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臺州頻道7月2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孫敏瑛 徐偉杰)有人曾說過,想要成為一名收藏家,得具備三個要素:資金、眼光和機緣,缺一不可。
在溫嶺,也有一位和那些老物什打了半輩子交道的收藏家,今天,就讓我們來聽聽他的故事……
收藏家岑鐘書先生
01
岑先生教書育人幾十年,遠遠近近的,認識他的人不少,許多人都聽說過他的故事。
他好像天生熱愛收藏。1951年去當兵那會兒,他還只有17歲,18歲那年上了朝鮮戰場,直到23歲復員回家。在部隊里的7年,盡管是硝煙彌漫難以平靜之地,但他是文書,每天管收發信件,竟攢下來好多珍貴的郵票。臺州市第一屆郵展,展出的是某個主題的郵票,溫嶺參展的十個鏡框的展品中,光是岑先生的郵票就排了七個鏡框。
岑先生正在對古錢幣的直徑進行測量。
回到家鄉的第二年,他考上溫州師范學院中文系,有一本教材是《中國文學史》,學習的時候,他就按書里所學到的書名去搜集古籍,幾角錢一本的清木刻版本《李白全集》《杜甫全集》《白居易全集》等,就是那時候從古舊書店里搜來的。后來,陸陸續續的,他的古籍藏書竟攢到五千多冊,他還被評過“臺州市首屆藏書狀元”。
02
1963年,他從溫州師范學院畢業后,分配到溫嶺,在松門中學擔任語文老師。一個秋日的午后,他帶著班上的學生在校園里挖泥。挖著挖著,挖到了一艘沉船。掀開腐朽了的船板,只見下面鋪得滿滿的,全是銅錢,足足裝了兩個木桶。當時,他拾了一枚來細瞧,只見銅錢銹色古舊,外圓內方,上面刻著四個字“崇寧通寶”,書法清秀骨瘦,鐵劃銀鉤,蠻好看。勞動結束后,這兩桶銅錢,他就讓學生抬到教導處去了。
沒想到,過了幾日,他很湊巧地在一張小報上看到一篇介紹古錢幣的文章,上面還有配圖,詳細介紹了一枚古錢幣,竟然就是他前幾日所見的那一枚,一模一樣。他才知道,這是一枚宋朝錢幣,銅錢上的字是瘦金體,徽宗趙佶親書,所以又稱其為“御書錢”,非常難得。他趕緊去教導處,卻被告知,那堆銅錢放著反正沒有用,礙手礙腳的,已經以九分一斤的價格賣給了供銷社。他又撒腿往供銷社跑,等他滿頭大汗地趕到供銷社,沒想到,銅錢已經被打包運走了。
好像就是這件事起的頭,讓他在人生之途中望見了不同的風景,便開始了古錢幣的研究與收藏。
岑鐘書先生家里擺滿了琳瑯滿目的收藏品。
1983年,他調到城關中學,大家都知道岑先生愛搜集古錢幣。一個初冬的午后,岑先生沒有課,在操場上閑走,一個學生跑來告訴他,城關肖泉村有戶人家有許多古銅錢,祖上傳下來的。
他聽了,非常激動,趕緊跑到肖泉村。可是,到了那兒,問了好多人,卻沒有一個人能給他答案。轉來轉去,不知不覺天都要黑了,他不愿意這樣空手而返,就想了個辦法——花了5元錢,帶了一瓶酒、幾個糖霜餅去拜訪肖泉村當時的支書,果然從支書那里打聽到了那戶村民家。村民后來以7.5元/斤的價格賣給他一捆銅錢,約有10來斤,都是漢朝的五銖錢。
03
岑先生收集古錢,后來可以說是到了癡迷的地步,年輕那會兒,只要一有余暇,一有余錢,他總會去周邊的縣市,玉環的清港、楚門等,只要有可能買到銅錢的地方,都曾留下他的足跡和汗水,他大部分的開銷都用在收集古幣上。風里來雨里去,他不辭辛苦樂在其中,不知不覺,50余年就這么過去了。
他從不覺得愛錢幣是俗氣的事。
經常會有愛好收藏的人拿了錢幣來向岑先生討教,他們相信在藏品界磨礪了大半輩子的他有一雙火眼金睛。人家態度誠懇,岑先生也不藏著掖著,他總是建議人家要多看書,懂歷史。
為了學習古錢幣知識,岑先生購買了大量的相關書籍。
有時候,他還會提醒向他討教的人說,“鑒別藏品的時候,還得看包漿,生坑、熟坑皆有不同,年代不同的古錢幣,或者年代相同但不同類型的古錢幣皆不會相同。”
至今,岑先生已經收藏了兩萬多個版式幾十萬枚古錢幣,從先秦到民國各個時期的銅錢、鐵錢、銅元和紙幣,數量龐大,版別豐富,自成系列,尤其是所藏的西漢半兩、五銖錢版式可謂眾多。在《中國古錢大集》中有些特別稀缺的古幣,書中圖片樣品空缺的,都可以在岑先生這里找到。
04
2009年7月,浙江省文物鑒定審核辦公室應溫嶺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邀請,專門派了省文物鑒定委員會三位專家到岑先生家里鑒寶。經鑒定,岑先生收藏的錢幣中,五代十國乾元重寶、宋元豐重寶、金代皇統元寶等三件為國家特級文物,還有十八件為國家一級文物。
岑鐘書先生正在對一枚古錢幣進行鑒定。
岑先生的收藏經歷及故事曾上過《人民日報》《浙江日報》,還上過電視。他先后被授予“臺州市十大收藏家”、溫嶺市“文化特色家庭”等榮譽稱號。
我曾在岑先生家里見識過一些他收藏的寶貝。
唐朝開元通寶
小平錢,是金質錢,含金量達51.91%,是武德年間至貞觀初年,唐高祖李淵及后來的唐太宗李世民賜給皇親國戚及功臣們的賞錢,屬于一級文物,直徑24.3毫米,重2.85克。
北宋哲宗趙煦紹圣元寶
小平錢,含金量達56.32%,雖然錢體輕薄,但文字峻深,隸書,也是一級文物,直徑24毫米,重2.7克。
國寶級乾元重寶
小小的一枚,外圓內方,“元”字、“重”字和“寶”字上有濃綠的包漿,“乾”字卻顯著許多年月積累下來的沉黑,岑先生在裝這枚錢幣的盒子里用一張小紙條細心地作了標注:五代十國,楚馬殷鑄,折十型,右挑元,背巨星十,僅此一枚,大珍。
六朝的騶虞峙錢
綠銹遍布,錢幣上的字是篆書,這種錢幣,自清朝以后已經絕跡,屬孤品。
崇慶通寶
岑先生標注著:折二錢,一級,華光普《中國古錢幣大集》879頁注:世僅二枚,參考價十萬,在《中國古錢新品集》中,這枚古錢幣標價已達四十五萬……
岑先生的家非常簡陋,從外面看,一座矮矮的小樓,窗戶是舊的,木門是舊的,一點兒也不起眼,岑先生自己也是衣著簡樸隨意,根本看不出他是家里藏了那么多稀世珍寶的人。
岑鐘書先生收藏的一套古錢幣。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幾年前,岑先生曾經萌發過自己出資建造錢幣展覽館的想法,想和更多的人分享他多年來的收藏成果。但是,幾番努力,終究沒成,現在,他已經不再執著于這件事了。
當然,把他的寶貝們曬出來的時候,仍是他最覺得愉悅的時光。那些古老的錢幣,經歷過年代久遠的沉睡,身上各有痕跡、各有秘密,會沉郁,或閃光,而他要做的,就是用他在漫長的光陰里慢慢煉就的慧眼,耐心地識別它們,然后找出蘊藏在它們身上不為人知的秘密……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