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圖片
5月2日,自美國“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創造了21世紀以來美國公司IPO首日的最佳表現,這也使得“人造肉”概念近期在A股市場持續升溫。
上周,在A股整體行情表現不佳的情況下,“人造肉”板塊卻逆市上漲,板塊內多只個股連封漲停板,其中就有臺州的上市公司濟民制藥。
從大張旗鼓到偃旗息鼓
繼5月8日結束三連陰后,5月9日,濟民制藥在大盤調整時仍強勢上漲,最終以漲停封盤,5月10日,盤中最高價達37.13元,股價連續兩日創歷史新高。當日,濟民制藥上漲9.18%,報36.87元,全日成交金額達1.34億元。
然而,當天晚間,濟民制藥卻發布一紙公告稱,公司股票連續三個交易日內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達到20%,屬于股票交易異常波動。
“經公司自查并向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核實,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公司及下屬子公司不涉及‘植物提取物人造肉’的任何相關業務。”公告表示。
和濟民制藥一樣,上個周四周五,多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澄清未涉足“人造肉”,大有一番要和“人造肉”概念撇清關系的態勢。
這一波密集辟謠,讓火爆行情被潑了冷水。13日,人造肉板塊開始回調,板塊內2/3個股均有下跌。截至昨日收盤,人造肉板塊跌0.8%,濟民制藥跌5.10%。
看來這么一鬧騰,“人造肉”概念有些偃旗息鼓。不過,《中國證券報》仍援引業內人士的觀點指出,未來不排除有A股上市公司逐步布局“人造肉”市場。“但受制于成本等因素,其發展路徑仍存許多未知數。”
概念炒作是短期投機行為
濟民制藥是我市一家上市公司,主要產品為醫療服務、非PVC軟袋大輸液、塑料瓶大輸液等產品。根據該公司披露的一季報顯示,今年一季度其營收和凈利雙雙增長。
不難發現,今年以來,A股“蹭熱度”“炒概念”現象頻發,從5G通信、國產芯片,到工業大麻、人造肉、人造奶等,各種概念層出不窮,受到高關注的同時,相關股價也出現大幅波動。
“這也凸顯出了A股市場非理性的一面。”對此, 臺州廣播電視大學經濟學教授陳敏菊表示,概念炒作是一種短期投機行為。
“炒作的概念可能與公司的業務并不真正相關,而是在想像中相關;或者有一定的業務相關性,但對公司的業績影響非常有限。概念股的上漲一般缺乏持續性,盲目跟進炒作概念股可能會給投資者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
她表示,概念炒作盛行也說明市場缺乏主流投資熱點,大盤進入休整性整理期。“因為休整期市場熱點分散,個股行情漲跌無序,只能運用題材或概念來聚攏市場的視線,聚集有限的資金。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在參與概念炒作時,最終還是要高度關注公司基本面。”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