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業整改、立案調查……連日來,臺州市市場監管部門針對災后食品安全問題,采取了嚴格的監管措施。8月20日至21日,臺州市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奔赴仙居、臨海等地的農貿市場、餐飲店、超市、食品加工小作坊等進行突擊檢查。
“我們一直在加大監管力度,但從目前檢查情況看,蔬菜、海鮮等被水浸泡過的食品,商家基本都已處理到位,但被水浸泡過的預包裝食品在流通環節還普遍存在。”臺州市市場監管局黨委委員林勝甫說,檢查時,商家們都稱已經將被水浸泡的食品處理完了,但事實上很多商家卻將被水淹泡過的預包裝食品進行簡單的清洗處理就流入市場銷售。
仙居1家立案查處,2家停業整頓
“之前,我已經讓上一級的供應商將這些被水泡過的食用油都拉回去了,我也不知道為什么現在店里還有?”在仙居縣萬佳合超市,面對超市里銷售的被水浸泡過的食用油,經營者雖然再三解釋,卻顯得底氣不足。
市監部門立即開展調查,檢查發現,該超市的100瓶食用油有泡水污跡,前期上級經銷商未及時清理下架,且在無任何明示信息的情況下,與同類正常的產品混放在一起銷售。對其涉嫌銷售被洪水浸泡的預包裝食品的行為,仙居縣市監局已開展立案調查。
仙居縣老太婆面館、黃粱陳米面加工小作坊被洪水淹后,環境臟亂差,在沒有及時恢復的情況下,就開始營業,被市監執法人員責令停業整頓,并列入仙居“食安黑榜”。
“老太婆面館三防不到位、冰箱里生熟混放、餐具消毒不規范等等,衛生條件實在太差。”現場執法人員告訴記者,災后,各商家應消毒規范并且到位,在衛生條件各方面達標的情況下,才能開始正常經營,保證食品安全。
據了解,仙居縣目前累計有693戶食品生產經營者店鋪被淹,83.5噸食品受災,直接經濟損失800萬元。為了保證災后食品安全、穩定和供給,仙居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仙居縣市監局一直在行動,以“三動三集中”(全域發動集中清查、部門聯動集中處置、區域互動集中約談)機制,嚴防水淹污染食品流入市場。
臨海查出多家商家銷售問題食品
“被淹的都處理完了,之前我們把被淹的都放一起,弄了個牌子,跟顧客明確說明這是被淹過的,打折出售,現在都賣完了。”在臨海市中心菜場的謝輝調味品商行,面對前來檢查的執法人員,經營者忙不迭地說。
可執法人員翻查了其店內貨架底層的調味品,立馬搜羅出20多瓶被水淹過的調味品,經營者當場噤了聲。
隨后,在該店附近的胡照榮調味品總匯,又查出多瓶被水浸泡的調味品,有些紙質包裝調味品泡水嚴重,卻還被放在貨架上銷售。
而在回浦路的耀達商場超市內,貨架上發現了幾包被水浸泡過的魚干。商場營運負責人黃女士告訴記者,商場一樓被淹,保守損失3000萬元,目前都在清理被淹的貨品,還無法正常營業。“重新營業前,我們肯定會再仔細檢查一遍,肯定不會有被水淹過的食品出現在貨架上,我們不會因為這點小錢,毀了商場的信譽。”黃女士說。
市監部門繼續加大監管力度
據了解,預包裝食品,是指預先定量包裝或者制作在包裝材料、容器中的食品。早在8月14日,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省市場監管局對于災后食品安全相關工作就已做了指示和要求:商家要對受淹的預包裝食品進行分類評估,對于外包裝完好、感官性狀未變、內部質量不受影響且在保質期內的常溫保存的預包裝食品,清理外包裝后,可在明示消費者的情況下進行銷售。
“商家如果以次充好、更換外包裝銷售經水浸泡的預包裝食品,我們將嚴厲打擊,杜絕腐爛變質的預包裝食品流入市場。”市場監管執法人員說,接下來,市場監管部門會加大監管力度,經營者也要自覺落實主體責任,不要因小失大,一旦被查處,聲譽受損而帶來的損失往往無法估量。
“有些受淹的預包裝食品雖然表面上看上去完好無損,但也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隱患,所以,消費者也要謹慎購買,切莫圖便宜。”針對被水浸泡污染的預包裝食品在市場上普遍在售的現象,市市場監管局提醒道。
那么,消費者如何鑒別預包裝食品是否被水淹過呢?對此,市市場監管局支了招:
1.受淹預包裝食品往往會留下污跡,哪怕經營者再三擦拭清洗,特別是瓶口的位置,有些污跡很難清洗掉。
2.被水浸泡的預包裝食品,其標簽由于浸水,會出現字跡淡化等現象。
3.受淹紙包裝食品,其外包裝會發現有明顯變軟的現象。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