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臺州頻道4月1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趙靜 通訊員 王婷 鄭謙)4月19日下午,全國漁船漁港綜合管理改革現場會在溫嶺石塘舉行。來自國家相關部委和全國20余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代表,共同總結交流漁船漁港綜合管理典型經驗,進一步研究解決制約漁港振興的瓶頸問題,保障海洋生態資源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破題求變
溫嶺海洋捕撈總量和產值多年位居全省首位、全國前列。但漁業安全生產一直是溫嶺平安創建之痛,自2004浙江省開展平安創建以來,溫嶺有2次因為漁業安全事故被“一票否決”,同時也面臨著漁業過度捕撈、漁場資源枯竭、海洋環境污染、漁船事故多發等問題。
以漁場振興修復為目標,溫嶺以港長制為統領,扎實推進漁船漁港綜合管理改革,探索走出了“依港管漁、依港促安、依港管船、依港興業”新路子,初步實現了“兩減兩增”目標。
漁港:全天候、全時段、全區域管控
走進石塘漁港綜合管理站,只見大屏幕上,視窗自動滾屏顯示最近24小時之內漁船進出石塘漁港的報告信息。其中一條顯示浙嶺漁29850,于今天8時11分進(出)港。
“溫嶺全域推行漁船進出港管理。這套漁港綜合管理信息系統與漁民手機中的‘漁港通’App相連。系統在洋面上設置了電子圍欄,只要有漁船進出漁港觸碰到這條藍線,系統就會自動識別。”工作人員陳琪指著右側信息欄告訴我們,“信息欄顯示‘是’,說明這條漁船的船長已通過‘漁港通’手機APP主動進行了報告。”
漁港管理一直是棘手的難題。溫嶺在全省率先創新實施漁港“港長制”,建立以分級管理、屬地負責為主的“港長制”,即以1個國家級中心漁港和6個二級以下漁港為主陣地,整合鄉鎮、漁政、公安等力量,形成信息共享、執法聯動的監管合力,推動駐港監管和管理重心下移。
在科技上,溫嶺在漁港碼頭新建46個高清監控探頭,投入近4000萬元安裝浮離式“北斗”漁船衛星定位終端。走進漁業重點鎮組建應急處置指揮中心,可以看到大屏幕上顯示市鎮村(公司)三級監管網絡,可實現全天候、全時段、全區域管控。
在人員上,成立由分管副市長任總指揮的漁船應急管理指揮部,落實24小時值班制度,并將漁業執法大隊從溫嶺市區整體搬遷至漁區松門鎮,成立全省首個縣級海洋漁業系統檢察官辦公室。
漁船:定人聯船,嚴管嚴治
“船臺沿邊洞口部分未安裝防護欄,船上電焊機部分未接地,叉車駕駛員未持證上崗……根據積分制第12條規定進行扣分。”日前,溫嶺市松門鎮安監中隊開展節前安全檢查,在當地一船廠檢查人員掏出了“黃牌”。
船企安全生產積分制管理是針對漁船安全事故的一劑“良藥”。溫嶺全面落實漁船安全積分管理,制定出臺漁船船東船長主體責任追究十條規定,其中八條涉及刑事責任,對違反安全生產規定的漁船船東船長和所在漁業公司記分懲罰,列入安全隱患黑名單,并納入漁業安全誠信管理。去年全市累計查辦案件245起,同比增長32.4%;記分處理船長35人、船東31人;移送司法71人,行政拘留97人。
目前,溫嶺全市75個漁業村(公司)整合成為33家漁業公司,徹底改變漁業公司“低散亂”現象。全面推行非捕撈小型船舶納規管理,全市共納規小型船舶1086艘,其中公司化管理524艘、村集體管理564艘。
在強化嚴管嚴罰的同時,加強對漁民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訓,對漁船實行動態編組管理,要求出海漁船周邊10海里內至少有兩艘熟悉漁船編組,加強實時動態編組管理,有效保障漁業安全生產。去年通過編組生產,第一時間救起落海船員43余名。
漁獲物:從源頭到餐桌可追溯
下午,溫嶺石塘漁港人來人往,浙嶺漁運22529漁船剛剛回港,一筐筐鯔魚被船員搬運上岸,只見每個魚盤上都貼著一個二維碼。這是這批鯔魚獨一無二的“身份證”。
2018年9月份,溫嶺在全國率先開展漁獲物可追溯試點,在溫嶺松門和石塘指定110艘漁船進行漁獲物報告制度。掏出手機對準二維碼一掃,跳轉頁面“歡迎進入海洋捕撈水產品溯源信息平臺”,顯示這條船總共報告200 公斤鯔魚,規格是0、5公斤每尾,4月18日下午3點在211海區捕獲等,漁獲物的品種、規格、來源等一清二楚。
“可以說,一條魚從離開海面一直到飯桌上,都沒有離開我們的‘視線’。”溫嶺石塘漁港管理站站長彭航偉說,由船主進行捕撈日志填寫,錄入捕撈時間、作業漁區、漁獲物品種及數量,隨后運輸船轉運、岸上交易,每一個環節,通過對魚盤、魚箱等運載載體進行標識,明確漁獲物二維碼等標簽為漁獲物合法性唯一標志,明確每艘捕撈漁船和運輸船唯一對應標識碼,使得漁獲物從捕撈到轉載,從碼頭到市場都有跡可循,保障食品安全,提高精品漁獲物的價值。
漁民可以在手機上或船用終端上完成對這套系統的操作,真正做到了 “最多跑一次”。
以上制度的實施,為漁業資源總量控制制度的實施奠定基礎。據悉,試點以來,上報捕撈日志、海上交易、港口交易等1.7萬余次,上報漁獲物總量8804噸,海上漁船漁獲物溯源掃碼5856次;定港上岸漁獲物662噸。
目前成效
自漁港漁船綜合管理試點開展以來,溫嶺漁船總量減少,事故明顯減少,2018年全市共漁業安全生產事故起數5起、死亡(失蹤)7人,同比2015年下降75%和65%,被評為2018年浙江省平安漁業示范縣。
漁船進出港報告、漁獲物定港上岸、捕獲漁獲物管理報告、漁獲物綠色標簽管理、漁船安全記分管理等方面配套的漁船漁港綜合管理改革體系初步建立,漁業管理實現從投入為主向產出為主轉變,漁船管理實現由海上為主向漁港為主轉變。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