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服務”怎么抓?
臺州提出“五最”滴灌幫扶法
精準服務企業
什么是“五最” ?
最急什么服務什么, 化解企業燃眉之急
最憂什么服務什么, 解決企業后顧之憂
最缺什么服務什么, 心系企業雪中送炭
最堵什么服務什么, 幫扶企業無微不至
最盼什么服務什么, 回應企業所思所盼
臺州做法獲省委主要領導批示肯定
“五最”來自經信、統計、商務、金融等部門深入重點企業進行走訪調研,并對1594 家企業開展問卷調查,其中2018 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 萬以上企業777 家、500 萬至2000 萬企業361 家、500 萬以下企業456 家。在此基礎上,梳理歸納企業發展中存在的五類突出問題。
最急什么服務什么
化解企業燃眉之急
調查顯示,在問及“企業最急迫的是什么”時,44.79%被調查企業最急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經營危機,23.02%企業最急債務到期兌付困難,5.4%企業最急股權質押危機。
貿易摩擦帶來經營危機
由于中美經貿磋商并未達成最新共識,貿易摩擦依然面臨許多變數,企業經營危機難以化解。浙江萬得凱流體設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反映,雖然企業預計一季度仍可以實現出口將近4500萬元,但去年同期出口7612萬元,出口下滑無法回避。
另外,貿易摩擦對企業赴美投資造成了限制,尤其是對敏感技術行業或新興技術領域項目,企業通過海外并購獲取美國先進技術的道路遇阻。
債務到期兌付困難
民營企業對宏觀經濟波動、行業景氣度下行、外貿環境變化以及政策不確定性的承受能力相對較弱,經營業績惡化使得凈利潤持續虧損,流動性資金緊張,導致到期還債困難。如天臺縣20%的企業債務負擔較重,只能舉新債還舊債,個別企業借新還舊率超過50%。
股權質押危機
我市某上市公司股價連續下跌導致控股股東質押率從40%飆升至90%,面臨平倉風險,觸發了多家銀行融資限制指標。
臺州這樣應對
建立多方聯動機制
成立應對中美貿易摩擦工作小組,建立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和外貿企業三方聯動機制和市縣兩級外貿企業聯系服務機制,深入走訪近1900家重點企業,有針對性地做好貿易風險的預警預判。對近6000家外貿企業開展國際貿易法務、外匯匯率風險規避、中美風險展望及貿易糾紛應對等培訓,引導企業有效規避風險。
設立民間轉貸平臺
動態掌握關鍵重點民營企業的債務風險情況,創新推出年審型、匹配型、分期型和循環型四種還款方式,有效解決企業貸款期限錯配問題。組織轄內9家農村合作銀行推出“小微續貸通”產品,企業可在貸款到期前向銀行提出“續貸”申請。
用活用好民間資本,鼓勵企業或者個人參股出資設立轉貸公司,成功解決資金周轉困難企業轉貸難題。天臺縣發動建立民營企業互助基金“浙江天和聯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累計為962家企業辦理轉貸過橋資金101.2億元。
設立紓困專項基金
建立幫扶企業“白名單”,組建融資顧問服務團,按照“一企一策”制定幫扶方案,推動過度投資、過度負債的企業合理“瘦身”。發行全國首單以上市公司紓困專項債的方式募集資金5億元。成立上市公司穩健發展專項基金,基金規模50億元、首期10億元,支持轄內經營良好的A股上市公司,化解因股票質押出現的流動性困難。
最憂什么服務什么
解決企業后顧之憂
調查顯示,在問及“企業最擔憂的是什么”時,53.45%企業擔憂市場訂單萎縮,35.95%企業擔憂消防、環保、安全生產等運動式整治,22.40%企業擔憂銀行停貸、抽貸、斷貸。
訂單萎縮
中美貿易摩擦以來,主營對美出口企業特別是生產低附加值產品的中小企業,訂單量大幅下滑,甚至面臨減單、退單問題。據玉環市多家閥門出口企業反映,許多美國進口商自去年7月開始加大“去庫存”力度,而對新訂單一直采取觀望態度,
運動式整治
隨著近年環保督查、消防安全等整治工作的頻繁開展,企業主應對檢查“提心吊膽”,對企業生產活動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
銀行停貸、抽貸、斷貸
受金融大環境不樂觀及銀行內部對不良貸款考核趨嚴影響,目前大多數銀行對企業放貸審核過于審慎,而且抽貸、減貸現象頻發,對一些生產經營正常的企業也受到波及,進一步加劇企業融資難題。
臺州這樣應對
多元化拓展海外市場
制定國內外重點支持展會目錄,積極組織企業漢諾威工業展等國際知名展,通過規模化展示提高“臺州制造”國際影響力。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支持企業在東南亞投資設廠,大力拓展新興市場。鼓勵企業積極對接阿里天貓、阿里國際站、亞馬遜等跨境電商平臺,上線首家本地跨境電商B2B平臺—“港際通TZSELLERS”,拓寬海外市場銷售網絡。
網格化整治各類隱患
按照“一級多格、一格多點”要求,整合消防、公安、環保、安監等力量,形成融檢查、整改、監督、驗收為一體的閉環工作模式,從源頭消除各類隱患。加快標準化管理進程,進一步增強企業主的安全自查、隱患自除、責任自負等意識,最大限度減少“一陣風式”整治活動。據統計,2018年全市生產企業消防安全環境明顯好轉,企業火警同比下降19.2%,無人員傷亡。
組團式實施聯合授信
2018年11月,組建由64家銀行機構參與的“和合信貸”融資成員行委員會,推動銀行機構簽訂13條自律公約,將600家企業納入平臺管理,提高精準幫扶成效。
深化聯合授信機制,對流動性困難企業,由主辦行牽頭,協調各成員銀行合理安排投放信貸。
建立反抽貸聯動制度和聯合會商幫扶機制,成立信貸工作專班,個性化定制企業融資主體、貸款周期、轉貸續貸等內容。
最缺什么服務什么
心系企業雪中送炭
調查顯示,在問及“企業最缺乏的是什么”時,52.76%企業表示缺乏一線技工,25.97%企業表示缺少資金支持,23.59%企業表示缺少工業用地。
缺技工
近年來,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勢頭較好,就業崗位迅速增加,與東部的工資待遇差距逐步縮小,許多工人選擇返鄉創業就業,導致勞動密集型制造業企業招工困難。
缺資金
目前企業向銀行融資主要以抵押貸款為主,而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產品競爭力不強、可抵押或質押資產少、資產負債率高等弱點,很難達到銀行設置的貸款條件,從而難以獲得充足的信貸支持。
缺用地
當前工業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用地難”成為制約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瓶頸。
臺州這樣應對
訂單式引培
創新實施“產業人才靶向引進模式”,制定重點行業緊缺人才開發導向目錄,組織企業分赴四川、吉林開展東西部就業扶貧勞務協作,達成就業意向3154人。
開展“訂單式”校企合作,發揮臺州職業技術學院、臺州技師學院等高校資源優勢,著力培育一批臺州工匠。
加大穩崗補貼發放力度,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每年可為企業減輕負擔1億元。
特色化融資
設立大陸首支小微企業信用保證基金,以政府出資引導銀行參與,可為小微企業提供150億元增信擔保。
設立全國首個商標專用權質押融資平臺,發展信用貸款、各類權利抵質押貸款,減輕企業融資成本。
搭建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增設小微金融專營機構331家,專供小微企業融資產品296種,有效提升小微企業申貸獲得率。
差異化供地
優化工業項目規劃和用地管理,實施差別化供地,新增工業用地一律實行“標準地”出讓,明確將“標準地”分為AAA類、AA類、A類三類,并分別給予不同幅度的用地政策優惠,推動優質工業項目擴容改造。
鼓勵存量工業用地改造開發,允許工業項目異地置換改造,妥善處理歷史遺留工業項目,騰出高質量發展新空間。
最堵什么服務什么
幫扶企業無微不至
調查顯示,在問及“企業最堵心的是什么”時,29.67%企業表示員工住宿租房難,26.29%企業表示員工子女就學難,26.04%企業表示跨部門辦事審批難。
員工租房難
近來,各地大力整治具有安全隱患的出租房,導致出租房房源緊張、租金大幅上漲,甚至部分員工因為“租房難、租房貴”而辭職返鄉。
員工子女就學難
據多家企業負責人反映,雖然政府出臺了外來人員子女就學優惠政策,但政策覆蓋面較窄,以吸引高層次人才為主,普通外地員工的子女在本地就學仍然面臨“高門檻”。
跨部門辦事審批難
企業家普遍希望政府繼續轉變職能,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特別是在跨部門審批方面要盡力打破信息壁壘,進一步簡化流程,手續再少一點、速度再快一點。
臺州這樣應對
“新增+改建”雙管齊下
由政府主導在企業集聚區建設員工公寓,完善配套生活設施,采用定向分配、備案登記等形式,實現企業職工拎包入住。
鼓勵村級整合出租房資源,按照統一標準進行改建,并進行旅館式管理。
明確在小微園區建設、老舊工業點改造中,同步配套建設職工宿舍,最大程度減少企業員工外出租房的需求。
“民辦+公辦”同步開放
逐步推廣積分入學制度,充分挖掘公辦學校資源,義務教育學校全面向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開放,對符合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做到公辦學校應收盡收,使其真正享受市民待遇。積極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舉辦民工子弟學校,開展公辦學校與民工子弟學校結對幫扶,提升辦學品質。
“一窗受理+集成服務”無縫對接
以“受辦分離”改革為抓手,將進駐市行政服務中心的1238個事項中1230項實施“受辦”分離,納入大綜窗實行無差別受理,事項比例達99.35%,真正實現企業辦事“進一門、找一窗、一次成”。
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代辦服務,實行線下由行政服務中心負責前臺“一窗受理”,線上由發改部門牽頭在2.0平臺“一口受理”,相關職能部門由發改部門代跑、環評能評安評等審批中間環節由職能部門代辦,確保項目不“卡殼”、報批不“轉圈”。
最盼什么服務什么
回應企業所思所盼
調查顯示,在問及“企業最期盼的是什么”時,48.12%企業期盼進一步降本減負,40.97%企業期盼優惠政策能真正落地,15.31%企業期盼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期盼進一步降本減負
隨著人工工資、原材料、機器設備等價格不斷上揚,直接推高綜合生產成本,加上外部市場低迷,企業要求降本減負呼聲不斷高漲。
期盼優惠政策能真正落地
部分企業對出臺的好政策如何落地心存擔憂。如浙江省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31條新政中“對信用良好的民營企業進一步深化無還款續貸服務”的規定只有原則性意見,沒有具體細則,誰負責、誰受益、找誰辦、如何辦等均未明確。
期盼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多家規上企業主反映,在傳統制造業中,民營小企業跟風模仿能力強,并以低價壓制對手、擾亂市場,給投入重金進行研發的企業帶來沖擊。
臺州這樣應對
一攬子政策促降本減負
打好“減、增、引、補”組合拳,即減輕企業稅費成本,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引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補齊公共服務短板。
千方百計降低企業綜合性成本,先后出臺降低企業稅費負擔、調減企業社保繳費比例、嚴控企業用氣成本、嚴格落實有關電價下調政策和完善行政涉企收費制度等10條措施,積極落實國家普惠性稅收優惠政策,真正讓企業“輕裝上陣”。
媽媽式服務促生根落地
全面推廣“五心”“媽媽式”服務,制定優質企業留駐本土發展的綜合措施,在資金扶持、兼并重組、獎勵返還、土地指標等方面給予傾斜,已配套出臺惠企政策37個,正在擬定43個,讓企業真正惠享真金白銀。
全面落實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6個方面政策舉措,不折不扣執行“省31條”,明確哪些企業具備條件、具體負責部門和操作流程等,為政策落實做好指導。要求各牽頭部門按月上報普惠性政策落實情況,及時解決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并不定期開展督促檢查,確保優惠政策落地生根。
一站式維權促協同保護
以爭創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為契機,實施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深入開展“護航”、“雷霆”等知識產權執法維權專項行動,著重查處關鍵領域和重點產業的侵權行為。
建立由法院、公安、市場監管等7部門組成的市知識產權聯席會議制度,開展集快速審查、快速確權、快速維權于一體,行政執法、維權援助、仲裁調解、司法銜接相聯動的“一站式”快速協同保護工作。
完善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機制,建立知識產權保護重點企業名錄,開展直通車服務,有力保護原始創新、核心技術創新。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