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建設新時代美麗臺州”大會,號召全市上下大力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以更高的站位、更高的標準建設美麗臺州,打造美麗中國的先行城市和美麗浙江的示范樣本。
圍繞城市格局空間美、生態秀麗環境美、精致風貌品質美、人居和樂生活美、文明風尚心靈美“五美”,八大專項行動深入實施。市民們每日邁出家門,所走過的一街一景,所看到的一草一木,都浸潤了臺州城市建設者的點滴巧思。
這一年間,臺州抓住城市總規編制和城市設計兩個國家級試點的機遇,高標準編制新一輪城市總規,對海灣型城市的總體格局作頂層設計,對三區融合、市域一體化發展作系統架構。治水、治氣、治土等防治攻堅戰同步展開,成為全國首批25個無黑臭水體城市之一,“臺州藍”名號響亮,臺州治土模式成為全國樣板。
大氣的城市格局、優美的生態環境扮靚了臺州的底色,今年是“美麗臺州”建設的深化之年,臺州更提出要以精細化管理提升城市品質,從群眾最關心的“小事”入手,以“像繡花一樣精細”的理念,推進城市環境改造提升。
與此同時,臺州鄉村也在墾荒精神激勵下向陽而生。
仙居縣橫溪鎮新羅村里,小洋房錯落有致,水泥路四通八達,行道樹郁郁蔥蔥,幸福的微笑在村民們臉上蕩漾。他們從海拔500多米的高山上移民而來,憑著人定勝天的信念和艱苦奮斗的精神,用30年時間完成“三次創業”,曾經出了名的窮山村變為小日子舒暢的慈孝村。
今年5月,首屆聯合國人居大會舉行,大會期間發布的《凈零碳鄉村規劃指南——以中國長三角地區為例》報告,封面選用了黃巖嶼頭鄉沙灘村“天云塘”的航拍照片,讓世界的目光一下子聚焦于這座小小村莊。多年來,當地政府與同濟大學專家團隊合作,破亂差的“空心村”如今不僅村美民富,更創辦了全國第一家“鄉村振興學院”,走出了一條獨具黃巖特色的“學術引領、典型示范、科學普及”鄉村振興之路。
墾荒紀念碑
以墾荒之志,奮力攀登民生建設新高度
“等到年底工程完工后,我們就能喝上更衛生、更安全的自來水了。”玉環市大麥嶼街道曾家村村委會主任曾新速一閑下來,就去打聽大麥嶼高位農村生活飲用水工程建設進度。目前,這項工程正加緊建設,積極回應11個村總計1.3萬名農民對“喝好水”的殷殷期待。
農村飲水事關千家萬戶。2003年,臺州實施百萬農民飲用水工程建設,全市共484萬群眾受益,基本解決了農民“無水喝”問題;現在,臺州提出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三年行動,計劃到2020年實現全市1606個行政村、174萬農村人口的飲用水達標提標。
奮力攀登民生建設新高度的姿勢,正如上世紀50年代那些青年志愿者在大陳島墾荒的身影。除了實現從“喝上水”到“喝好水”的轉變,臺州還聚焦群眾出行問題,出臺《臺州市大通道建設行動計劃》。仔細研讀該計劃,一張便捷出行交通圖徐徐鋪展:到2022年,臺州市民一個小時即可通達杭、甬、溫,同樣的1小時也可抵達臺州市域各地,市民走出家門,不到500米就能遇見一個公交車站……
群眾“辦證難”也曾是民生難點。為方便廣大群眾辦事,市人社局不斷優化流程、精簡材料、共享數據,大力推進民生事項“一證通辦”,努力讓數據多跑、市民少跑。截至8月1日,40個民生事項全部實現一張身份證辦理,“一證通辦”率達到100%。
家住椒江區岙里繆小區的何女士,近日剛去體驗了一次“一證通辦”人社新政策,身攜一張身份證,幾分鐘就辦理好了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她說:“現在辦理事項越來越方便了,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在教育醫療方面,去年以來臺州先后引進鎮海中學、華師大臺州附中、北大附中飛龍湖學校等優質學校,與阜外醫院、上海市超聲研究所、浙一、溫醫大等深入開展醫療合作,臺州人在家門口上好學校、進好醫院的心愿更近了。
以墾荒之心,奮力實現全民素質新提升
一座有品德、有涵養、有溫度的城市如何造就?臺州的答案是: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不斷提升全民素質。
現在,“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這16個字,在臺州各主要入城口、城市街道、鄉村的宣傳欄隨處可見。
“隨著大陳島墾荒精神升華為臺州城市精神,我們創新宣傳載體,讓其隨處可見、隨處可觸摸。”市文明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市民素質是全域文明的血肉,雖然臺州已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但是保持這一成果并不容易,而大陳島墾荒精神可為文明城市創建注入持久的動力。
目前,臺州正在開展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實施社會文明提質行動,以“文明創建新起點”“文明有禮臺州人”“和合臺州新高地”等“六大工程”為重點,引導市民群眾廣泛參與文明創建,同時運用“隨手拍”“紅黑榜”“監督團”等有力抓手,以自治自管的形式,促進市民文明素質的養成。
青少年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臺州以學校為陣地,將墾荒精神教育融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全過程。
在椒江區,有關部門不僅利用校園網、校刊、廣播、展板等宣傳陣地,隨時隨地宣傳墾荒精神,還編印《大陳島墾荒精神》等地方教材和讀本,讓本土文化精髓走進課堂,逐漸形成椒江“墾荒傳人”區域德育品牌。隨機走進椒江一所學校,“繼承弘揚墾荒精神,爭當新時代好少年”等標語不僅隨處可見,師生們也能隨口說出。
近年來,團市委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學習宣傳大陳島墾荒精神巡回宣講、主題團隊日、座談會等活動300多場次,并開展環境清潔、文明勸導、垃圾分類等志愿服務活動,讓青少年在活動中體悟墾荒精神。超強臺風“利奇馬”正面襲擊臺州后,以青年為主體的青年突擊隊、志愿服務隊始終堅守在救災一線,感動溫暖了一座城市。
為進一步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臺州建立大陳島干部學院、省委黨校紅色學府講習所大陳島講習點、中央團校大陳島黨性教育基地等,為黨員干部錘煉黨性提供平臺。還出臺《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擔當作為干事創業的實施意見》,堅持從嚴管理和激勵關愛相結合。
這些工作都指向同一個目標:把大陳島墾荒精神融入全市黨員干部血液基因當中,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砥礪他們擔當作為,為新時代臺州改革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